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东北虎
中国是世界上产虎最多的国家之一,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等,其中以东北虎最为名贵。东北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它体魄雄健,行动敏捷,肩高1米以上,身长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千克,有“丛林之王”的美称。
东北虎的毛色鲜明美丽(夏天呈毛棕黄色,冬天呈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这也是它被誉为“丛林之王”另一解释说明。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虎爪和犬齿利如钢刀,锋利无比,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10厘米,是撕碎猎物时不可或缺的“餐刀”,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有力武器。
东北虎一般居住于600~1300米的高山针叶林地带或草丛中,主要靠捕捉野猪、黑鹿和狍子为生,偶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捕捉猎物时常常采取打埋伏的办法,悄悄地潜伏在灌木丛中,一旦目标接近,便“嗖”地窜出,扑倒猎物,或用尖爪抓住对方的颈部和吻部,用力把它的头扭断;或用利齿咬断对方喉咙;或猛力一掌击到对方颈椎骨,然后慢慢地享用。
东北虎感官敏锐,可以说似夜行性动物。因为它白天常在树林里睡大觉,喜欢在傍晚或黎明前外出觅食,活动范围可达60平方千米以上。东北虎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出游荡,独来独往,没有固定住所。只是到了每年冬末春初的发情期,雄虎才筑巢,迎接雌虎。不久,雄虎多半不辞而别,把产仔、哺乳、觅食的任务全部推给雌虎。雌虎怀孕期约3个月,多在春夏之交或夏季产仔,每胎产2~4仔。雌虎生育之后,性情特别凶猛、机警。它出去觅食时,总是小心谨慎地先把虎仔藏好,防止被人发现。回窝时往往不走原路,而是沿着山岩溜回来,不留一点痕迹。虎仔稍大一点,母虎外出时将它们带在身边,教它们捕猎本领。一二年后,小虎就能独立活动。东北虎的寿命一般为28年左右。
东北虎的身体厚实而完美,科学家在解剖东北虎的时候发现,它的肌肉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好看,还要结实,肌纤维极粗,浑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余的脂肪。
生活中人们常用“谈虎色变”来形容对一件事情的恐惧,这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老虎一直是一种危险而凶狠的动物。然而,在正常情况下,东北虎一般不轻易伤害人畜,反而是捕捉破坏森林的野猪、狍子的神猎手,而且还是恶狼的死对头。为了争夺食物,东北虎总是把狼赶出自己的活动地带。东北人外出时并不害怕碰见东北虎,而是担心遇上吃人的狼。因此,人们赞誉东北虎是“森林的保护者”。
东北虎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虎的肉和内脏可入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一只成年虎的价值相当于30多张黑貂皮,也正是因为这样,东北虎遭到了人类无情的捕杀。其实,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反之,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此外,我们都知道,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东北虎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描写。如果这种动物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另外东北虎是现存虎类中个体最大、体色最美的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东北虎已被列入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最近的一次调查时间为1998年10月~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仅发现5~7只幸存。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政府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进行栖息地的保护。进行异地保护的,主要是各动物园。现在我国大多数动物园都饲养了东北虎,这就是说,这个虎亚种现在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若不趁现在少数的饲养虎还有繁殖能力,并设法及时从野外弄到几只虎种,以更新现有的血缘来延续它的生命,那么这个举世闻名的珍稀虎亚种就真的要彻底灭绝了,那时我国东北将真正成为无虎之地。
目前,世界自然野生动物基金会也已将东北虎列为全球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了,所以我们要倾心保护它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捕杀它们。这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最大的冰海食肉动物——北极熊
北极熊生活在遥远的北极,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北极熊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它们主要捕食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也会捕食髯海豹、鞍纹海豹、冠海豹。除此以外,北极熊还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以至于曾被人们认为是海洋动物,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熊”。
北极熊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双掌的力量可以破开冰面,在捕食白鲸时,由冰上向水中扑去时可以一击重创白鲸。除去人类,北极熊并无天敌。
北极熊很适应寒冷地区的生活。它那白色的皮毛与冰雪同色,便于伪装,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层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脚板和小爪垫,北极熊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覆盖着皮毛。多毛的脚掌有助于在冰上行走时增加摩擦力而不至于滑倒,当然也足以抵抗寒冷,在冰水中前行数分钟之久。北极熊一般会把家安在北冰洋周围的浮冰和岛屿上,还有相邻大陆的海岸线附近,基本呈环极分布,而不会深入到更北端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浮冰太厚了,它的主要猎物——海豹无法破冰而出,没有食物,北极熊自然不会去冒险。
北极熊是比较好斗的家伙,随着恋爱季节的到来,斗殴事件往往会频繁发生,公熊之间会为了争夺稀少的“心上人”而不断发生冲突,而那些带着幼子的母熊则不得不随时准备应对公熊们的袭击。不过北极熊也明白,打架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容易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肉体伤害。所以,在它们看来,如果能通过恐吓吓跑对方、避免流血冲突,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不服咋的?”北极熊一般会用后腿站立,展现自己高大伟岸的身躯,然后呲牙咧嘴,露出自己尖利的犬齿,看看对方是否有胆量过来挑战一下,而这种方法通常都能奏效。其实,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北极熊平常也过着单身生活,只有在每年3月至6月的这段恋爱季节才会和异性小聚片刻。
北极熊在冬季也会“冬眠”,不过也只是长时间的大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冬眠。当进入大睡的时候,它们维持身体持续运转的养料和水份都来自存储已久的脂肪。而在食物匮乏的季节,这些脂肪也是使它们继续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猎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即便游泳技术再出色,它们也无法长时间地待在海里,而日益开阔的海面增加了这方面的危险。
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面融化,到2050年,地球上北极熊的数量可能减少23,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将绝迹。此外,北极的土著——因纽特人,每年仍然会捕杀少量的北极熊。他们用北极熊的毛皮制衣,除了它那由于维生素A含量过高而有致毒作用的肝,其他的都会被吃掉。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73年签署的一项协议要求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丹麦和挪威五个极地国家承担起拯救和保护北极熊及其栖息地的义务。起初,各国的保护重点集中在打击非法捕猎行为上,但现在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应对气候变暖上。因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起草的一份对保护北极熊具有国际共识的协议明确指出,目前来看,对北极熊威胁最大的仍是气候变化,其次是北极的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船舶的航行以及由于栖息地减少所引发的人熊冲突等。而且,科学家提出警告:在未来的2013年至2040年间,北极可能会出现无冰期。这对于北极熊而言,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除去人类,北极熊并无天敌”这句话很具讽刺意味,是否让我们人类感到自惭形秽?其实,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在于,人类要达成共识,采取紧急有效的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为遏制气候变暖出一份力,这不仅对诸多的动物包括北极熊在内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类自身而言,都有积极的影响。
3。草原霸主——非洲狮
提起非洲猫科动物,人们一定会想到非洲狮子,非洲狮是非洲最强大的猫科动物,在非洲狮领域内,其他猫科动物都处于劣势!狮好合群。陆栖,没有固定的巢穴,过着流浪式的生活。夜行,但有时白天也捕猎。捕猎时,它们经常采用“合群包围”的方式,而且主要由雌性成年狮来完成。食物包括角马、斑马、野牛、野猪等。常年可繁殖。孕期100—119天。每胎1—7仔,通常2—4仔。2。5—4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生活在非洲的狮,数量还比较多。而生活在印度的狮,数量已很少。在印度的吉尔森林中,大约只有几百只,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之一。
非洲狮颜色有很多种,但以浅黄棕色为多,综合统计,非洲雄狮体重范围190—270公斤,体长2。5—3。2米,尾长1米(《辞海》),最大野生雄狮体重可达270公斤,母狮也有110—160公斤,大致相当于雄狮的23,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研究表明,雄狮鬃毛的主要作用是夸张体型和吸引雌狮。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非洲狮的四肢非常的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合作时狩猎的成功率远高于其他猫科动物,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女士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单独捕猎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十天都不用捕食。
狮群中男士很少参与捕猎,当然,流浪的雄狮则经常捕猎。这也不能怪它们的大男子主义和懒惰。要想在开阔的草原上把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头颅隐藏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与其让它们在外面四处惊吓猎物,还不如回家闲待着呢。而且雄狮则需要经常巡视领地和争斗,必需要保存体力。捕猎回来的战利品通常先由雄狮享用,等它们用膳完毕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狮,最后才是幼狮。
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当然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但公狮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呆够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还有,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也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制——赶走,这么一来,草原上就会多了一堆无家可归的雄狮,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人打败赶走的老头子。这些流浪汉有时独自行动,黯然生存,有时干脆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好哥们,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追踪迁徙的猎物群。
狮群中的男性成员当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们除了承担一半繁衍后代的任务,还要和草原上游荡的流浪汉们做斗争,这不但关乎自己在狮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权,还涉及它的后代的性命。因为胜利者常常杀死狮群中无力自卫的孩子,逼迫狮群中的母狮愿意和它婚配。
4。灵长类中的“巨人”——大猩猩
大猩猩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身高可达1。75米左右,因为大猩猩的膝盖无法真正伸直,所以它的实际身长比这个高度还要长一些。大猩猩的臂幅比它的身长长得多,可达2。75米。雌性和雄性大猩猩的体重区别比较大,雌性大猩猩约重70~90千克之间,雄性大猩猩则可达275千克,关养的雄性大猩猩甚至可达350千克。
大猩猩的毛色大多是黑色的,年长(一般12岁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会变成银灰色,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银背”,“银背”的犬齿尤其突出。并且,大猩猩过着群居的生活,每群都由“银背”领导着。山地大猩猩的毛尤其长,并有丝绸般的光泽。几乎所有的大猩猩的血型都是B型的,它们也和人一样,有各不相同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