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史记品读 司马白羽 > 第4章 英雄的史诗(第1页)

第4章 英雄的史诗(第1页)

何谓英雄?为天下而舍自我者谓之英雄。那些为一人而驱策天下人如牛羊者,只能称作枭雄。真正的英雄是充满仁爱之心,却并不伪饰的人,他们或为尊严而死,或为国家殉道、或为梦想拼搏,或为诛暴而献身,或为天下而奋进……他们的身上或许有各种缺点,但却本色鲜明,始终如一。

留侯世家:人生抱负与精神自由的合体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史记·留侯世家》

纵观张子房一生,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贯穿其身,他并不为效忠而存在。他曾散尽家财为韩国报仇复国,可是韩王成死后,他也没有为之陪葬,而是选择了离去。他曾一度热衷于复国,可是当他发现六国的贵族后代都是争权夺利之徒,便坚决劝刘邦不立六国之后。他曾助刘邦缔造天下,但他却并不贪恋利禄。他追随刘邦,既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也是在追求精神自由。应该说他的人生抱负和精神自由是一体的。他的精神自由贯穿在人生抱负之中,当他彻底洞穿世俗后,便只追求单纯的精神。

锤击独夫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本姓姬,祖上是韩国颖川郡贵族,连续三代为相辅佐韩国国君。他的祖父姬开地,曾在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期为相;他的父亲姬平,曾在韩釐王、悼惠王时期为相。颖川姬氏,是当时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秦始皇并吞天下,韩国灭亡。这是父亲姬平去世二十年后发生的事,当时张良还没有继承家族的地位。随着韩国的被灭,他也失去了贵族身份。他立志反秦,恢复故国,以重现祖上的荣耀。弟弟死了,他停丧不葬,散尽家财雇佣隐藏于民间的刺客猛士,只等刺杀秦王后,再为弟弟举行葬礼。

3—1—1

他到东方的大海边拜见沧海君(一说是东夷的君长,一说是隐侠),共同商讨刺杀秦王的计划。为了刺杀秦王,他建立了一个秘密的信息网络,进行情报搜集。后来结识大力士田仲子(正史未载此人名),铸造重达120斤的大铁椎为武器,刺杀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公元前218年,张良获知了秦始皇东巡的详细路线,始皇帝即将去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东),他立刻和大力士田仲子一起携带武器埋伏在去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按古制,天子六驾,秦始皇的座驾是由六匹骏马牵引的豪华车。旁边大臣的车只能由四匹马拉,只要用铁椎击中六驾之车,斩首行动就成功了。噫,以一人而与强秦对抗,这是何等的壮举?后来反秦的刘邦和项羽也不过尔耳。刘邦当年于咸阳道旁见始皇车驾,曾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过是小流氓想吃天鹅肉的想法;项羽在吴下看到嬴政的威仪,曾狂呼“彼可取而代也”,不过是少年的狂妄自大。而此刻,这个长相像女人一般柔慈的青年人却要刺杀刘项所倾慕的“豪雄”,这是何等的气概?

日影渐斜,一支由黑色骑兵护送的车队像巨蟒一样蜿蜒而来,最前面的轻骑兵如闪电一般,来回驱驰,警戒着车队的安全,车队正中一杆黑色(黑色为秦朝尊贵色)的旌旗猎猎招展。可是旗下却不见天子车驾,原来始皇帝屡遭刺杀,因而改换了车仗的规格,其座驾和大臣的车辆一般无二,以便使行刺者混淆不清。

隐藏在山坡凹处的张良怒视着始皇车队,为难以识别始皇座驾而焦虑,忽然他发现车队中间有一辆车比别的车豪华。当即令田仲子行动,田仲子挥臂一振,将大铁椎投掷出去。飞出去的铁椎准确的击中了那辆车,车内之人当场毙命。张良见刺杀成功,趁乱钻入草丛逃离现场。

事实上,秦始皇并没有死,被铁椎击中的只是一辆副车,车内之人是普通的官员。刺客田仲子被擒处死,张良遭到通缉。此次刺杀虽未成功,但却把秦始皇吓的不轻,同时使博浪沙一举成名。至今一提起博浪沙这个地方,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张良,大铁锥和刺杀嬴政。

3—1—2

下邳奇遇

张良椎击始皇帝未遂,遭到全国搜捕,只得改姓埋名,隐藏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避风头。一天,他在沂水圮上桥头散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白发苍苍的老头。他看到张良走近,故意把鞋子弄下桥,然后很傲慢的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很惊愕,想将他按倒痛扁一顿,但见他是个老人,便强忍住怒火,下去将鞋捡了上来。这老头很不知趣,居然将脏兮兮的臭脚一伸,说道:“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捡都捡了,为其穿上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就蹲下身,给老人穿在了脚上。老人穿好鞋,大笑着扬长而去。他那飘飘欲仙,落拓不羁的样子让张良非常惊讶,目送很远。老人走出里许,又返身回到桥上,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五天后的凌晨到这里来见我。”说完,飘然离去。张良虽然不知道老人是何许人,但仍然答应了。

究竟为何要答应老人呢?也许张良自己也不明白,是内心的某种东西指引着他,还是老人身上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总之,五天后鸡刚一叫,张良就急匆匆的赶往桥头,令他吃惊的时老人早已在哪里了。老人非常生气的怒斥道:“和老人约会,怎么还迟到?回去吧,五天后再来。”张良悻然离去。

五天后,张良早早就来到桥头,结果还是迟到了,再次遭到老人的教训。又过了五天,张良不等到半夜,就到桥头等待,幸好老人还未来,他这才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老人来了。看到张良,高兴的说:“这才像话”,然后拿出一本书递给他,说道:“读此书可为帝王师,十年之后必然天下大乱,你可以凭借这种学问安邦定国,辅佐贤主。十三年后,我们在济北见面,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转身离去。第二天天亮,张良打开书卷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

给张良赠书的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史上有两种称谓,一曰,圮上老人;一曰,黄石公。前者意为圮上的老头,等于没说。后者所说黄石公,却大有来头。黄石公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士,道教后来还将其列入神仙谱。不过,就正史而言,仅限于几条有限的文献。黄石公的真实面目,缥缈攸忽,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依然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现代人对他最多的了解,也只能是野史和传说。另外,《史记》记载黄石公赠予张良《太公兵法》,实则为讹传。司马迁写张良时,张氏虽是本朝人物,但因张良的功勋很大,所以多少有些神化。由于姜太公有“百工之祖”的称号,是古代圣人级别的人物,为了神化张良,就把他和姜太公扯上关系,说他继承了姜太公的学问。姜太公辅佐了文王武王,张良辅佐了汉高祖,拿张良比姜太公,拿刘邦比文王武王。这是古人的广告方式。那么,黄石公赠予张良的究竟是什么书呢?答案是:《素书》。

3—1—3

《素书》又名《钤经》,《玉钤经》,是黄石公所著的一本哲学著作,内容涉及用人、修身、处世等多个领域,是一本微言大义的作品。张良洞悉了这本书的真义,但却怀了一点私心,没有将这本书传给后世,而是埋进了自己的棺材,做了陪葬品。无怪乎还在本朝,关于他的故事已经有些错讹了,就连司马迁也记载错误。想不到,五百年后盗墓贼揭开了这个秘密,张良的墓被盗,这本书重现天日,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宋代居士张商英在为《素书》作的序言里还专门记载了这个公案。不过,现代某些考证者也认为,《素书》并非黄石公所作,乃是后人伪托的作品。孰对孰误,实已难辨。

且不论张良得到的赠书是《太公兵法》,还是《素书》,总之他后来在下邳日夜研习此书,偶尔还做些侠义之事。并在此间结识了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项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全国各地涌动着起义风潮。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开始挖秦王朝的墙角。但因势单力薄,还不足以拆掉秦始皇建立的这栋“大厦”,所以他准备加入景驹(秦末农民军领袖之一)的大型“拆迁队”,但却在留县结识了刘邦,二人相谈甚为投机。刘邦还采纳了他提出的几条建议,这让张良欣喜若狂,放弃了去投奔景驹的想法,因为景驹最多只能算“拆迁队”,而刘邦却是“爆破队”。面对一栋大厦,是拆快呢,还是爆破快?毋庸赘言。

风云际会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在南方发动起义的项梁大军已经壮大到六七万人,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被立为帝,各路起义军的头儿齐聚薛城(今山东滕州东南)商讨“拆迁大计”。张良念念不忘恢复故国,因此建议项梁立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早在下邳期间,张良和项氏家族就建立了友谊,因此项梁答应了他。韩王成复国后,任命张良为司徒(相当于宰相),并积极向颍川一代用兵,以恢复韩国的国土。韩军和秦军在颍川一代厮杀,互有胜负,但韩王成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刘邦率领的大军攻下了颍川,与韩王成、张良会师。刘邦请韩王成占据阳翟(韩国故都,在今河南禹州市),自己和张良率军南下。在张良的参谋下,刘邦的军队一路夺宛城,破蛲关,越蒉山,大败秦军。前206年元月,刘邦大军抵达霸上,距离秦王朝的都城咸阳不到百里。此时,秦二世已经被赵高杀死,赵高又被秦公子子婴杀掉。仅仅做了46天秦王的公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好似绳系颈,驾着素车白马,捧着天子的御玺符节,向刘邦投降了。

至此,威震天下,控策域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前206年二月项羽的大军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这让项羽非常恼怒,当即决定攻击刘邦,刘邦势弱,难以和项羽抗衡。张良劝说刘邦向项羽致歉,著名的“鸿门宴”就此上演,席间幸亏张良见机行事,这才让刘邦脱险。

之后,项羽分封天下,将刘邦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并将关中土地一分为三,分给秦朝的三个降将,以此来遏制刘邦。刘邦非常痛恨项羽,但在张良的劝解下放弃了开战的鲁莽行为,佯装很情愿的去做汉王。还听信张良的建议,在赴汉中的途中一把火烧了栈道,意思是说他没有再出来的念头,断绝了项羽的怀疑之心。

佐汉建功

天下已定,张良决定回到故主韩王成身边,向自己的故国效忠。临走前,刘邦很动感情,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但张良分毫不取,全部给了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是个很贪财的人,当即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项羽又把包括南郑在内的大片土地封给了刘邦,这为刘邦以后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刘邦入主巴蜀后,极力整顿内政和经济,后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一举荡平三秦,夺取了关中这块宝地。项羽得知刘邦夺取关中的消息后,极为恼怒,当即决定对刘邦用兵。对此,张良只用了一封信就将项羽搞定,他在信中说,汉王虽称王,实则名不副实,夺取关中之后,就满足了,不再向东进兵。真正威胁项王的是齐王田荣,然后将田荣谋反之事告诉了项羽。项羽果然深信不疑,率兵去进攻田荣。

未击溃田荣,项羽却将韩王成杀死在彭城,这让张良的相韩之梦彻底破灭。他躲过楚军的追查,逃离彭城,直接投奔了刘邦。至此,他将自己终生的抱负,都寄托在了这个沛下流氓身上。

汉二年(前205年)春天,刘邦联合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印五个诸侯,军队达到56万,一路浩浩荡荡杀向项羽的老巢,当时项羽正在齐地和田荣交战,结果被抄了老窝。刘邦不相信自己这么快就成功了,巨大的喜悦让他的流氓德行再次暴露,敛财、泡妞、日夜纵酒。怒发冲冠的项羽听说刘邦敢背后捅刀子,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收拾田荣,自己率领三万铁骑奔袭汉军,刘邦的蚂蚁兵这才知道楚军的厉害,他们被项羽像捻臭虫一样杀掉。刘邦仅带几十骑脱身。

逃到下邑的刘邦后悔不迭,他对群臣说:“我不再指望得到关东地区,谁能破楚,我就把关东封给谁。”张良淡然一笑,献出一条妙计。他告诉刘邦,九江王英布是项羽手下五大猛将之一,但和项羽不睦,楚汉两军在彭城交战时,英布按兵不动,项羽怨恨他,曾多次派遣使者斥责;另一猛将彭越也和项羽不睦,当初项羽分封诸没封他,所以心怀不满,甚至和田荣串通造项羽的反,项羽曾命大将肖公角攻击,但未成功;另外,韩信身怀奇谋,也可重用,只要用好这三个人,大事必成。刘邦当即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派遣说客前去策反英布,彭越,然后又命韩信北击燕赵,迂回包抄楚军。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这一招扭转了汉军的不利态势,使楚汉力量达到均衡,并为汉军的最终取胜埋下了隐线。

张良体弱多病,不适应战场环境,因此一直在刘邦身边赞画军务,有时也作为使臣游说各诸侯。

谏止封王

汉三年(前204年)冬天,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双方相持不下。项羽命军士截断汉军粮道,这让刘邦这个草莽之徒完全没了主意,求计于诸臣。郦食其献计说:“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刘邦当即采纳,并命人刻制各国印玺。

就在这时,外出的张良回来了。当时刘邦正在吃饭,见张良回来,就放下筷子,告诉了他准备分封诸侯之事。张良大吃一惊,问是谁出的主意,刘邦把郦食其说的话转述了一遍。张良忧虑的说:“恐怕大王要完蛋了(陛下事去矣)。”刘邦赶紧向张良请教,张良说:“借大王的筷子一用,我给你摆摆道理(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刘邦点点头。张良放下一根筷子说:“第一,商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是已经控制了全局,必要时还能杀了夏桀,大王现在能杀死项羽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