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人性的优点百度百科 > 第一章 揭露幸福人生的杀手(第3页)

第一章 揭露幸福人生的杀手(第3页)

她为肌肤持续烦恼了约10年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没有遇见好的化妆品”,而是她身体内反反复复蓄积下来的令人感觉不适的精神压力,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血液循环不畅,皮肤的免疫机能低下或出现紊乱。她总是脸色暗淡,稍有一点小事脸上便长出疙瘩等,全都是内在的精神压力所致。那么,为什么持续了10年的讨厌的问题会在一瞬间全面解决呢?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吧,那就是结婚。年过35岁的“闪电式结婚”,不要说周围人都觉得惊讶不已,她本人可能也最最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吧?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一位皮肤粗糙不堪的女性先后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在某次人事变动后被调到了其他科室,突然间仿佛全身的毒素全部排出似的肌肤变得光滑润洁起来;还有一位女性在与长期同居的男友分手,重新搬家之后,立即显得容光焕发,终于告别了彷徨于各种化妆品的生活。不管是谁,都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所的同时发生了变化。

然而更重要的却是,现今的时代在被称作狂热的美容爱好家的人群中,像这样类型的人——将自己不幸的原因指向毫不相干的化妆品,漫无目标地热衷于化妆品中——其实真的是很多。这些人往往不信任“主流”化妆品,而宁愿更相信自然化妆品、邮购化妆品等“支流”的化妆品,热衷于从一些二线品牌的化妆品中发现所谓的“价值”,因而她们“追求更好更有效的化妆品”的意识比一般人更加强烈,以至一直彷徨于频繁地更换化妆品的病态之中。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庞大的浪费”,不过我却有一瞬真的觉得:靠着化妆品或多或少解救了深陷于“暗无天日”的巨大精神压力中的她们,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就拿上述那位女士来说,大概甚至将“或许结不了婚”的原因也归罪于“化妆品一点也没有效果”,假如真是这样的话,这种归罪也就不至于使她产生“我不是一个好女人”、“我缺少女性的魅力”一类的自卑感。她之所以能够结婚,可以说也正是因为她并没有这种自卑感的缘故。她所反复尝试和彷徨于其中的许许多多的化妆品,即使没有治愈她肌肤上的问题,但至少减轻了她精神上的自卑感,所以说还是产生了效果的,一点也没有浪费。

日本知名的女性心理专家斋藤薰说得好:“我觉得化妆品不只是搽在肌肤上的东西,它更应该是搽拭在精神上的东西,我们经常说使用化妆品后人会变得心情舒畅,其实它还从更深层次上减轻了女性们的精神苦痛。”

忧虑是你青春容颜的最大克星。一份好心情就是最好的天然化妆品,如果你不想让你的眼睛周围过早出现皱纹,那么,你要远离忧虑。

自卑让你抬不起头

成功金言:

只要心灵中充满自信,你会感到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发挥你的特长,为自己呐喊吧!

我有一封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北卡罗来纳州艾尔山寄来的信。“我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在信上说,“我的身体一直太胖,而我的一张脸使我看起来比实际上还胖得多。我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我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她总照这句话来帮我穿衣服。所以我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我非常害羞,觉得我跟其他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我嫁给了一个比我年长好几岁的男人,可是我并没有改变。我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他们就是我应该是而不是的那种人。我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我办不到。他们为了使我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我更退缩到我的壳里去。我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甚至怕听到门铃响。我知道我是一个失败者,又怕我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当我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我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我会为这个而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我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道理了,我开始想自杀。”

出了什么事才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

“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阿雷德太太继续写道,“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有一天,我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育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才发现我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我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

“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试着找出我究竟是怎样的人。我研究我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上的学问,尽量以能够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我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开始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把我吓坏了。可是我每一次发言,都能增加一点勇气。这事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今天我所有的快乐,却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是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古老,”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也像人生一样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安吉罗·帕屈在幼儿教育方面曾写过13本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章,他说:“没有人比那些想做其他人,和除他自己以外其他东西的人更痛苦的了。”

这种希望能做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想法,在好莱坞尤其流行。山姆·伍德是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说在他启发一些年轻的演员时,所碰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这个:要让他们保持本色。他们都想做二流的拉娜·透纳,或者是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这一套观众已经受够了,”山姆·伍德说,“最安全的做法是:要尽快丢开那些装腔作势的人。”

最近我请教素凡石油公司的人事室主任保罗·包延登,来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应该知道的,因为他曾经和6万多个求职的人面谈过,还写过一本名为《谋职的6种方法》的书。他回答说:“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地坦诚,却给你一些他以为你想要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要伪君子,也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

我知道有一位公共汽车驾驶员的女儿就是很辛苦才学到这个教训的。她想当歌星,但不幸的是她长得不好看,嘴巴太大,还长着龅牙。她第一次在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里公开演唱时,直想用上唇遮住牙齿,她企图让自己看来显得高雅,结果却把自己弄得四不像,这样下去她就注定要失败了。

幸好当晚在座的一位男土认为她很有歌唱的天分,他很直率地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看得出来你想掩饰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很难看?”那女孩听了觉得很难堪,不过那个人还是继续说下去,“龅牙又怎么样?那又不犯罪!不要试图去掩饰它,张开嘴就唱,你越不以为然,听众就会越爱你。再说,这些你现在引以为耻的龅牙,将来可能会带给你财富呢!”

凯丝·达莱接受了那人的建议,把暴牙的事抛诸脑后,从那次以后,她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她开怀尽情地演唱,后来成为电影及电台中走红的顶尖歌星,现在,别的歌星倒想来模仿她了。

威廉·詹姆土曾说过:

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保持你自己的本色,像欧文·柏林给已故的乔治·盖许文的忠告那样。当柏林和盖许文初次见面的时候,柏林已经大大有名,而盖许文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作曲家,一个礼拜只赚三十五美金。柏林很欣赏盖许文的能力,就问盖许文要不要做他的秘书,薪水大概是他当时收入的三倍。“可是不要接受这个工作,”柏林忠告说,“如果你接受的话,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但如果你坚持继续保持你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一流的盖许文。”盖许文接受了这个警告,后来他慢慢地成为美国当时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卓别林、威尔·罗吉斯、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金·奥特雷,以及其他好几百万的人,都学过我在这一章里想要让各位明白的这一课,他们也学得很辛苦——就像我一样。

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那些电影导演都坚持要卓别林去学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德国喜剧演员,可是卓别林直到创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之后,才开始成名。鲍勃·霍伯也有相同的经验。他多年来一直在演歌舞片,结果毫无成绩,一直到他挖掘出自己的喜剧本事之后,才有名起来。威尔·罗吉斯在一个杂耍团里,不说话光表演抛绳技术,继续了好多年,最后才发现他在讲幽默笑话上有特殊的天分,于是开始在耍绳表演的时候说笑话,因此成名。

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刚刚进入广播界的时候,想做一个爱尔兰喜剧演员,结果失败了。后来她发挥了她的本色,做一个从密苏里州来的、很平凡的乡下女孩子,结果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广播明星。

金·奥特雷刚出道的时候,想要改掉他得州的乡音,穿得像个城里的绅士,自称是纽约人,结果大家都在他背后笑话他。后来他开始弹五弦琴,唱他的西部歌曲,开始了他那了不起的演艺生涯,成为全世界在电影和广播两方面最有名的西部歌星。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个新东西,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归根结底说起来,所有的艺术都带着一些自传体;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就像爱默生在他那篇《论自信》的散文里所说的:“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会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所以,你必须保持自己自信的本色。

自闭将你打入冰窖

成功金言:

那些能克服孤寂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一定能与他人培养出亲密的情谊关系。就好像燃烧的煤油灯一样,火焰虽小,却仍能产生出光亮和温暖。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类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将自己的身体、内心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他或者沉默寡言,整天不吭一声;或者面对着电视,一眼不错地呆呆地盯着看;或者面前摆上一本书,眼神呆滞半天也看不上一页。别人很难进入他的内心世界,简直就像一个坚强的堡垒一样打不开。他很少与人交谈来往,他仿佛是自我流放到一个孤岛上,没有人烟,甚至连活物都没有。他没有一丝逃出荒岛之意,可他却明显地发生着变化:孤独、寂寞、烦闷、暴躁、衰老……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自我封闭者,医学上称之为自闭症。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不幸和挫折,当你面临这种处境,不如面对现实,积极解决,随着时间消逝,你就会走出困境与不幸,何必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紧闭,让自己的人生陷入痛苦与不安?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丈夫离开她近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跑来向我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我极力向她解释,她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才5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她也会开始新的生活——从痛苦的灰烬之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