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世界古代文明发展 > 第六章 埃及文明(第2页)

第六章 埃及文明(第2页)

在美尼斯之前,他的前辈蝎王已开始了统一上下埃及的战争,不过成就不大。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成为上埃及国王,他发动了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战争的惨烈场景和期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经湮没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了,但其结果却永恒地记录在青史之中,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国,成为第一个得到“上下埃及国王”称号的君主。

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之后,为稳固统治,他采取了较灵活的统治策略。由于下埃及较为富裕,下埃及的人民对于美尼斯的征服并非是没有怨言的,所以美尼斯作出了一些让步,以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王国统一前,上埃及的统治者头戴白冠,以鹰为保护神,以白百合花为国家象征;下埃及的统治者则戴红冠,以蛇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家象征。两个地区的这一差别使得美尼斯在实现统一后分别在上埃及、下埃及加冕,他宣称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自此,继任的国王在十余年间都沿用此王号,同时必须具有双重身份,经过两次加冕,举行两种不同的典礼。

为巩固对下埃及的统治,美尼斯在河谷和三角洲的交界处,也就是原上下埃及的交界处建立了一座要塞城市——白城,被后来希腊人称为孟斐斯,遗址就在现在的开罗附近。美尼斯还修了一条长堤坝以防止城市遭受尼罗河泛滥时淹没。建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防止来自三角洲地带的反攻。

由美尼斯开创的埃及第一王朝,共有8个王,历时250年之久。其中至第五任国王时,埃及进入专制统治时期,社会发展到了全盛阶段。这一时期的国王把土地视为自己的财产,把人民视为自己的奴仆,一切行政、军事、司法权力集于自身。国王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后来,埃及国王渐渐被称为法老。法老在古埃及原意为“宫殿”,就像古代中国称皇帝为“陛下”一样。

埃及的统一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使得埃及人民更少受到战争的摧残,加强了整个埃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埃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稳定的国家体制。历史证明,埃及文明在统一后发展迅速,并超过了纷争不断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的31个王朝由此开始,就像尼罗河一样漫长。

4.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前1314——前1237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04——前1237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法老塞提一世之子。是古埃及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法老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7年(公元前1290——前1224年)。在最初的时候,拉美西斯帮助他的父亲——塞蒂一世进行统治。他曾经跟随他的父亲参加了无数场在利比亚和努比亚进行的战役。在拉美西斯22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领着他的两个儿子在努比亚指挥战役了。

拉美西斯二世有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头顶着这些光环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7年(统治时间1279年——1213年),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这些盛誉。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拉美西斯二世的出生日期至今仍是一个谜,我们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年左右出生于孟斐斯。他的父亲塞提一世娶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杜雅为王后,他们共生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但大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使拉美西斯顺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法老学校”学习。10岁时在军中任职,15岁时父亲带他参战,以保证他将来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国王。拉美西斯二世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国王所必需的两项技能:以军事手段征服敌方和建造王宫。无论是在征战还是在建筑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带有他的足迹。

拉美西斯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1275年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河谷进发以征服卡叠什,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两万士兵和200辆战车,这些兵力被分为四支,其名称分别为阿蒙、布塔、拉和塞特。这次战争的目标是叙利亚北部的土地,而对手则是穆瓦塔里什国王,他有1万名士兵和3500多辆战车。在靠近奥龙特河的地方,法老的军队抓获了两名自称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们说有重要情报要通报给埃及人。这两人被带到了拉美西斯面前并向他交代说,穆瓦塔里什的部队距离此地很远,法老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时已视卡叠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队集结完毕即独自率领阿蒙支队冲向靠近卡叠什的平原地带并在此宿营。只有当他的卫兵抓到敌军先头部队的两名士兵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此时为时已晚。跺在城堡内的赫梯族人突然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法老军队溃不成军,四下逃窜,只有拉美西斯带领贴身侍卫奋力抵挡赫梯族人的进攻。齐米诺叙述道:“多亏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让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进了埃及军队的营地之后,立即忙着抢夺财物,却把乘胜追击敌军的事忘在了脑后;其次是法老的后续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这时,整个战局被彻底扭转:本该轻易取胜的赫梯族人身困险境,接近黄昏时分,双方停战。晚上,埃及其他支队的士兵赶来增援法老。

拉美西斯把这次战争刻在了诸多神庙上。他带来了新的表现风格。阿布·辛拜勒神庙描绘卡叠什之战的浮雕中,以前叠放条纹装饰的表面现在则被用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景,营造出更富戏剧性的动感场面。浮雕中刻画的拉美西斯与战车的形象可以让人了解到这种全新的风格,而人们对画面细节中的“四只手臂”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多出来的两只手臂应该属于战车驾驶者,他的身躯完全被拉美西斯二世盖住了;而有的人则认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样,应该是拉美西斯召唤来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设则认为它们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创作浮雕的艺术家多画两只手臂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

拉美西斯二世即位不久,赫梯的势力已严重地威胁着埃及的既得利益。拉美西斯二世调集约三万军队,除埃及人还有外国的雇佣兵,开赴奥伦特河畔的要塞卡叠什。赫梯国王牟瓦塔尔率军迎战。赫梯人引诱埃及军队进人设伏地区,然后以大量战车兵猛攻埃及军队,后者溃败,法老险些被俘,幸亏援军及时赶来,搭救了法老,也挡住了赫梯人的追击。法老损失许多兵力和辎重返回埃及,准备再战。在阿蒙神庙废墟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卡叠什战役的记载,在这里描述法老如何胜利杀敌。同样在赫梯人的编年史中,也自称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者。若干年后拉美西斯二世又出兵叙利亚,终于取得对赫梯的胜利。约公元前1283年,法老与赫梯国王(哈吐西里三世)缔结和约。和约的全文在埃及神庙的墙壁上和赫梯的档案库里均被发现,这是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条约文书。双方规定确立和平,互不侵犯,并结成军事同盟以对付共同的敌人。还规定,任何一方都不许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彼此保证互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但条约并未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和疆界,事实上订约之后叙利亚北部仍在赫梯王国的控制之下。

拉美西斯二世在埃及统治长达60多年,他曾大兴土木,在三角洲东北塔尼斯建立培尔·拉美西斯宫殿和城市,加强了与亚洲各地的联系。这一地区成为埃及与赫梯作战的军事和经济枢纽,培尔·拉美西斯实为第十九王朝的陪都,埃及的军事、行政中心逐渐转移到北。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更趋衰弱。到公元前11世纪初,在国内外矛盾的交迫下,新王国完全瓦解了。

5.太阳之子埃赫那吞

阿蒙霍特普四世(按不同的时间体系估计,去世于前1351——前1334年之间),后改名埃赫那顿,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小儿子。像古埃及的所有法老一样,阿蒙霍特普四世拥有多个名字。实际上,新王国的法老们使用5个名字(参见五重命名法)。对于阿蒙霍特普四世,更特殊的是他还出于政治目的改过一次名字。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真名(出生时的名字,即拉名,以太阳神拉的儿子名义取的名字)是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的仆人”。阿蒙是底比斯,后来也是整个埃及的主神的名字。希腊语文献中将他的这个名字写为更符合希腊人命名习惯的“阿蒙诺菲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考古学界都使用阿蒙诺菲斯这个名字。他从小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但性格倔强。在他成为法老之前,他就不满阿蒙神庙僧侣们的特权,决心削减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他即位后,启用了一批新的大臣,换了新的宰相,又从下层官吏中提拔了一些资历较浅的新官吏,使他们成为自己政权的支柱。

埃赫那吞偏爱希利奥波里城的地方神阿吞神(太阳神),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便下令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为全国最高神,命令全体子民一律供奉新神。为此,他将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阿蒙的钟爱者的意思)改成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光辉。还自称自己是阿吞神的儿子。当时古埃及全国虽有一个主神,但各地还有各种低一级的地方神。埃赫那吞在全国推行新神取缔旧神的同时,还要借清除阿蒙神庙僧侣贵族之机,靠行政命令将干百年来古埃及人崇拜的其他神一扫而光。这一措施顿时使国内局面陷入混乱。

埃赫那吞当着文武百官发布命令:“由于阿吞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庙祭司拒不服从我的命令,自本日起关闭全国各地非阿吞神的神庙,将僧侣赶出庙门回家,还俗为民。一切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物上的阿蒙的名字必须彻底清除。在全国各个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庙,各级地方官员要带头向我的父亲阿吞神献祭、宣誓,永远忠于英明、伟大的造物主阿吞。”接着,埃赫那吞又宣布:”已没收的其他神庙的土地划归阿吞神庙,禁止僧侣参政。首都迁往底比斯以北300千米的希尔摩。为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地界’。各级官员必须听从调遣,消极怠工或拒不服从者必严加惩处。”文武百官听罢,个个目瞪口呆。埃赫那吞视若无睹,挥手道:”此令已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亦要执行。”随后离开御座,转身退朝。

不久,大批军队分头查抄了底比斯的各大阿蒙神庙,强行将僧侣们赶出庙门。阿吞庙的僧侣接管了阿蒙神庙的大批田产.奴隶和其它财产。埃赫那吞在位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的新都埃赫塔吞落成。埃赫那吞由祭司选出良辰吉日,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并带各自家眷奴仆,以及保卫京师的卫戍部队,浩浩荡荡迁往新都。

保存至今的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期的埃及艺术作品(壁画和雕塑)大多属于阿马尔奈风格,它们大量描绘了法老的家庭生活,而其中他的家庭成员尤其是涅弗尔提提王后的形象显得非常突出。阿马尔奈风格的艺术品多是描绘法老与王后的幸福生活为主题。这些艺术品描绘的涅弗尔提提的形象出现了美丑两个极端,有时会夸张地表现在她的拉长的头部和突出的腹部。这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次法老的神圣家庭被以自然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来,并且他的家庭明显显示出其乐融融的特点。涅弗尔提提经常做出一些只有法老本人才会做的举动,这可能暗示她获得了超过一个王后通常所应拥有的权力。

6.影响世界历史的第一个女人

古老的埃及,有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王,名叫克里奥帕特拉,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最大的女儿。她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杰出的法老之一,曾被列为“影响世界历史的第一个女人”。文艺或电影上,她被认为是为保持国家免受罗马帝国吞并,曾色诱盖厄斯·儒略·凯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安东尼,因此又通译称为埃及艳后。

克利奥帕特拉出生于公元前69年,是当时统治埃及的马其顿王朝的后裔。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了一个领土空前广阔的帝国时,将埃及给了自己的一个将军——克罗狄斯·托勒密,克罗狄斯·托勒密随即建立起了埃及历史上的克罗狄斯·托勒密王朝。而克利奥帕特拉是克罗狄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的次女。她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段,心怀叵测,一生富有戏剧性。特别是卷入罗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涡,同恺撒、安东尼关系密切,并伴以种种传闻逸事,使她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克丽奥帕特拉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奥莱特,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执政(依照当时的法律,克丽奥佩特拉必须嫁给自己的弟弟,即托勒密十三世),统治埃及。但他们两人因派系斗争和争夺权力而失和。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于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亚历山大里亚后,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聚集军队,准备攻入埃及。在其父亲安排下,克利奥帕特拉按照习俗于她的异母弟弟(后来的克罗狄斯·托勒密十三世)结为夫妇,并由他们二人共同掌权。野心极大的克利奥帕特拉想进一步获得更大的权利,但是当时两位大臣波希纽斯和奥克奇维安联合起来对付她,将她赶到叙利亚。

就在她被放逐的这一年,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率领3万多精兵,追击政敌庞培,一直到达埃及,并大获全胜。恺撒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准备在埃及休整一段时间。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心想:这真是天助我也。她煞费苦心地打扮了一番,把自己藏在一张名贵的地毯里作为礼物送给恺撒。

恺撒听说埃及女王送来了贵重的礼物,便命人抬到他面前来。地毯厚得出奇,恺撒不由得用剑去挑地毯。地毯伸展开来,竞走出一位绝世美女。恺撒在惊愕之余,眼睛不由得一亮,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恺撒一下就被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美貌征服了。

在恺撒的帮助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在前47年不仅打败了弟弟托勒密十三世,还迫使他自杀,而她成为了埃及真正的统治者。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了罗马,克里奥帕特拉追随而至,还与恺撒育有一子。但恺撒的被刺结束了她的梦想,克里奥帕特拉回到埃及。

此时,罗马的另一位大将军安东尼与屋大维和雷必达结成了“后三巨头”同盟,为了巩固自己在埃及的统治,克里奥帕特拉又投靠这位新贵安东尼。但在公元前40年,为了政治利益,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妹妹结婚。虽然如此,安东尼还是经不住克里奥帕特拉的诱惑,终于在公元前37年又与她结婚。屋大维以他抛弃了罗马妻子而和“蛮王”结婚为借口向安东尼宣战。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调遣了战船,与屋大维在希腊的西海岸进行了公元前31年著名的亚克兴海战。在此战役中,安东尼被屋大维打败,伏剑自杀了,这位埃及艳后在自己的王宫里放出毒蛇咬死了自己。

7.百门之都——底比斯

底比斯有两处,一是埃及的底比斯,再是希腊的底比斯。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这就是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的底比斯。

卢克索位于开罗以南700千米的尼罗河的右岸,是埃及中东部的历史古城,也是著名的旅游中心。它古时是大名鼎鼎的底比斯——一座在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公元前2040——前1071年)期间建立的都城,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史载,当时的底比斯有城门百座,人口稠密,广厦连亘,极为繁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百门之都”的美称,阿拉伯人曾赞誉这里为“宫殿般的城市”。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然千年岁月流逝,宏伟的宫殿庙宇多已堙没无闻,但从仅存的庙宇遗址和帝后陵寝,贵族墓葬,仍可想象当年底比斯鼎盛时期恢弘的风采。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它的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为都城,到后来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底比斯不仅是埃及法老们生前的都城,也是法老们死后的冥府。底比斯横跨尼罗河两岸,位于现今埃及首都开罗南面700多公里处,底比斯的右岸,也叫东岸,是当时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底比斯的左岸,也叫西岸,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

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底比斯是一个商业中心,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图赫特普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并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修筑神庙。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从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中王国遭到了外族希克索斯人的入侵。希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

在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公元前1580年左右埃及人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希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再次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他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