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好好活着 > 第2章 态度决定高度心态改变命运(第2页)

第2章 态度决定高度心态改变命运(第2页)

曾经有个人觉得生活的担子太重,他总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并试图将生活的担子放下。可是,他依然觉得很累,甚至感到透不过气来。他听人说,山脚下有位哲人,能够给人智慧的指点。于是,他便去请教哲人。

哲人听完了他的故事,拿了一个空篓子给他,说:“背起这个篓子,朝山顶爬去。但你每走一步,必须捡起一块石头放进篓子里。等你到了山顶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寻找你的答案吧……”

于是,年轻人开始了这段旅程,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刚上路时,年轻人精力充沛,一路上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东西统统扔进篓子里。每次扔进一个,便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件世上最美丽的东西,他感到很充实,很快乐。于是,在欢笑嬉戏中走完了旅程的三分之一。

可是,空篓子里的东西多了起来,也渐渐地重了起来。他开始感到,他肩上的担子压得沉了,而且越来越沉,越来越沉……但他很执着,坚信会一如既往的走完全程的!于是他不停地鼓励着自己:马上就到了,已经不远了!

这第二个三分之一的旅程确实是让他吃尽了苦头。他已经无暇顾及那些世界最美丽、最惹人怜爱的东西了。为了不让沉重的篓子变得更重,他毅然放弃了这些,只是挑选了一些非常轻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放进篓子。他深知,这样的放弃,是必要的。于是,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

然而,无论他挑选多么轻的东西放入篓子,篓子的重量也丝毫不会减少,它只会加重,再加重,直到他无力承受。年轻人被沉重的篓子压着,他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

终于,他还是背起篓子,踏上了这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

他明白,此时,路真的已经不远了。他挪着脚步,已经不在乎捡到的是什么,放进篓子的又是什么。他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丽的、是喜欢的、是需要的,还是轻巧的。他实在是无力去挑选它们了,只要是在他脚下,在他眼前,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么,他便捡起它,以作为他所走的最后一段旅程的验证品。

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他双手向后托起篓子,来了个最后冲刺。终于,他碰到了哲人的手,他走完了全程,结束了这一场奋斗史!

哲人问:“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年轻人莞尔一笑说:“这次旅程好比我人生中的三个阶段。我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在回顾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我比谁都自信,比谁都骄傲。因为,我有充实的生活,我活得精彩!所以现在,我又何必为怎样减轻这沉重而苦恼呢?”

是啊!故事中的旅程就好比我们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在青年,我们挑选了认为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就像每个人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是单纯地认为它美丽,便捡起它;在中年,我们挑选了我认为是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时刻要为一家上下打点一切,时刻都要保持着理性的头脑;在老年,我们挑选了我认为是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原来他们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视的事物。回顾一生,我们会发现,我的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我的生活跌宕起伏,而我们的生活却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无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必须要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也许,我们会感到生活的压力,也许,这一份份的压力会越来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惊喜,得到安慰,或悲伤,或痛苦。人生都是忽喜忽悲,苦乐参半,跌宕起伏,但就是因为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所以,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要放下心里的包袱,减少心中的埋怨,每天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激发生命的无限活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情澎湃。

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要畏缩。只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精力和勇气认真地完成,当我们再次回过头来,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充实而又幸福。没有经历一定的磨炼和苦难,没有肩负起任何责任,这样虚度一生的人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一生是最痛苦、最难熬的。

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对人而言,可谓意义重大。人,既生于世,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该怎样活着。人生大致可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带给你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但情况往往是这样,许多人拼尽全力驰骋于人生的疆场上,到头来却不知自己该活在哪一个层次,为此半生无味。

我有一个从事推销业务的朋友,他每天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地不停奔波。他说,他时刻担心如果自己业绩不佳,会被经理辞退走人。

一天,我与他探讨如何苦中作乐,如何寻找工作意义,正讨论得火热之时,我问他:“人生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你觉得自己现在是活在哪个层次?”

已近不惑之年的他,还算是一个性格爽朗、心胸开阔的人,可是当重压在身时,却容易走进死胡同而不肯回头。

他思索了好一阵,似有些忧郁地说:“在家里,我和家人就是吃、睡、看电视,好像多半处于‘生存’的层次;和同事能多聊一会儿,应该‘生活’层次多一点;‘生命’层次是什么?我不太懂,我想不是很重要吧。”

他现在已经没有心情顾及别的东西,养家糊口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但我觉得他之所以不快乐还与他本末倒置的生活状态有关。为此我又问他:“当孩子从外回家,通常你会怎么做?”“我会说:‘回来了。’要不就是看他一眼,再继续看电视。”

“你觉得这属于哪个层次呢?”我问他。“生存层次。”他回答得很利落。“所以,缺少了‘生活’层次的互动学习,也缺少了‘生命’层次的关怀与分享……”我有些遗憾地说道。

“噢!”他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以此来看,我工作上的压力也是缘于此了。我与客户交往时,只停留在‘生存’层次的‘赚钱’目的上,所以谈起来感觉很困难,压力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对!”我鼓励他,“如果不是只为了‘生存’而赚钱,还能为了‘生活’而成长,为了‘生命’而乐于分享,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

其实,活着就是这样,不管你单独活在哪一个层次上,久而久之都会衍生出焦虑和压力。唯有三者统一,在生存的基础上多点生活的韵味、多点生命的色彩,人生才能尽显其缤纷和绚丽。

生命的好坏在于你是否用心去体会。

没有任何事可以成为你结束生命的理由,生命是宝贵的,只要生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目的与向往,只要把生命的每一个细节都细细地咀嚼,生命就会永远鲜活而多彩。

我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困难会击倒—个人,我也从来没有为这个问题而做过多的考虑。直到有一天,我面对一个因事业失败而自杀的人时,我才开始认真思索,人最大的敌人是谁。

人的一生中,困难、挫折是不断出现的路障或陷阱,有时令你防不胜防。诸如失恋、失业、无家可归,种种不幸常常让人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难道这些不如意真的严重到危及生命吗?其实,仔细想来,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有时候,当我们经历了人世的喧嚣而渴望一种平静的状态时,当我们在世俗的激流中冲洗、打磨而变得练达、成熟时,我们的心境,就会像一片广阔无际的旷野,我们心灵的深处就会呈现一片自由而高远的天空。

生命是极为美好的,处在逆境中的人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而那些真正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才能豁然感悟生活的真谛。

有一位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因为受到一点挫折想过要自杀。一个晴朗的早晨,我趁妻子和孩子仍在熟睡,便悄悄起床,拿了一根绳子来到树林里,走到一颗结实的樱桃树下,我想把绳子挂在树枝上,扔了几次也没成功,于是我就爬上树去。树上挂满了樱桃,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真甜啊!于是我又摘了一颗。我贪婪地品尝着樱桃的甜美,直到太阳出来了,万丈金光洒在树林里,阳光下的树叶随风摇曳,满眼是细碎的亮点。我第一次发现林子这么美丽,这时有几个上学的小学生来到树下,让我摘樱桃给他们吃。我摇动树枝,看他们欢快地在树下捡樱桃,然后蹦蹦跳跳去上学。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我突然发现生活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美好等我去享受,我为什么要早早地离开它呢?我收起绳子回家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自杀了。”

在听他讲述的时候,我似乎不是在听一个人讲述自杀,反倒像是在听一个人描述美好的早晨,我也完全被他眼中的美景迷醉了。生活的确有很多美好,就看你是否是用心去体会。

一个曾欲放弃生命的朋友,当他挣脱了死神的召唤后,我问他死亡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他说一直在昏迷中,没觉着怎么痛苦。倒是出院的那天,看到阳光如此的明媚,外面的世界如此的新鲜,小孩子高兴地在广场上放着风筝,真是可爱。长这么大第一次发现世界是这样的美好。

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感受世界的那颗心不同了而已。

生命是一列向着一个叫死亡的终点疾驰的火车,沿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留恋。

我们在平凡中诞生、成长,在没有浮躁和喧哗的地方慢慢变老、直到死亡。我们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和世俗的繁琐,为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命深处的困惑而变得坚强和果断,为曾经拥有铭心刻骨的痛苦经历而自豪。我们在失败的苦难中自励,在成功的喜悦中自省。这就是我们能够真正面对现实的缘由。

当你用坚强武装自己战胜不幸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曾经想结束生命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和无知。没有任何事可以成为你结束生命的理由,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生命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耕耘,也在于收获。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不是对生命的负责;只问收获、不善耕耘同样会带来生命的缺憾。生活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机遇,我们不如现实地面对人生:不能拥有阳光,就揽一片月华;摘不下满天星,就收获一片云。只要我们真心真意地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次馈赠,不管我们能否达到理想的圣地,面对人生,我们都会深深感到生活的充盈。

用积极心态面对人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