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汤姆森是个工作狂,每天下班都很晚。儿子西蒙今年5岁了,尽管他早已见惯了父亲的晚归,但是这一天他觉得应该把事情弄个清楚。
汤姆森刚刚拧开房门进屋,西蒙就已经守候在门口了。
“爸爸,你能回答我一个小问题吗?”
“什么?”
“爸爸,你一小时能赚多少钱?”
汤姆森怒气冲冲地回答:“你问这个干什么?这关你什么事?”
“回答我,爸爸,我不过想知道你一小时赚多少钱?”西蒙坚持问道。
“如果你非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
“哦,”小孩把头低下了,他接着说,“爸爸,借我10美元好吗?”
汤姆森生气地说:“假如你想借钱买一些无聊的玩具的话,就给我滚回你房间的床上,躺在那里想想,自己怎么这么自私。我每天花这么多时间辛苦地工作,没空陪你玩幼稚的把戏。”
西蒙乖乖地回到房间把门关上。
汤姆森坐下来,忽然感觉这样可能对孩子太凶,毕竟孩子想买些有用的东西,这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孩子以前很少问他要钱。
汤姆森来到孩子的房间:“儿子,你睡着了吗?”
西蒙回答:“爸爸,我还没睡。”
汤姆森说:“刚才我对你太粗暴了,把这一天的气都发泄出来了——拿着,这是你要的10美元。”
“谢谢爸爸。”西蒙高兴地从口袋里掏出点零钱,慢慢地数着。
汤姆森又生气了:“你自己都有钱了为什么还问我要呢?”
“原来的钱不够,但是现在够了。”西蒙说,“爸爸,这是20美元,能买你一个小时吗?明天你要早点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汤姆森此刻已是热泪盈眶,他这才想起为了早点完成一个工作项目,他已经很长一段日子没和儿子一起吃晚餐了。
【爱心课堂】
挤出时间也要陪孩子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下班后常常已经十分疲惫,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但是,恰恰因为时间少,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有限,我们才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我们绝不能以工作、事业忙碌为借口只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要。我们最需要做的也许只是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多陪陪孩子,每天拿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交流,在亲子互动中,增加孩子对生活的认识,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关心,体验到亲情的愉悦,体验到存在的价值。
正如拉罗什富科所言:“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用金钱来买卖的,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045声音的秘密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为什么,还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次,11岁的帕斯卡听到厨房的师傅把盘子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这种声音已经响了很长时间,可谁也没有对它加以注意。
但是小帕斯卡却陷入了长长的思考。“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他想,“为什么刀叉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是什么使它继续发出声音?”于是,他带着这一问题,自己走进厨房去做试验。
帕斯卡敲打盘子以后,发现余音不断;但只要用手一按在盘子边上,声音就会马上停止。他发现,原来发声最要紧的不是敲打,而是震动。只要震动不停止,尽管打击停止了,盘子仍然能发出声音来。
就这样,帕斯卡在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震动原理,开始了在科学上的执著探索。长大以后,他成为了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爱心课堂】
鼓励孩子搞发明,好处多多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发明创造展示了其无穷魅力。国内“轻松发明”创始人罗凡华认为,鼓励孩子搞发明创造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可以使思维变周密。
目前,孩子们的发明创造多是对现有物的改良,这就需要他们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及敢于质疑的品质。搞发明时,孩子们要自行把各种创新思维技巧,如联想、类比、组合、移植、演变、逆向思维等综合运用,大胆设想,寻找最佳方案。以上这些,都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周密严谨。
2。让孩子们更加会学习。
简单科学的发明不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更擅长于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终身受益。
3。会使孩子变得更自信。
孩子进行发明创造,能够在不断地攻克难关中获得自信和乐趣。“孩子有了一点爱好,生活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会变得开朗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