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生存的高度
好好活着是一种态度,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生命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耕耘,也在于收获。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不是对生命的负责;只问收获、不善收获同样会带来生命的缺憾。生活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机遇,我们不如现实地面对人生:不能拥有阳光,就揽一片月华;摘不下满天星,就收获一片云。只要我们真心真意地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次馈赠,不管我们能否达到理想的圣地,面对人生,我们都会深深感到生活的充盈。
关于生存的态度
“生”对人而言,可谓意义重大。人,既生于世,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该怎样活着。人生大致可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带给你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但情况往往是这样,许多人拼尽全力驰骋于人生的疆场上,到头来却不知自己该活在哪一个层次,为此半生无味。
我有一个从事推销业务的朋友,他每天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地不停奔波。他说,他时刻担心如果自己业绩不佳,会被经理勒令走人。
一天,我与他探讨如何苦中作乐,如何寻找工作意义,正讨论得火热之时,我问他:“人生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你觉得自己活在哪个层次比较多?”
已近不惑之年的他,还算是一个性格爽朗、心胸开阔的人,可是当重压在身时,却容易走进死胡同而不肯回头。
他思索了好一阵,似有些忧郁地说:“在家里,我和家人就是吃、睡、看电视,好像多半处于‘生存’的层次;和同事能多聊一会儿,应该‘生活’层次多一点;‘生命’层次是什么?我不太懂,我想不是很重要吧。”
他现在已经没有心情顾及别的东西,养家糊口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但我觉得他之所以不快乐还与他本末倒置的生活状态有关。为此我又问他:“当孩子从外回家,通常你会怎么做?”“我会说:‘回来了。’要不就是看他一眼,再继续看电视。”
“你觉得这属于哪个层次呢?”我问他。“生存层次。”他回答得很利落。“所以,缺少了‘生活’层次的互动学习,也缺少了‘生命’层次的关怀与分享……”我有些遗憾地说道。
“噢!”他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以此来看,我工作上的压力也是缘于此了。我与客户交往时,只停留在‘生存’层次的‘赚钱’目的上,所以谈起来感觉很困难,压力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对!”我鼓励他,“如果不是只为了‘生存’而赚钱,还能为了‘生活’而成长,为了‘生命’而乐于分享,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
其实,活着就是这样,不管你单独活在哪一个层次上,久而久之都会衍生出焦虑和压力。唯有三者统一,在生存的基础上多点生活的韵味、多点生命的色彩,人生才能尽显其缤纷和绚丽。
生命的好坏在于你是否用心去体会。
没有任何事可以成为你结束生命的理由,生命是宝贵的,只要生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目的与向往,只要把生命的每一个细节都细细地咀嚼,生命就会永远鲜活而多彩。
我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困难会击倒—个人,我也从来没有为这个问题而做过多的考虑。直到有一天,我面对一个因事业失败而自杀的人时,我才开始认真思索,人最大的敌人是谁。
人的一生中,困难、挫折是不断出现的路障或陷阱,有时令你防不胜防。诸如失恋、失业、无家可归,种种不幸常常让人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难道这些不如意真的严重到危及生命吗?其实,仔细想来,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有时候,当我们经历了人世的喧嚣而渴望一种平静的状态时,当我们在世俗的激流中冲洗、打磨而变得练达、成熟时,我们的心境,就会像一片广阔无际的旷野,我们心灵的深处就会呈现一片自由而高远的天空。
生命是极为美好的,处在逆境中的人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而那些真正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才能豁然感悟生活的真谛。
有一位来做心理咨询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因为受到一点挫折想过要自杀。一个晴朗的早晨,我趁妻子和孩子仍在熟睡,便悄悄起床,拿了一根绳子来到树林里,走到一颗结实的樱桃树下,我想把绳子挂在树枝上,扔了几次也没成功,于是我就爬上树去。树上挂满了樱桃,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真甜啊!于是我又摘了一颗。我贪婪地品尝着樱桃的甜美,直到太阳出来了,万丈金光洒在树林里,阳光下的树叶随风摇曳,满眼是细碎的亮点。我第一次发现林子这么美丽,这时有几个上学的小学生来到树下,让我摘樱桃给他们吃。我摇动树枝,看他们欢快地在树下捡樱桃,然后蹦蹦跳跳去上学。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我突然发现生活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美好等我去享受,我为什么要早早地离开它呢?我收起绳子回家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自杀了。”
在听他讲述的时候,我似乎不是在听一个人讲述自杀,反倒像是在听一个人描述美好的早晨,我也完全被他眼中的美景迷醉了。生活的确有很多美好,就看你是否是用心去体会。
一个曾欲放弃生命的朋友,当他挣脱了死神的召唤后,我问他死亡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他说一直在昏迷中,没觉着怎么痛苦。倒是出院的那天,看到阳光如此的明媚,外面的世界如此的新鲜,小孩子高兴地在广场上放着风筝,真是可爱。长这么大第一次发现世界是这样的美好。
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感受世界的那颗心不同了而已。
生命是一列向着一个叫死亡的终点疾驰的火车,沿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留恋。
我们在平凡中诞生、成长,在没有浮躁和喧哗的地方老去、消亡。我们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和世俗的繁琐,为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命深处的困惑而变得坚强和果断;为曾经拥有铭心刻骨的痛苦经历而自豪。我们在失败的苦难中自励,在成功的喜悦中自省。这就是我们能够真正面对现实的缘由。
当你用坚强武装自己战胜不幸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曾经想结束生命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和可怕。没有任何事可以成为你结束生命的理由,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但在这时,与其悲伤流泪,还不如依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发展,境遇自然就会渐渐好转。
别让眼睛失去神采
逆境,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身陷逆境,每个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有的人习惯诉苦,有的人愿意乞怜,有的人会自暴自弃,而有的人则会奋力自救。当然,你选择怎样的态度,也就选择了最终的结果。
诉苦至多博得几滴同情的眼泪,在你想得到别人同情时,你从内心已让自己低人一截了。
乞怜可能连同情也得不到,得到的是数不清的白眼。
自暴自弃更是下下策。本来还有突围的可能,但因为自暴自弃而失去了这种可能;本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因为自暴自弃而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那么,只有自救才是你摆脱逆境的唯一方法。唯有奋力冲锋,杀开一条血路,才能求得海阔天高的生存空间。当别人帮不了你,上帝也无法救你之时,你只有自己救自己了。
麦克曾经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因为一夜之间,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这可是祖父留给他的遗产啊!
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麦克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黯淡无光了,一双没有光亮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麦克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