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成功是熬出来的人物素材 > 第八章 别瞎混努力才能熬出头(第3页)

第八章 别瞎混努力才能熬出头(第3页)

彼得·杜拉克说得好:“知识必须经过不断地改良、挑战与增加,否则,它就会消失。”

我们会花钱去修饰我们的外貌,但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要花同样的代价去充实我们的头脑?我们应该定期地读书学习来满足精神的饥渴,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这样,我们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

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靠吃饭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填饱自己的肚子,那我们又该怎样充实我们的心灵?大部分人都是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充实它。例如,在很方便或没有其他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我们平时常常说没有时间,这是一个可笑的借口,如果我们每天有时间去填饱肚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花点时间来充实一下我们的头脑呢?

在许多场合,我们会遇到一些沮丧、消极、失败、忧郁、破产以及不快乐的人,这些人往往属于消极阶层,又都不愿意再充实他们的心灵。

他们都迫切需要知识、信息与灵感,但是,他们却一直拒绝参加研讨会、阅读好书或是听录音。我们倾听这些人的谈话很是有趣,也许我们该用“悲剧”这个词来形容。当我们提到成功的人,并谈到他们如何乐观与积极时,消极失败的人会说:“他们的积极与乐观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因为他们一年赚5万美元。如果我一年能赚5万美元,我也会积极的。”消极失败的人认为成功的人每年赚5万美元,所以他们会很积极。这显然是因果倒置。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每年赚5万美元,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心理与态度。

可惜的是,空虚的头脑和空虚的肚子不一样,要是空虚的头脑只要填满一些东西就能让主人满足的话,那该有多好。

为什么成功的人是积极的呢?反过来说,为什么积极的人是成功的呢?他们之所以积极,是因为他们定期地以“良好、有力、积极的精神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就像食物是身体的营养一样,他们也不忘每天补充精神食粮。

所以,任何人在今天都不敢说:我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在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确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决心。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六、贬低自我,永远成不了贵族

你有权利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再低声下气,你没有欠谁的,也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你完全可以挺直了腰板说话,做事,做人!

读过一首诗,名字叫《不要贬低自己》,诗中是这样写的:你说人生是一场戏,我没有异议;可是我不同意,自己总是别人的配角;生活的主人公,永远属于自己。或许,你又要同我争辩,我不言语,轻轻地,写两句诗送给你,主角也罢,配角也罢,谁没有快乐,谁没有哭泣;一个人呵,不要太看高了别人,也不要太贬低了自己。

说得真好,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总喜欢把自己贬得很低,虽然出发点有可能是为了自嘲或表示谦虚,但如果对方每次见面听到的都是那种贬低自己的话,就会逐渐觉得和这种人见面真是没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产生这种想法:这人可能是真的没用。这一点即是心理学所谓的“累积暗示效果”所发生的作用。

比如,你总是显出一副狡黠的神色,就好像你捡了他人丢失的东西一样,那么,你将会被人们视做小人。如果一个天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侏儒”,并且一直那么想,那么他就会真的成为一个“侏儒”。

有这样一位公司负责人,他身为董事长却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董事会议室,就好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好像他完全不胜任董事长的职位。作为董事长的他竟然还感到奇怪:自己为什么只是董事会中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自己为什么在董事会其他成员中威信这么低?自己为什么很少受人尊重?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如果他给自己全身都贴满无能的标签;如果他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那样立身、行事、处世;如果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并不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那他怎么能希望其他人好好地对待他呢?

很多人不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而垂头丧气,而是因为自己总是爱贬低自己,所以才变得无精打采,毫无斗志。这些人夸大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毛病。如果你认为自己满身缺点和毛病;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笨拙的人,总是面临不幸的人;如果你承认你绝不能取得其他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那么,你只会因为自我贬低而失败。

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编导一部喜剧影片,内容是西方国家想要打通宇宙间的道路,决定买一只狗发射到其他星体上做实验。卓别林扮演的主人公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跑去要求说:“我愿意代替狗去实验。”“为什么?”别人问他。他说:“因为我比狗更便宜,同时我也比狗更穷呀。”

贬低自己的做法,不仅对自己毫无用处,反而还会弄巧成拙,使别人以为你真的是你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试想,别人与你来往或多或少是想到你明天会对他有用,可你却一再声明自己没用,其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想达到杰出的境界,那我们就应该向上看,应该多想想我们好的、崇高的一面。只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上的潜力和高贵的一面,那么,我们将会对自己充满更大的信心,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有一个法国人,42岁了仍一事无成,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因此变得古怪、易怒,同时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个吉卜赛人在巴黎街头算命,他随意一试。

吉卜赛人看过他的手相之后,说:“你是一个伟人,您很了不起!”

“什么?”他大吃一惊,“我是个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吉卜赛人平静地说:“您知道您是谁吗?”

“我是谁?”他暗想,“是个倒霉鬼,是个穷光蛋,我是个被生活抛弃的人!”他仍然故作镇静地问:“我是谁呢?”

“您是伟人”,吉卜赛人说,“您知道吗,您是拿破仑转世!您身体流的血、您的勇气和智慧,都是拿破仑的啊!先生,难道您真的没有发觉,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仑吗?”

“不会吧……”他迟疑地说,“我离婚了……我破产了……我失业了……我几乎无家可归……”

“嗨,那是您的过去”,吉卜赛人说,“您的未来可不得了!如果先生您不相信,就不用给钱好了。不过,五年后,您将是法国最成功的人啊!因为您就是拿破仑的化身!”

他表面装作极不相信地离开了,但心里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伟大的感觉。他对拿破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就想方设法找与拿破仑有关的书籍著述来学习。渐渐地,他发现周围的环境开始改变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换了另一种眼光、另一种表情对他。事情开始顺利起来。

后来他才领悟到,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是他自己变了:他的胆魄、思维模式都在模仿拿破仑,就连走路说话都像。

13年以后,也就是在他55岁的时候,他成了亿万富翁,成了法国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这就是想象的作用,把梦想图像化,想象贵族的情景,想象一部电视片里贵族的动作、服饰,以及贵族为人处世的方法,把自己想象成他,同样生活在一个高贵、高雅的环境中,并一遍又一遍地想,加深印象,默默地对自己讲。同时,改变自己的动作、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那么,不久你就会发现,你真的离贵族不遥远了。

在这里,想对你说的就是,把握好你的自尊,请不要贬低自己。

七、懒惰散漫,只能无所作为

懒惰是进步的大敌。它是人类基因里固有的一种劣根,是害怕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只要能克服懒惰,你的生活就一定能改变。

懒惰永远不会是成大事者生活的内容。在所有的激情中,懒惰是最不为我们所察觉的,也是所有激情中最热烈、最具有恶意的,尽管它带来的危害很隐蔽。如果我们用心思索一下它的威力,就会发现在每一次的抗争中,它都会战胜我们的感受、兴趣和快乐。

懒惰的养成,是由于过多沉溺于无所作为的日子,以及厌恶因做事情而过得忙碌。这种个性,很难被生活上的什么元素刺激而发生改变,所以就会缺少追求某种事物的强烈欲望。

懒惰与自闭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害怕接触过多陌生人而产生心理负担,所以干脆不接触,导致很多计划和想法搁浅,于是只好整个人处在逃避现实的世界里,这是另一种养尊处优的表现。只可惜这样的日子过得枯燥且乏味,无法感受播种和等待收成的乐趣。

再一种就是思想的懒惰。有些人相当勤奋地工作,可是思想上却懒于进行深层分析,不愿意为了充分了解事物的细节而大费精力,这样的人也只能导致人生碌碌无为。不过这种纯劳动的快乐,却能带来一种平凡的幸福感。而且,有些人还羡慕这样的生活。

让人最受不了的是懒人的侃侃而谈,那种捍卫地球的正义模样,常让人觉得他们的肤浅!有懒散这种性格缺陷的人对任何事都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考虑来考虑去,一种可怕的失落感就流遍全身。有的懒人从来不愿做任何一项工作,甚至连洗碗也不愿把水擦干,这样的人永远只能是无所作为。

面对惰性这种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