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一辈子依靠 > 第8章 白眼狼 见利忘义不讲原则(第3页)

第8章 白眼狼 见利忘义不讲原则(第3页)

由于小人有不同于常人的自私性,因而,小人的欲望很高,胃口很大。若有可能的话,他恨不得一口把天吞了,一口把地啃了。当他该得到的完全得到了的时候,他还会想着别人那应该得到的--哪怕别人比他得到的还少。

佛家有云“贪、嗔、痴”乃三毒。人之大忌就是贪得无厌,历史上那些野心勃勃的君主,那些嗜财如命的贪官,有几个有好下场?作为凡人的我们,对于物质的东西都有一定的贪欲,谁都想赚到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东西。可是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对物质的欲望若是控制在一个度内,就可以化为拼搏的动力,驱使我们前进。但若是放任贪的欲望,就极有可能玩火自焚,终究被“贪”拉入欲望的深渊。

见利忘义,翻脸不认人

见利忘义是典型的小人嘴脸。这种人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讲信用,不懂感情,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实用主义原则,与人交际是为我所用,谁对自己有利就依附谁、巴结谁、紧跟谁。需要时,可摧眉折腰寻找后台;遇事时,便溜须拍马拜门槛。在权势面前唯唯诺诺,吹吹拍拍,一旦达到了目的或一朝得势再用不着他人时,立即撕下虚伪的面具,又不断地去巴结新主,寻求新的靠山。这便是“小人爱财,不惜弃道”。这种人只能共得富贵,共不了艰难。遇到麻烦,为了一己之私利,可以背叛亲朋、背叛同志、背叛集体。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兽犹如此,何况人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小人“做人”重于做事,“谋人”多于谋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划圈子、抱团子、傍大款、攀高枝上。他们交友是以利益为原则,如果得不到实惠,甚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他们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的信条,你今天帮了他的大忙成了他的恩人,如有人贿之以大利拉他来攻击你,他那副嘴脸马上变样想方设法打击你。

小人遇到恩人的帮助和提携,他日日思夜夜想的不是感恩,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如何才能尽快地超越恩人的地位。恩人的肩膀能靠一靠的,他会踩着上;如果不可,人咸了他往上爬的绊脚石,那就对不起了,一脚踹开,毫不怜惜和犹豫。

魏忠贤进入了最有权势的部门,窃居了最核心的位置,贪欲和野心也随着膨胀起来。客魏勾结,首先为其掌握更大的权力而扫除障碍。他们采取的震撼朝野的第一动作是谋杀魏朝和王安,保证在太监的二十四衙中树立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实魏朝和王安都曾经是魏忠贤昔日的好友和恩人,是魏朝将魏忠贤这一乡间农夫引荐人宫,后来,又是他不时地向主持宫事的王安好言荐举,魏忠贤才日益得以重用。故此,二魏曾结为兄弟。在魏朝发现他与客氏勾搭后,二人发生了矛盾,兄弟变成了仇敌。熹宗即位后,魏朝被赐名为王国臣,位掌兵仗局,一时成了实力派人物。这样魏朝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成了魏忠贤的有力竞争对手。魏忠贤决心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一次,二魏在一起饮酒,为争客氏斗骂起来,深夜惊动了熹宗。客氏自然支持魏忠贤,结果魏朝被勒令告病出宫。魏忠贤将其赶出了皇宫仍不放心,矫旨将其发往凤阳,并在路上派人将其生生绞死。魏忠贤除掉魏朝之后,矛头又指向位在自己之上的王安。

王安是明一代比较正直的太监,并且在朱由校登基皇位的斗争中,他立有不可代替的功劳。所以熹宗对他还是信任有加。在熹宗即位后就有意让他按任掌印太监,王安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依照惯例要上表辞谢。而魏忠贤与客氏密谋乘机向嘉宗进言,准了王安的辞谢,立即把这一要职给了一贯依照客魏意愿行事的王体乾。

魏忠贤轻而易举地搬倒了王安,念他日前对其不薄,本想放他一马,可阴毒的客氏进言,不能留此后患!这样魏忠贤就指使私党参奏王安,熹宗也不问青红皂白就稀里糊涂地把为大明朝忠心耿耿卖命一生的王安降职到南海子净军,王安一腔冤屈无处诉说,当他匆匆赶到南海子后,按照魏忠贤的部署,王安竟然被断绝饮食,三天后没饿死,就被一刀斩杀了。

正直的王安被除,王安手下的太监也被魏忠贤即刻驱逐殆尽,同时拼凑以王体乾、李永贞等宦官为羽翼,暗中拉拢大学士沈滩为帮手,迅速在宫中形成新的权力集团。他还劝说熹宗在宫中选拔一批身强力壮的宦官组成军队,以备后用。魏忠贤自己同时掌握东厂大权,这样宫中的实权尽收手中,为他实现更大的野心和贪欲创造了条件。

魏忠贤勾结客氏,一朝得势,翻脸无情,对妨碍自己的同伙狠下毒手,一一扫除,这不但暴露出他篡权的野心,也表明了这个阴谋家品质的卑劣,真所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现实生活中,有些占有欲很强的人,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非常现实的,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更注重现实的、经济的利益。只要有机会捞好处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有时候甚至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恶意地背叛朋友。这样的人实在可怕。假若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也只能在知道他要怎么样的时候应对他,不知道他要怎么样的时候提防他。

铁公鸡,一毛不拔

有的人在与朋友相处时患得患失,惟恐吃亏,对朋友馈赠能够慨然而受,轮到自己时却变成了铁公鸡,一毛不拔了。朋友们都感到他视金如命。这种人在处事时容易“变脸”。当他发现某人对己有利时,脸色特别好看;当把益抓到手之后,立即如同陌路人,而一旦得不到这些利益,他随时都能翻脸无情,威胁、恫吓,使尽千般手段,逼迫你把某种利益拱手于他。

有个商人来找他的邻居说:“村外有个小农场要出售,卖主是你的朋友,如果你买,我相信他一定会出最低价的。你拿我的这些钱去把它买下来,我保证,如果成功的话,我一定会给你一笔报酬的。”

邻人拿着钱去看他的朋友,由于他的缘故,朋友心甘情愿地只卖底价的一半。

真正的买主听到了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再三地感谢邻人,并拿走了剩下的钱,一字不提报酬的事就要告辞了。

邻人早就料到这个巧言令色的家伙会来这么一手的。于是,他笑眯眯地对那商人说:“别忙走,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

那个奸商以为还有什么好处呢,急忙回身洗耳恭听。邻人说:“那合同可是用我的名字签的!”

商人目瞪口呆。

一个“利”字当头的人,他的心目中没有“义”字可言;他的人际关系里,没有情感,只有利益。自私的人几乎没有感情,他的感情只是为了利用别人给自己更多的利益。

一顾客在一家酒店喝酒。当他喝完第二杯酒后,转身问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几桶啤酒?”

“35桶。”;老板不无得意地说。

“那么,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办法。”顾客说。

老板既高兴又惊讶地问:“什么办法?”

“这很简单,”顾客不无个地说,“你只要每次将每个杯子都装满啤酒就行了。”

趋炎附势,有奶便是娘

一般畜生,天天追着母娘跑,为的是要吃它的奶;一到断奶之后,便各自东西了。“小人”极势利,奉行“有奶便是娘”,只要有利,哪管是否背上投敌叛国的罪名。

宋钦宗不率领军民抗战,却相信了无赖郭京说他能请“神兵”退敌的鬼话,下令撤去城上守军,大开城门。结果金军乘机涌入城内,汴京沦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赶忙向金军投降,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金兵进入汴京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繁华的汴京城被洗劫一空,城中居民经受了一次空前的灾难。金兵在第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撤退时,不仅抢走了北宋国库中全部的金银财物,而且还掳走了徽宗、钦宗、皇后、妃子、文武百官等3000多人。

金兵决定北撤时,为了防止赵宋王朝的复兴,把北宋奸相张邦昌立为皇帝,以楚为国号,让他充当傀儡,代金统治中原。金的这一举动,激起了人民的愤恨,也遭到了北宋许多官员的反对。此时,秦桧也站在了反对派官员的一方,但他又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其见风使舵的本性,他阿谀地给金军统帅粘罕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首先声明自己反对张邦昌并不是想复辟赵宋王朝,完全是为了金的利益考虑。他提醒金统治者注意,赵宋王朝的统治已达一百多年,在中原的百姓中影响相当大,而张邦昌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名声很臭,百姓对他早就非常痛恨。如果由他来统治北宋的旧地,对金的统治将大大不利。他最后建议金还是保留赵宋王朝,关键是要能够操纵这个朝廷。

从此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桧之所以反对立张邦昌为帝,一方面可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另一方面又可充分表达为金人献策的真正心意。他的建议虽未被粘罕采纳,但粘罕对秦桧能为金考虑大为赏识,并对他产生了好感。因此金兵北撤时,粘罕点名要秦桧作为“俘虏”前往,表面上是因他反对立张邦昌为帝,实际上是为了准备利用他这条走狗。

秦桧虽作为俘虏到达了金国,但受到了其他俘虏所不能得到的待遇。徽宗、钦宗及其他皇族大臣都受到了金兵的凌辱折磨。燕王赵俣因绝食而死在路上,金兵用马槽收敛他的尸体,埋葬时两只脚还露在外面。原来位极至尊的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封为“昏德公”、“重昏侯”,还让他俩穿着孝服去跪拜金太祖庙,对他们百般凌辱。最后将他俩流放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地区,并派兵严加看管。由于天寒地冻,两帝只能躲进废弃的枯井中御寒。而秦桧由于在此前致信粘罕,向金献媚,金看到他还有利用价值,为了让这条走狗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非但没流放他,反而还对他大肆笼络一番。在粘罕的引荐下,金太宗召见了秦桧,把他赐给左监军挞懒任用。兀术还专门设宴招待秦桧,并请一些达官贵人的爱妃小妾为他侍酒。秦桧受宠若惊,卑躬屈膝地投靠了金国,从此死心为主子出谋划策,成了赵宋王朝的叛逆。

官场的小人对于政治气候的变幻是敏感的,他们往往对形势有敏锐地判断,对他人心理变化的领悟能力往往使小人轻易便能博取别人的欢心和信任。见风使舵的性情增强了小人在复杂形式下的适应能力。风向一变,想的不是先正己身而是如何转变献媚对象,采取的往往不是正当的措施而是卑下的手段,一般人往往成为他的牺牲品。

在历史上,卖国、背主求荣的政客不少,但卖国容易,求荣往往不可得,因为背叛者的行径不仅为本国人民所不齿,即便敌人也照样看不起,时时提防,一时的荣华富贵更难抵一辈子的良心不安,故而求荣终不能长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