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你必须依靠自己 > 第3章 友人 人生的第三根拐杖(第2页)

第3章 友人 人生的第三根拐杖(第2页)

两年后的秋天,张劭偶闻长空一声雁叫,引起了情思,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到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啊!他怎会来呢?”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而已。

范式果然在约定的日子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异常亲热。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事情为后人传为佳话。

顾炎武曾以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以表达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讲信用、守信义,它不仅体现对人的尊敬,也表现对己的尊重。

在社交中,能主动帮助朋友办事的精神是可贵的。但办事要量力而行,不要“言过其实”的许诺,说话要掌握分寸。因为,诺言能否兑现不仅是个人努力的问题,它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平时可以办到的事,由于客观条件变化了,一时又办不到,这种情况是时常发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更不能明知办不到的事,还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许下“寡信”的“轻诺”,当你无法兑现诺言时,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反而会失去更多的朋友。

有位车间主任在招标竞选厂长演说中,许下一条诺言:保证在他任期内,全厂干部职工在生活福利、工资待遇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位同志上任后,不用心治厂,沉迷于拉关系走后门,企图以此来挽回厂子的生产效益,到年终不仅工人的福利待遇未见改善,差点连职工的工资也发不出。因此,工人们再也不信任他,将他赶下了台。

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

好的朋友关系是制造靠山的基础,但朋友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平时多联系,日久生“情”。

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朋友关系才能牢固。情感投资,来日方长。关系瓷实,办事无忧!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万望大家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有位刚去美国的朋友来信说:“我们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我们难得去看看朋友,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我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我们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平时我们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

“但我们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我们惟一可以应酬朋友的方法,我们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

“但有事情时,我们会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我儿子肚子痛,我急忙起来打电话给友人江医生想办法,他马上驾汽车从70公里外赶到,初步诊断,认定他患了盲肠炎,就用他的车子送孩子进医院做了手术……”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位部长,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一定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虽灵,也不会来帮助你的。因为你平时眼里没有“菩萨”,有事才去找,“菩萨”怎么肯成为你利用的工具!所以,你想请求“菩萨”帮忙,就应该在平时多烧香。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兄弟是上帝给的,而朋友是自己选的。”的确,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的朋友,然而能够拥有神圣名字--知己的,或许只有唯一,或许有的人一辈子连这个惟一都没有在生命中出现过,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周易·系辞上》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朋友之间同心协力,就可以锋利无比,截断黄金。孔子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所说的朋友,当然是指对自己相交有益的朋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正直、诚实和有教养有学识的朋友。这类朋友都是从友爱之心出发,不过分苛求朋友,他们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还能谅解朋友一时的过失和错误。同时,益友又是诤友,他们并不一味迁就朋友的过失和不足,自己认识到的真理,自己的学识,自己某些方面的美好品德,他们都尽量输送给朋友,帮助朋友涵养德行。

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不相互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也心心相应。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他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绩,被罗振玉赏识,并结为朋友,后又成了儿女亲家。王家贫穷,罗出于把王国维当作赚钱机器的目的,常在经济上接济王。罗大量收进甲骨,让王来考释,但发表文章的署名却都用罗的名字,使他赚了大量的钱。而王最终由于经济上有勒逼,壮年投湖自尽。这都是交友不当害了他。

著名人物鲁迅虽然和王国维是同一时期,又都有弃医从文的大体近似的经历,由于鲁迅交友慎重,结果截然不同。鲁迅早年师从于资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后与蔡元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又同许寿裳等学者、作家在事业上是互相切磋的好友。此外,还结交了许多革命青年,特别是结交像瞿秋白、冯雪峰等太平党人朋友,对他能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和瞿秋白在文化战线上经常合作,介绍翻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学作品。在最危险的关头,鲁迅让瞿秋白避在自己家中,瞿秋白在自编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给以很高的评价。鲁迅也在瞿秋白牺牲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病将朋友的遗言编成《海上述林》出版,并在前言引用的对联中,把瞿秋白在内的太平党人比作“知己”,并以有这样的“知己”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郭沫若曾指出:“王国维之所以戛然止步,甚至遭到牺牲,主要是朋友害了他。而鲁迅之所以始终前进,一直在时代的前头,也未始不是得到了朋友的帮助。”鲁迅之所以能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之外,也得益于他身边的那些良师益友。

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的,它经得起任何考验。与品质高尚的人交朋友,结下的真挚友谊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即是心心沟通,事串相助,刻骨铭心的友谊,没齿难忘。

和朋友相处一直保持着那份淡淡的清醇,如茶一般的品质,生活实际就是一杯茶,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花茶,也不管是高档、低档还是没有等级,你都必须用心去品味,只要你细细地品了,当到了茶尽杯空的时候,你才不会后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