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我们之间,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呢?
记忆姓名的能力,在事业上、交际上和政治上是同样重要的。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即伟大的拿破仑的侄儿,他曾经自夸自己虽然国事很忙,可是,他能记住所见过的每一个人的姓名。
他有什么高招吗?其实很简单,假如他没有听清楚,他就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楚。”如果是个不常见到的姓名,他就这么问:“对不起,请告诉我这名字如何拼?”
在与别人谈话中,他会不厌其烦地把对方姓名反复地记忆数次,同时在他脑海中把这人的姓名和他的脸孔、神态、外形连贯起来。如果这人对他是重要的,拿破仑就更费事了。在他独自一人时,他会把这人的姓名写在纸上,仔细地看着、记住,然后把纸撕了。这样一来,他眼睛看到的印象,就跟他听到的一样了。
这些都很费时间,但爱默生说:“良好的礼貌,是由小的牺牲换来的。”
3.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
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人物。大家愿意做所有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能得到自己是重要的感觉。
纽约电话公司曾针对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使用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实际状况如何,在内心中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那个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或者忘记了一个重要原则一一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他们喜欢自我表现,喜欢夸大吹嘘自己,一旦事情成功,他们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做出了多大贡献。这样不就是向他人表明:你们确实不太重要。无形之中,他们伤害了别人,当然最终也不利于己。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总统,他就是一位鞋匠的儿子——林肯。在他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十分尴尬。因为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都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他们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但是,林肯却从强大的竞争势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这除了他具有卓越的才能外,与他从平民中来,走平民路线,把自己融于广大百姓之中的平民意识是分不开的。
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时,有人问他有多少财产。人们期待的答案当然是多少万美元、多少亩田地,然而林肯却扳着手指这样回答:
“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租了3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又高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依靠的,惟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惟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这正是林肯取得民心的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行为有个极为重要的法则,这一法则就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如果我们遵从这一法则,大概不会惹来什么麻烦,而且可以得到许多友谊和永恒的快乐。但是,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法则,就难免招致麻烦。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有一个人请了四位同事到他家里吃饭,他倒是非常真诚的,摆了一大桌酒菜。三个同事如约而至,只有一位仍不见踪影,主人在门口急得东张西望,搓手跺脚。一个同事从里头跑出来安慰他不要着急。谁知这位老兄随口甩出一句话:“该来的不来。”旁边劝他的这位同事一听,心里想“这样说,我岂不是不该来的。”咣当一声摔门而去。里头另一位同事见状,急忙出来好言相劝。哪知这位老兄又从嘴里蹦出一句:“唉!不该走的又走了。”本来相劝的同事一听,立刻怒从心起,“不该走的走了,那意思不就是该走的不走。得,甭解释了,我走了。”最后在屋里等的那位同事急忙出来帮着主人挽留客人。可惜这位老兄口才实在不佳,竟然又冒出一句:“我根本不是冲他们说的。”最后那位客人一听,“噢,你不是冲他们说的,那不就是冲我说的吗?算了,我也不留了,一起走吧!”
这虽是一则笑话,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渴望被人尊重的心理。
人际交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如果我们遵从这一做人手段,大概不会惹来什么麻烦,并且可以得到许多友谊和快乐。但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一法则,难免后患无穷。
那么,你怎样才能使人们觉得他们特殊呢?这里有一些手段:
(1)尽可能多地使用他们的名字。
?有人说,人的耳朵最喜欢的声音是他们自己名字的发音。我想那是真的。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如果你经常使用它,那意味着你真的关心他们,那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珍贵的。
(2)聆听他们。
这听起来很简单,而它也确实很简单,如果你认真对待的话。如果你是假装的,它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抛开关于自我的想法,聆听他们对你说的话。
(3)称赞并认可他们的成就。
?这不必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小事情也可以。你可以说:“有一天我路过你们家花园,你种的花草长得多好啊。”这句话也很有效。或者说:“你的领带很好看,与这套西装搭配得很好!”注意到并说出人们的独特之处能够使人们觉得与众不同。
(4)如果有人等着与你见面,一定要向他们打招呼。
???千万不要忽视等着与你见面的人,即使你只会意地看他们一眼,并让他们知道你很快就会到他们那里去。这将使他们觉得你很在意他们。
(5)当有人问你问题的时候,停一会儿再回答。这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很重要,因为它意味着你花时间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
(6)当你在团队坐的时候,要关心每一个人。
???要记住,任何团队实际上都是由单个的、需要被认可和被欣赏的人组成的。当你向一个团队讲话的时候,你要看着每一个人,向他们说话,让他们知道你觉得他们是重要的。
4.激发共鸣,拉近心理距离
与人相处,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认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两者似乎没有投机之处。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人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社会上的各种人,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脾气等等,他们各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做人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这就是“对症下药,激发共鸣”,可以为行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坐在火车上,已经坐了很久了,而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程。你想与他人讲讲话,却不知如何开口,这时,你就要尽力使你的谈话里显得趣味十足。
坐在你旁边的一位是一个很没趣的人,而你非常想和他聊天解闷,于是你便搭讪道:“对不起打扰了,你有火柴吗?”
可是他一句话也不讲,只是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盒火柴递给你。你点了一支烟,在还给他火柴时说了声“谢谢”,他又点了点头,然后把火柴放进了口袋里。
你继续说:“真是一条又长又讨厌的旅程,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