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有哪些 > 第5堂课 果断拒绝的说话技巧(第2页)

第5堂课 果断拒绝的说话技巧(第2页)

(2)给孩子做主的机会

要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来发展自我,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责任,并依照孩子的性格提供不同的机会,让他从中领悟、学习,进而培养思考力及决策力。慢慢地,孩子便能自己做主了。

一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凡事让孩子自己做主像是在推卸父母的责任。这种想法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意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把能力表现出来,这正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父母不放手,就永远无法知道孩子的能力究竟有多大。而且人的潜能是无穷的,越开发越强。

父母真的应该反省一下,如果连孩子的学习都要插一手,那不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吗?大量的事实表明,父母做得越少,孩子会得就越多。如果舍不得让孩子去尝试,那就必须长久地替孩子去做,直到做不动为止。因此,聪明的父母何不轻轻松松地把责任还给孩子,并让孩子知道即使决定错了也没有关系,有错误才有改进,有改进才有机会成功!

(3)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是富裕的一代,而在人身自由度方面却受到很多限制。许多父母对孩子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做任何事的机会与义务,使孩子渐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甚至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不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因此,父母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要尊重他们“自己来”的愿望。

凡是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尝试。尝试是孩子学着独立的开始,是孩子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还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从小学会锻炼,至少不要在他跌倒的时候就立刻毫不犹豫地将他扶起,而应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独立地站起来。

(4)对孩子藏起一半爱

怜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怜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父母能够替代孩子一时,却无法替代孩子一世。只有早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5)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

一个人一生中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而孩子需要接受挫折的考验,需要经历失败的洗礼,才会逐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孩子的尝试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会给孩子一种平凡而真实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可能永远扮演他的保护伞。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一些必要的挫折,而不必担忧孩子会因为一次被水烫疼、一次将衣服穿反、一次把碗打破等,就不愿进行新的尝试。这正是挫折赋予孩子的未来本钱,它可以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毫不气馁、再接再厉、永不放弃,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未来的日子里笑对人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胆、能干的孩子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父母培养出来的。

父母要永远记住:给孩子一种权利,让他有选择的机会;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知道什么叫挫折;给孩子一份爱意,让孩子体验生活和快乐;给孩子一次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不断前行。

3.拒绝孩子时要讲明理由

现在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要求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真令父母难以招架。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觉得也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总是不满足呢?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孩子有这么多不合理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原因好像是在孩子,但根源还在于父母,是父母“有求必应”的行为惯坏了孩子,所以,不能怪孩子。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问原因都给予满足,使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越来越多,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他就会以消极的行为来抵抗。

父母们必须要认识到,不能把家庭经济条件宽裕作为给孩子大买特买的理由。孩子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的话,他得到一切太容易,自然不懂得节俭、珍惜,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任性跋扈,越来越贪心。

孩子的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就要求父母学会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定要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乎理智,是否合乎实际。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

当孩子有什么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时,如果父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行”,而不告诉孩子拒绝他的理由,那么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孩子会认为父母只是个专横的家长,而不是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孩子错误的意识观念也得不到纠正,因此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孩子就不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家长在拒绝孩子,对孩子说“不行”的同时,一定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拒绝他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孩子不仅会心服口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而且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这样做才是比较好的教育方法。

【案例回放】

刚吃完晚饭,诚诚正在看电视,突然电视里播出了他最喜欢的牛奶广告,他就对正在看书的爸爸说:“爸爸,我要喝牛奶,你快给我去买!”爸爸说:“刚吃完晚饭,不要再喝牛奶了。”“不行,我就是要喝!”诚诚坚决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呢?现在喝牛奶对身体不好!”

“我就是要喝牛奶,你快给我去买!”诚诚开始哭闹起来。妈妈无奈地看看孩子,对孩子的爸爸说:“要不,你下去给他买一罐?”

“不行!现在不是喝牛奶的时间!”爸爸严厉地说道,“你让他哭。”诚诚又趴到沙发上哭,他期盼地从手指缝里观察父母的反应。但是,爸爸还是在看他的书,妈妈则收拾厨房去了。

过了好长时间,诚诚的哭声越来越弱。后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也没人理我,我还是不哭了吧!”说着,他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沟通课堂】

(1)先告诉孩子理由,再对孩子说“不”。

有些孩子个性比较强,父母拒绝了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后,他们就会发脾气,而不会听父母讲理由。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也要讲究“策略”:先告诉孩子理由,然后再拒绝孩子,对孩子说“不”。此外,父母在平时也要注重对孩子的言谈举止进行“规范”教育,让孩子知道他必须要遵守一些规则,这样当父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孩子在主观上就会很容易接受。

(2)说“不”时,也要与行动结合起来。

如果父母经常告诉孩子“不”,父母会发现,长时间之后孩子对父母的“不”就不会有原来那样积极的反应。这是因为父母的“不能”、“不行”等在孩子那里已经转变成了父母唠叨式的教育,孩子已经产生了疲倦反应。所以当父母想对孩子的某些要求、某些行为说“不”的时候,在告诉孩子理由的同时不妨直接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一个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教育机会。

现在都提倡新型的亲子教育理念,即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孩子。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一定要把理由告诉孩子。事实证明,这种委婉的教育方式更能体现人性化教育的优越性。

4.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就像植物成长需要土壤一样,孩子成长也需要土壤,这个土壤就是“爱”。但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实践才会懂得爱的正确方式。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因此有些父母对孩子娇宠有加,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事事不让孩子动手,对孩子有求必应等对孩子溺爱的行为非常普遍。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普天之下,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爱也得有个限度,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变成溺爱,那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娇气、任性、霸道等负面性格,他们往往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只接受别人的爱,不知道要对父母和他人给予爱的回报。溺爱还会使孩子养成游手好闲、贪图享受、为所欲为的恶习,甚至失足,走上犯罪的道路。

俗话说,娇惯是害。事实上确实如此,父母是不能保护孩子一生的,也不应试图这样去做。现实告诉人们,做父母的应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将对孩子的“襁褓期”延伸得太长太宽。对孩子有求必应,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爱。

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知识和经验,尤其对生活的艰难缺少体验,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要理智地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正确的、合理的,应当予以满足;不正确的、不合理的,哪怕是再强烈、再迫切,也要“忍痛割爱”。爱孩子是有学问的,有讲究的,爱必须有积极的作用才是真正的爱。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想买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久而久之,稍不如意,孩子就会大发脾气,最后发展到在家称王称霸,蛮横粗野,而各种能力却极差。这样,直接受害的是孩子,进而,家长必然也难逃其害。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不能溺爱。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这才是科学地爱孩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