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对孩子不该说的话 > 第2章 对孩子的不礼貌举止说不(第4页)

第2章 对孩子的不礼貌举止说不(第4页)

一看,奶奶心爱的座钟瘫散了一地,赶忙蹲下身一件一件拾起,生怕遗漏了什么。“你这孩子就是个‘破坏大王’,什么东西到你手里也好不了!赶紧跟奶奶道歉!”

“奶奶,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伟低着头说着。

“算了。”奶奶无奈地摇着头,“这东西我珍藏了几十年,也该扔了。”奶奶说着不知不觉眼泪掉了下来。

“妈,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把它修好啊!”爸爸看见奶奶伤心的样子,一边安慰奶奶,一边怒视着儿子。

小伟看见奶奶伤心的样子,也赶紧过来安慰,“奶奶,都是我不好,我老是管不住自己,以后我再也不动您的东西了。”说着说着也哭了起来。

看着祖孙俩抱着哭作一团,爸爸心里也不好受,赶紧收拾好地上的零件,找人修理。

在回家的路上,爷俩没有说一句话,爸爸心里一直在想: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老是爱拆东西,家里的零七八碎都让他拆遍了,怎么说都不行,今天又把奶奶的老古董给拆了,真是气死人了!要是这么下去,家还不让他给拆了啊,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育教育他!

其实,小伟的爸爸想错了,也许小伟爱拆东西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这也许是孩子的好奇心在作怪,而对什么都好奇的孩子,同样具备探索精神。作为家长更应该将孩子的好奇心里引向正轨,并鼓励孩子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勇气。

但有些孩子毁东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小“暴脾气”,这不聪聪家又闹起来了。

“哗啦啦”一个大花瓶落在地上砸了个粉碎。聪聪在站在一旁,两手插着个腰,气哼哼地看着地上的玻璃碎片。

爷爷拿着簸箕赶紧跑了过来,“聪聪,这孩子,怎么说犯脾气就犯脾气啊?跟谁学的怎么能动不动就摔东西呢?”爷爷一边扫着地上玻璃一边说,“看你妈妈回来我不给你告状!”

“哼,谁让你们不让我玩这个花瓶?”聪聪强词夺理。

“花瓶是小孩子玩的吗?我看你是越惯越不像样?”正巧妈妈从外面进来,看见满地的玻璃碎片,恰巧听见爷孙的谈话。

“聪聪我告诉你,如果你以后再乱摔东西,我就对你不客气!”妈妈生气的教训聪聪,“小孩子家家的,稍不如意就摔东西,跟谁学的臭毛病!”

“哇啊”聪聪被妈妈狠狠地说了一顿,委屈地大哭起来。这时爸爸也刚好下班回家,看见宝贝儿子站在那里大哭和爷爷刚刚收拾起来的碎片,就明白了八九不离十。

“儿子,别哭,告诉爸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爸爸赶紧过来安慰儿子。

“这孩子,现在稍不如意,就摔东西,这不刚把花瓶给摔了,我正说他呢。”还没等聪聪申辩,妈妈就先开了口,“这孩子摔东西的臭毛病,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还不是跟你学的!”爸爸边给儿子搽眼泪,边没好气地说,“你不是就爱摔东西吗?孩子不是跟你学的,还是跟谁学的。从来都没给孩子做过榜样,训孩子倒有一套!”

“你,你就惯着吧,早晚孩子让你给惯坏了!”妈妈说完生气地进了自己的卧室。

看着儿媳妇赌气回了屋,儿子没事一样哄孙子开心,爷爷在一旁只有叹气。

在孩子的成长时期,都有一段“破坏”时期,由于未知世界的诱惑,和他们想探索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对一切东西都好奇,他们会利用每一次接触物品的机会,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为了能更好地研究一下,他们甚至用摔一下、拆一下的方法,来看看这些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为此,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时不必太过紧张,可以耐心的诱导他们走入正轨,但对于那些被宠坏了的、拿东西撒脾气的孩子来说,家长必须及时制止,及时教育纠正这一错误行为。

好奇心理作怪,挖掘探索智慧

有许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破坏”行为,他们对什么都好奇,总是猜测着“电视里是否真有个会说话的小人儿在表演”、“钟表里的指针为什么会转动”、“手机为什么会传来说话的声音”等等,所以孩子总是想把他们好奇的这些东西打开,看看里面的构造是不是和他想的一样,为此,孩子不但制造了“毁坏现场”,也给家长带来了麻烦。

其实这是孩子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手段,他们通过触摸、拆卸甚至打碎来了解事实的“真相”。正因为如此,家长要在避免孩子受伤和保护好贵重物品的情况下,可以帮助鼓励孩子去触摸和探索这个世界,挖掘他们的潜质,为他们的科学精神提供正确的帮助和引导。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里,给孩子一些组合式的玩具,鼓励孩子尝试组合成不同的造型。还可以让充满好奇的孩子充当“修理工”,在家长修理家中物品的时候,不妨让好奇的孩子共同参与,在确保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但如果孩子显得很“笨拙”,一定不要责备孩子,因为孩子的手脑配合能力还很不协调,这时家长要帮助和鼓励孩子完成自己的“冒险”游戏,并告诫孩子什么是危险的,不能做;什么是力所能及的。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买有关科学知识的画册或书籍,当孩子对什么产生好奇时,家长可以通过图册或科学知识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一切。并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们知道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拆了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书本学来的,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意识和爱好。

纠正“破坏抗议”,耐心施以小戒

由于孩子的手脑配合还很不协调,所以孩子也经常在四处触摸的过程中,产生打翻玻璃杯、或其他易坏东西的“危险动作”。大部分孩子的这一举动并不是故意的。家长在责怪他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危险。虽然孩子是无心之过,但为了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一旦毁坏了东西,也要给以小小地惩戒。家长可以让孩子拿抹布擦干净他打翻的杯子后,溅到桌子上的水渍;让孩子帮助家长拿簸箕和扫帚,清扫地上的碎片。但家长无需严厉的责备孩子,毕竟孩子不是有意的,这些“破坏”也许就是他们的一种尝试,是孩子学习与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

然而对那些“野蛮”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可能会用“破坏”来抗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就必须多留心孩子最近的动向。其实,孩子外在的破坏行为很可能是他内心困扰的一种表现。有些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只是觉得孤单,也许只想引起家长的注意。

因此,家长对待这种搞“破坏”的孩子,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孩子多结交朋友,与小朋友玩耍;多参加集体活动或游戏;也可以找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的烦恼和需要。

??总之,孩子的“破坏”行为不必大加惩罚,而是让孩子领悟,哪些是他应该做的,哪些事他做了会得到别人的称赞,而哪些事会造成别人的伤害。从而让孩子了解社会的普遍规范,知道每个人做事的限度和应该遵守的法则,让孩子走出“破坏大王”的阴影。

6.胡编乱造起绰号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几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有“外号”,像“杜鹃花”、“小白鸽”等等,这些还无关大雅,但,像什么“肥猪婆”、“耗子”、“小妖精”等等,让人听着不仅不顺耳,而且还常常反感。而班里就是有几个爱给人家起外号的家伙,他们常常利用他人的缺点胡编乱造给别人起绰号,这些绰号被人一通乱叫,四处传播,简直就是扰乱视听,弄得同学们常常为此而不高兴,甚至打架。

瑶瑶名字很好听,可就是有点胖,她也常常为此烦恼。也不知道谁嘴欠,竟然给她起了个“肥猪婆”的绰号,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弄得整个年级都知道了她的这一绰号,那些讨厌的男生也常常大厅广众之下大叫她“肥猪婆”,弄得瑶瑶非常丢脸,发誓一定找出那个给她起外号的人。

事有凑巧,这天中午瑶瑶到学校食堂打饭,由于她来的有点晚,食堂里排了漫长的队伍,瑶瑶排在队尾,随着队伍一点一点往前蹭,这时一个声音传到她的耳朵里。

“嘿,那个‘肥猪婆’的绰号绝了,跟瑶瑶可是太形象了,哈哈!”

瑶瑶向前张望,看见离她不远处,他们班的小鹏正在和一个人说话。

“那是,咱是谁啊?那也号称‘绰号大王’,哈哈!”瑶瑶定睛观看,终于认出了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同桌小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