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做事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对其成长很不利。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悦纳他人,走出自我,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他人、欣赏他人、认同他人,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真诚比黄金还贵重
真诚,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一个人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标尺。
何谓真诚?真诚就是真实、诚恳、实事求是,没有一点虚假。如果一个人拥有了真诚的品质,他就会交很多的知心朋友,他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英国诗人乔叟曾说过:“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真诚的人打交道,与真诚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双方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一位华侨富商,决定在家乡投资办厂。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自己成为老华侨的合作者,纷纷跟他联系。
在众多的人选中,老人挑选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但是他只能选择一个作为自己在国内投资的经营管理者。老人酷爱下棋,而刚好那两个候选者也都是下棋高手,老人便对他们俩说:“你们谁下赢了我,那么我就与谁合作。”
第一个人以一子之差惜败于老人;第二个人很精明,在老人转身去倒水时,偷偷地换了一个棋子,最后,他获得了胜利。
但是,在后来,老人却选择了输了棋的那个人来作为自己的合作者。第二个候选人找责问老人:“明明是我赢了,你为什么选择他呢?”
老人说:“第一个人虽然没有赢我,但他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没有想着去耍小计谋,诚心诚意地与我对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而你,自以为换了个棋子无人知晓,但恰恰被我从镜子里看到了。虽然你赢了这盘棋,但你输掉了你的人品。我又怎么会选择你作为我的合作者呢?”
一个小小的棋子便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古人云,诚是立人之本,又说:“诚之所感,角处皆通。”意思是说,以诚心待人,就会使人感动,所以触及到任何地方都会把事情办成。做人要真诚,以诚待人,才会在人和人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打开对方心灵之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
弗莱明是苏格兰一个穷苦的农民。有一天,他救起一个掉到深水沟里的孩子。第二天,弗莱明家门口迎来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从马车走下一位气质高雅的绅士。见到弗莱明,绅士说:“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亲,我今天特地过来向你表示感谢。”弗莱明回答:“我不能因救起你的孩子就接受报酬。”
正在两人说话之际,弗莱明的儿子从外面回来了。绅士问到:“他是你的儿子吗?”农民不无自豪的回答:“是。”绅士说:“我们订立一个协议,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这个孩子能像你一样真诚,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让你自豪的人。”弗莱明答应签下这个协议。数年后,他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发明了抗菌药物盘尼西林,一举成为天下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
有一年,绅士的儿子,也就是被弗莱明从深沟里救起来的那个孩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来了回来?是盘尼西林。那个气质高雅的人是谁呢?他是二战前英国上议院议员老丘吉尔,绅士的儿子是谁呢?他是二战时期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只有付出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因为真诚的力量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弗莱明因为真诚才让自己的儿子有了成才的机会。老丘吉尔也因为真诚才挽救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并使之成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政治家。
为人处世最好的办法是贵在真诚。《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它是指姑息而表面掩饰的做法,使人看时好像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不如诚心诚意的方法了。这是经过事实验证的真理。所以,待人之道,当以真诚为先。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傅雷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也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而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以诚待人是处世的大智慧。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并使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而获得他人的更多帮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为人真诚,真诚地与别人交往。
建立真诚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孩子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孩子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孩子最初表现出的具有真诚的言行举止或带有“欺诈”的言行举止,大多是因为生活环境所致,一般都可以找到影响源。因此建立真诚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为孩子做出榜样
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方法。让孩子学会真诚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就为孩子的成长播下了良种。一个人是否具有真诚的品质,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关键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粤东北贫困山区教了40年书的陈质良,身残志坚,勤俭节约,以一个农村教师的微薄收入支撑全家的开销,生活虽清贫却不潦倒,“人穷志不短”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他教育3个子女时既注重讲理说服,更重视身体力行,教孩子真诚待人、正直做人,为孩子们树立行动的榜样。3个子女从小到大都品学兼优,顺利考入国家重点大学。
陈质良是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下石小学退休教师。30岁那年,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右手。面对不幸,他选择了坚强。
陈质良从头开始,学习左手写字,左手干活。经过一番苦练,他左手写出来的字工整秀美,丝毫不影响教学工作,家中农活也做得干净利索。
随着孩子们相继读中学、大学,家中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学费和伙食费加起来比其整整一年的工资还要多。为节省开支,陈质良不再到学校饭堂开伙食,从家里带番薯或黄豆到学校当作早餐和午饭,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0多年。他常常用“嚼得菜根,可做百事”来鼓励自己和家人。
学校饭堂的师傅曾多次主动提出可以免费给他的番薯和黄豆添油、添料,帮助加工一下,陈质良都没有答应。他认为因为自己既然没出钱,就不应该占学校的便宜,自己为人师、为人父,不能因为贪小便宜而给孩子们造成坏影响。
陈质良带领全家勤俭节约,很少向别人借钱,也很少抱怨生活贫苦或者负担沉重。有同事提出向报社投稿,呼吁社会好心人资助他家,同样被陈质良阻止。他说,自己并不是最穷的人,别人愿意助学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但是自己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去向社会伸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最早的模仿对象,家长言行举止的真诚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孩子诚信品质的产生、发展,直到形成习惯。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让你的孩子心胸宽广
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做了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对此不耿耿于怀,不过分计较,能够笑一笑就过去,这就是宽容。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故事:
一支友军部队在森林中与德军相遇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分开,失去了联系。两个战友在森林中艰难跋涉,寻找大部队,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未能与部队联系上。他们之所以在战场上还能相互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朋友。
由于长时间没有联系到大部队,他们已经天两三天没吃到食物了。有一天,他们打到了一只鹿,依靠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可是也许是战争的原因,动物都四散奔逃,或被杀光了,他们这以后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一点的战友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的边上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他们饥饿难忍,这时只听见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是在肩膀,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开包扎战友的伤口。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饥饿,身边的鹿肉谁也没有动。天知道,他们怎么度过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
一晃,事情过去了30多年,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谁朝我开了一枪,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他的母亲。此后的30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说,请我原谅,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理由不宽容他。”
宽容是人处世的准则。宽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与气度,表现了人的思想水平。只有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会在心中留出一片天地给别人。当你学会宽容别人时,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如果父母教会孩子学会宽容,那么孩子就掌握了跟任何人交往的一种智慧。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过于溺爱,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对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伤害总是耿耿于怀。例如,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容不下对方的小小过错。这种缺乏宽容的态度,使得他们很难与小伙伴形成良好的关系,甚至还可能被孤立。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使孩子成为一个能够宽容别人的人。
“我发誓我会报复他的,我会让他后悔一辈子。”布里特嘴里嘟囔着,气鼓鼓的,涨红着脸。他想得太专心了,以至于都没有注意到妈妈何时站在他身后的。
妈妈问道:“谁呀,你要报复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