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独生子家里很有钱,但他却放弃了这些名利而跟佛陀出家修行。刚开始,他选择在一处坟场苦修,二十亿耳夜以继日地禅坐和经行,他以为用这种苦修可以早得正果,却没有想到,不但没有得到自在解脱,反而动摇了他修学佛法的信心。有一天,他心里这样想:“在佛陀众多弟子当中,我算得上是精进用功的人,可是至今尚未能悟道。这样,不如返俗回家,做一个在家修行人,将父母亲雄厚的资产拿去布施修福更加有用。”
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的想法,就特地前去开导他,佛陀首先问他:“你未出家前弹过琴吗?”
答曰:“不但弹过琴,还弹得很好!”
佛陀继续问:“当你弹琴时,如果琴弦调得太紧,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答曰:“不好听!”
佛陀再问:“如果琴弦调得太松,弹出的声音好听吗?”
答曰:“不好听!”
佛陀又问:“如果松紧调得恰到好处,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答曰:“这样就好听了!”
佛陀说:“这就对了,修行人急于求成功,就像调得太紧的琴弦,反而引起退失道心的念头;相反地,如果修行不精进,就像调得太松的琴弦,又会令人懒散懈怠,两者都不利于修成正果。因此,真正的修行是不急不缓,适当地调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十亿耳听后,茅塞顿开,悟到了修学佛法的要点。于是重新树立起修学的信心,依照佛陀的启示继续修行。没过多久,他便悟通了解脱之道,并向佛陀表达了悟道的境界。
生活中,许多人存在像二十亿耳一样的毛病,做事太过理想化,希望一步登天。当他们在短时间内见不到工作成效时,就心灰意冷,觉得工作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不断寻找新工作。最后,如同愚人挖井一样,急于求成,不能一门深入,前功尽弃。
俗话说,“上赶子不是买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了再做的话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些。
一个退休老人在乡间买下一座宅院,打算在那儿安养晚年。老人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非常不错,他为自己这个决定感到很满意。可是,不久后,这种宁静的氛围就被打破了。有几个年轻人开始在院子旁边的空地上打球,不时的吵闹声让老人难以忍受,因为,老人有心脏病,对于嘈杂的声音有些接受不了。开始的时候,老人以为这几个年轻人玩几天就会换地方了,可是,一连半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没有“撤退”的意思。老人想去告诉他们不要在这里玩,但又怕年轻人不听劝告,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们几个玩得很开心。”老人走出去,温和地对他们说,“我很爱看球的,现在有现场表演了,这样吧,我给你们每人10块钱。”这三个年轻人很高兴,他们打球越发地卖力了。
隔几天后,这个老人带着愁容去找他们。
“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他说:“从现在起,我只能付给你们每人5元钱了。”
这虽然使几个年轻人不大开心,但他们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来打球。
一个星期后,老人再去找他们。
“瞧,”他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1块钱,成吗?”
“区区1元钱就想看我们打球?”一个年轻人大叫,“你以为我们会为了1元钱浪费我们的时间吗?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这个老人又过上了安静愉快的日子。
在这个故事里,老人没有直接让几个年轻人不要在院子边打球,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他们自愿地离开,可见老人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想成就大业的人,要有忍耐的精神,不应该被自己一时的冲动所左右,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要分清远近大小和轻重缓急,在该舍的时候要忍痛割爱,在该忍耐的时候要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他深沉大度,尽心报国。当时他曾奉命在北方抵御匈奴。在他防守期间,所在地的官吏都由他任免,百姓交纳的税收都归入他的军营,作为供养兵将的军资,赵王一律不过问,李牧可谓位高权重。
李牧带兵严格,认真地训练士卒射箭骑马的技术,并让他们留心远方烽火的消息,还派遣许多间谍到敌方探察动静。不过,他也非常优待属下,每天都要杀好几只牛羊给士兵们享用,因此深得将士们爱戴。但出人意料的是,如此忠心的李牧却严格命令:“如果匈奴进攻,就赶紧收拾好兵器回到城内把守,有哪个人私自出去攻击对方,定杀不赦。”
于是每次匈奴来犯,李牧都事先得到烽火的报警,然后妥当地退守要地,不与之正面开战。一连好几年,没有任何土地被匈奴夺走。
时间长了,匈奴人都觉得李牧是怯懦之人,因此对他毫不在意,甚至连赵国的士兵们也认为主帅胆小无能。赵王听说了此事,便遣使责备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故,没有改变以前的做事方式。赵王一怒之下就把李牧召了回来,派其他将领代替他的职位。
不到一年时间,匈奴再次前来进犯,赵兵皆出与之争战,但出战的结果多是惨败,丧失了许多土地,边境百姓也无法正常安稳地生活。赵王见边事不利,便想请李牧回来统御北方。这时李牧已经称病在家,不愿出仕。无奈赵王强请硬求,非要他重任边将不可。于是李牧提出必须依照他以前的方法治军,才愿意奉命出马,赵王立刻答应了。
重做将军的李牧命令手下的士兵遵循以前的做事方法,这让匈奴数年里一无所获,但他们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小怯懦。防守边塞的将士天天得到赏赐却不用打仗,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和匈奴一决死战,以作为对赏赐的回报。此时,李牧知道军心齐了,就挑选了十多万精兵,并让他们做好战斗的准备,然后把城中百姓养的牲畜都赶到城外去。
没多久,就有一小部分匈奴来犯,李牧先命数千人应战,然后假装不敌,故意败北回营。匈奴首领听说了,便率军大举侵边,这时李牧才率主力迎击,一鼓作气,歼灭了匈奴十多万人马,导致匈奴元气大伤。
这时,匈奴人才明白李牧的碌碌无为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假象。从那时起,匈奴人一听见李牧的名字,简直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进犯了。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一点耐心,往往是一道最高的门槛,因为在历尽艰辛、心力交瘁的时候,即使一个小小的变故或者障碍都有可能把耐心粉碎,致使半途而废。所以,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之间,并不是能力的区别,而是毅力的区别。耐心是一种无形资本,它会让你的成功禁得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