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0013第八章诱惑面前更要意志坚定——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诱惑无处不在,欲望永无休止。当诱惑和欲望超过自己的控制力或自己的控制力不足以抵挡诱惑和欲望的合力的时候,人就服从于诱惑,成了诱惑的奴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许多人抵御不了金钱、美色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只有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抛开无止境的欲望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不解。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自己能够
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闭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有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个时候小鲨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会总是存在。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几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生命都是有欲望的,所不同的,只是在需求层次上有复杂与简单、原始与高级之分。
欲望是永不止境的。正所谓:得陇望蜀,得一望二,贪得无厌。人的欲望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滋长着,自己不会有所体会,只有身旁的人才知道。当欲望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形中它就变成了“杀人”的工具,伤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相传宋仁宗年间,某农村,一家人只有母子两个人。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日子过得很苦。儿子叫王妄,30岁,没讨上老婆,靠卖草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旧到村北去拔草,拔着拔着,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冲洗涂药,一会功夫,蛇便苏醒了,冲着王妄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母子俩见状非常高兴,赶忙为它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而且总像是要跟他们说话似的,很可爱,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点小小的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打草,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篓里。忽一天,小蛇觉得闷在屋子里没意思,爬到院子里晒
太阳,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像根大梁,老娘看见了这情形,惊叫一声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理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这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尊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宫里的生活日复一日,没什么新样,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这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颗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你会疼得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宝珠献给皇帝,满朝文武从没见过这么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到了晚上,宝珠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兴,封王妄为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皇上看到宝珠后,很赏识,占为己有。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寻找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第二个献宝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于是到皇上面前说自己还能找到一颗,皇上高兴地把丞相的位置给了他。可万没想到,王妄的卫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时,蛇无论如何不给,说非见王妄才行,王妄只好亲自来见蛇。蛇见了王妄直言劝到:“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宫,发了财,就别在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贪心。‘王妄早已官迷心窍,哪里还听得进去,无耻地说:
“我不是想当丞相吗?你不给我怎么能当上呢?况且,这事我已跟皇上说了,官也给了我,你不给不好收场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执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早气坏了,就说:“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过,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对蛇的话也不分析,一口答应,就把蛇放到了阳光照射的院子里,转身回屋取刀子,等他出来剜宝珠时,蛇身已变成了大梁一般,张着大口冲他喘气,王妄吓得魂都散了,想跑已来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这个贪婪的人。
可见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一句空言。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被欲望所役。
不要为名利所累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
据《清代皇帝秘史》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清代纪晓岚也曾指着千帆相竞的江面说:“这江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追名的人,一种是逐利的人。‘
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脱世俗的诱惑与困扰,实实在在地对待一切事物,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生活。要知道,从古到今,名利都不是争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业绩和美德赢得的。
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的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
地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作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居里先生继续说:“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还可以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的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子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她轻而易举的放弃了这垂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
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得过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名誉头衔117个。当她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100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作客,忽然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己,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她的非凡气度为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古往今来,众多的学问家都是淡泊名利的佼佼者。他们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冷淡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上。
对名利釆取谦让、淡然态度的学者、教授、科学家、作家在中国也不乏其人。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巨著,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釆访他,被拒之门外。他把《写在人生边上》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要多层次、多方位去思维。"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和品格。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种贪欲。当今社会真正淡泊名利的人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戒人们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人生是什么暂且不论,名利乃身外之物却最能累人。凡是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必将被名缰利索所困扰。
人生在世,对于名利一般人都是难以免俗的。但是,不择手段地攫取,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就会时刻被名缰利索的阴影所笼罩,成为名利的奴隶,无端产生失意和烦恼。邹韬奋曾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快乐者总是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理智和从容的态度对待名和利,固守着人的尊严和人格。
所以说,人生在世不为名利所累,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淡泊心智是人生的超脱
淡泊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一种品质,一种德行,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淡泊,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这就是一种淡泊。
东晋陶渊明因为淡泊,辞官归故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三国诸葛孔明因为淡泊,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谓淡泊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