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不给别人留台阶,最后自己也会没有台阶可下。所以,做人要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人留个台阶,也是给你自己留条退路。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
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也为下一次争斗埋下了隐患。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也要“讨”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切记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而且如果能做到,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对方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
要做到忍让,就必须具有豁达的胸怀,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气量,不能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特别是在小事上,如果宽大为怀,尽量表现得“糊涂”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达世事人情。
善待失败的对手,给对方留个余地
世界上不存在永久的绝对的成功和永久的绝对的失败,任何人的成败得失都是暂时的,相对的。一定要善待失败的对手,给对手与自己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
遇事穷追猛打,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见得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真正善于搞好关系、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适当“留一线希望”的道理,在取得胜利时千万不能过于嚣张,要善待失败的对手,尊重他的成绩,留给他一份尊严。
此时你成功而对手失败,将来完全可能你失败而对手成功。当你成功而对手失败时,你如果能真诚地理解他、援助他,那么他日你失败而他成功时,你当然也能得到他的理解和援助。只有求得这样一种和谐平衡的竞争关系,与对手互相理解、互相援助,才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说话做事总是不会给别人尤其是给对手留下余地,搞得对方经常尴尬。如果自己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比对手强,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那么就应当适可而止,别再穷追猛打,非要把对方置于死地了,不然只会使对手从而背水一战,反戈一击。这样的结果尽管胜的可能还是你,但你因此所受到的伤害与损失绝不会比对手少多少,所谓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非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赶尽杀绝”。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冤家宜解不宜结,问题解决了就要给对手一个台阶下,否则对方还会报你“一箭之仇”。和对手斗气,一来未必能够斗得过,二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补益。相反,换一种视角,换一套思路,另辟途径解决问题反而会更有效。。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把事情做绝,不妨化敌为友。如果一个人在有了实力,或是抓住了对方的把柄,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时,能够恰当地利用这种优势,以一种大度宽容的方式来对待对方,求得他的信任与感激,再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那么不但会排除树敌的可能性,而且还多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你与对手竞争的结果必然会是一个风光占尽,一个颜面尽失,双方在面子上不可能处在平等的位置。为了不给对手雪上加霜,与对手搞好关系,你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太过于炫耀,以免刺激他人,使他产生强烈的失意感,或是激起本来不嫉妒的人的嫉妒,你若为你的成功而得意洋洋,那么你的欢欣必然换来苦果。
(2)与对手相处时,低调一些,对其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侮慢的态度,这样就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3)适当的隐“优”暴“缺”,例如,不善于唱歌、外文很差,等等,好让失意的对手的心中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自我满足。
(4)多和对你不满的对手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配合。当然,也要揭示、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减少他的失意。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敌人
每个行业都有“良性”和“恶性”的竞争对手。良性的竞争对手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同时又不会带来长期严重的威胁,它激励企业不断变革以适应环境。有这样的对手与之竞争,可以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而不必陷入旷日持久的竞争冲突中去。
在现代社会,那种动辄就兵刃相见的血肉搏杀几乎没有了,但确实还有敌对的一方:在恋爱上,你可能有情敌;在事业上,你的对手可能会更多。在诸种情况下,首先你应当看清他是否是真正的对手。如果不是,你就不应当对他怀有敌意;如果是,你就应当正大光明地和他决斗并设法战胜他。
当然,这里的“决斗”绝不是指用暴力,而是用你的智慧和知识与对手“竞争”,争取在公平和坦诚的氛围中,看谁能夺得最后的胜利。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值得肯定的。《论持久战》中说:“(竞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
有一家铸造厂,该厂的管理者经营了好几个工厂,但其中有一个工厂的效益并不是太好,从业人员也没有太大的干劲,不是缺席,就是迟到早退,交货总是延误,员工间也经常闹矛盾。该厂的产品质量低劣,消费者抱怨不迭。虽然这个管理者已经指责过该厂管理人员,也用过很多办法激发该厂的从业人员的士气,但始终都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有一天,这个管理者发现,他交代给现场管理员办的事,一直没有解决,于是他就亲自出马了。这个工厂实行的是昼夜两班轮流制,他在下夜班的时候,拦住了一个工厂的从业人员,并问道:“你们的铸造流程一天可以做几次?”作业员答道:“六次!”管理者听完后什么也没说,只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了一个“六”。紧接着,早班的工作人员进入工厂上班,他们在工厂门口看到了用粉笔写在地上的“六”字,随后他们竟然改变了“六”的标准,做七次铸造流程,并在地板上重新写了一个“七”字;到了晚上,夜班的作业人员为了刷新纪录,做了十次铸造流程,而且在地面上写了一个“十”字。过了一个月,这个工厂变成了这个管理者所经营的几个工厂之中成绩最好的一个了。
这个管理者仅仅用了一支粉笔,就重整厂工厂的士气。而员工们为何突然产生了士气呢?这是因为有了竞争对手。作业员做事一向都是拖拖拉拉、无精打采,可是在有了竞争对手之后,便激发了他们的士气。
一个企业内部必然要存在良性的竞争关系。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公司内部没有竞争将会怎样。很显然,没有竞争意识的企业一定会失去斗志,丧失积极向上的精神。企业员工之间只有存在竞争,才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带来团体的进步,进而为企业带来新气象。但竞争也并非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带来的只是毁灭性的后果。
事实上,竞争本身就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胜算。
对手的皮鞭无情地抽打在你的身上,疼痛透骨。依人之常情,你难免会对他恨之入骨,但真正有胸怀、讲策略、有眼光的人,他会做到化敌为友,倒戈反击。所谓“夺人钢鞭还打人”,容纳对手为己所用,等于手中又多了一件制伏对手的利器。
在宛城之战中,大将典韦为救曹操,力战群敌,身负重伤,悲壮地阵亡。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丧生,曹操本人也被暗箭射中,险些丧命,败局可谓惨不忍睹。因此曹操与对手张绣可谓仇深似海。但当张绣经贾诩劝导投奔曹操时,曹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记在心上”。“相逢一笑泯恩仇”,曹操不但没杀张绣,反而封他为扬武将军,并与他结为儿女亲家。张绣非常感动,从此竭心效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敌人,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理解,怎样去把握。
在人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竞争,必须注意同对手的联合协作,人生的积极竞争,是在共同幸福、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求胜、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共同进步和共同事业的发展。
选择良性的竞争对手,应该关注良性竞争者的如下特点:
◆遵守游戏规则。好的竞争对手了解竞争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行事。它与对手共同进步,互相学习,而不会为了赢得对方,而采用某些自私的手段。
◆对竞争的设想符合实际。好的竞争对手,对本行业以及自身的地位会有一个现实的评价。它不会过高估计行业发展的潜能从而过度地估量自己,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对新进入者进行报复。
◆具有明显且自知的弱点。好的竞争对手应该有着相对于本身而言明显的弱点,而且这种弱点一时半会儿是很难改正的,与本身较量是注定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