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金荣因为对方人多,自己势单力薄,再加上贾瑞强硬要求,没办法,只好给秦钟赔礼道歉,还磕了头,宝玉这才不再吵闹。放学后,大家各自散去。金荣回到家,越琢磨越窝火,嘴里嘟囔着:“秦钟不过是贾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贾家的正经子孙,不过是跟着在学堂里借读,和我没啥两样。就仗着和宝玉关系好,就目中无人。要是他能行得正坐得端,做点正经事,别人也没啥可说的。可他平日里总和宝玉偷偷摸摸的,还以为别人都是睁眼瞎,看不见呢。今天又去跟人勾勾搭搭,偏偏被我撞见。就算闹出事来,我又有什么可怕的!”
他母亲胡氏听到他嘟嘟囔囔的,就问:“你又在跟谁瞎置气呢?好不容易我求你姑妈,你姑妈想尽办法,在西府的琏二奶奶面前说了好话,你才有了这个读书的地方。要不是靠着人家,就凭咱们家,哪有银子请先生?再说了,人家学堂里,茶水、饭菜都是现成的。这两年你在那儿念书,家里可省下不少开销呢。省下来的钱,你又能买几件鲜亮衣服穿。还有啊,要不是因为你在那儿读书,你能认识薛大爷吗?这薛大爷虽说不是年年给钱,但这两年也帮了咱们七八十两银子呢。你要是把这学堂闹没了,再想找这么个地方,我跟你说,比登天还难!你给我老老实实玩会儿,就去睡觉,别再瞎想了。”金荣虽然满心委屈,但也只能忍气吞声,没过一会儿就去睡了。第二天,他还是照常去学堂上学,暂且不提。
再说金荣的姑妈,也就是璜大奶奶,她嫁给了贾家玉字辈的嫡派子孙,名叫贾璜。不过,贾家宗族里的人,哪能都像宁荣二府那样有钱有势,这也就不用多说了。贾璜夫妻靠着一点小产业过日子,还经常到宁荣二府去请安,特别会讨好奉承凤姐儿和尤氏,所以凤姐儿和尤氏也时常资助他们,他们才能维持这样的生活。
这天,天气晴朗,家里也没什么事儿,璜大奶奶就带着一个婆子,坐上马车,回娘家看望守寡的嫂子和侄儿。
闲聊的时候,金荣的母亲不经意间就提起了昨天贾家学堂里发生的事儿,从头到尾,一五一十地都跟小姑子说了。璜大奶奶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说道:“这秦钟小崽子是贾家的亲戚,难道我们荣儿就不是贾家的亲戚了?人可别太势利眼了,况且他们干的那些事儿,哪有什么脸面可言!就是宝玉,也犯不着这么偏袒他。我得去东府找我们珍大奶奶,再跟秦钟的姐姐说道说道,让她评评这个理。”
金荣的母亲听了这话,急得不行,赶忙说道:“都怪我嘴快,跟姑奶奶您说了这事,求姑奶奶千万别去,别管他们谁对谁错。要是真闹起来,咱在那儿还怎么待得下去。要是待不下去,家里不但请不起先生,还得在他身上多花好多钱呢。”璜大奶奶却说:“哪管得了那么多,等我去说了,看看能怎么样!”她根本不听嫂子的劝阻,一边让老婆子备好车,一边就坐上马车,往宁府去了。
到了宁府,进了大门,在东边小角门前下了车,然后进去拜见贾珍的妻子尤氏。璜大奶奶可不敢摆架子,客客气气地跟尤氏寒暄了一番,说了些家常话,才问道:“今天怎么没见蓉大奶奶呢?”
尤氏叹了口气说:“她这阵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例假都两个多月没来了。请大夫来看,又说不是有喜。前几天,一到下午就懒得动,话也懒得说,眼睛还发晕。我就跟她说:‘你先别管那些规矩了,早晚请安就免了,好好养养身子。就算有亲戚来,有我在呢。要是长辈们怪罪,我替你解释。’我连蓉哥都嘱咐了,跟他说:‘你可别折腾她,别惹她生气,让她安安静静地养养就好了。她要是想吃什么,尽管到我这儿来拿。要是我这儿没有,就去你琏二婶子那儿要。要是她有个三长两短,你再想娶这么一个模样好、性情也好的媳妇,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她这为人处世,哪个亲戚、哪家的长辈不喜欢?所以我这两天烦死了,急得不得了。
偏偏今天早上她兄弟来看她,那小孩子不懂事,明知道姐姐身体不舒服,就算有天大的事儿也不该跟她说,更何况是这么点小事。就算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该跟她讲啊。谁知道他们昨天在学堂里打架,说是有个借读的欺负了他。还说了些难听的话,他全都跟姐姐说了。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她虽说见了人有说有笑,做事也周到,可心思特别细腻,还爱多想,不管听到什么话,都得琢磨个三天五夜。她这病就是这么忧思过度得的。今天听说有人欺负了她兄弟,又是生气又是恼怒。气的是那些混帐朋友,在那儿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恼的是她兄弟不争气,不好好念书,才在学堂里闹出这么大动静。她听了这事,今天连早饭都没吃。我听说了,赶紧过去安慰她,又劝了劝她兄弟。我让她兄弟到那边府里找宝玉去了,看着她喝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婶子,你说我能不心急如焚吗?而且现在也找不到好大夫,一想到她这病,我心里就像针扎一样。你们知道哪儿有好大夫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金氏听尤氏说了半天,之前在嫂子家时那股要找秦氏理论的嚣张气焰,早就被吓得消失得无影无踪。听到尤氏问她是否知道好大夫,她赶忙回答:“我们平日里也没听人说过哪个大夫特别好。不过听大奶奶您这么一说,说不定还是喜事呢。嫂子可别让人胡乱医治,要是误诊了,那可不得了。”尤氏点头说道:“谁说不是呢。”
正说着,贾珍从外面进来,看到金氏,便问尤氏:“这不是璜大奶奶吗?”金氏赶忙上前给贾珍请安。贾珍对尤氏说:“留大妹妹吃了饭再走。”说完,就往另一间屋子去了。
金氏这次来,本是想跟秦氏讲讲秦钟欺负她侄儿的事儿,可一听说秦氏生病了,不仅不敢说,连提都不敢提了。况且贾珍和尤氏对她还特别客气,她的怒气也就消了,脸上又有了笑容,又和尤氏聊了一会儿,便回家去了。
金氏走后,贾珍过来坐下,问尤氏:“她今天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儿要说?”尤氏回答:“没说啥。她刚进来的时候,脸上好像还带着气,等说了半天话,又提到媳妇的病,她的脸色才慢慢缓和下来。你又让留她吃饭,她听说媳妇病得厉害,也不好意思久坐,又闲聊了几句就走了,没求什么事儿。不过,还是得说说媳妇的病,你得赶紧找个好大夫来给她瞧瞧,可别耽误了。咱们家现在请的这些大夫,没一个顶用的,一个个都只会顺着病人家属的意思说,人家怎么讲,他们就添几句文绉绉的话重复一遍。虽说他们倒是殷勤得很,一天有三四个人轮流来看四五次脉。他们一起商量着开个药方,吃了也不见好,反倒弄得媳妇一天得换四五次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对病情一点帮助都没有。”
贾珍说:“确实是这样。这孩子也太糊涂了,何必换来换去的,要是再着了凉,病情加重,那可怎么得了。衣裳再好又有什么用,孩子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一天穿一套新的,又算得了什么。我进来就是要跟你说,刚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愁眉不展,就问我怎么了。我就跟他说了,媳妇身子突然很不舒服,可找不到好太医,也确定不了是喜还是病,更不知道有没有危险,所以这两天我心里特别着急。冯紫英就说起他有个小时候的老师,姓张,叫张友士,学问特别渊博,尤其精通医理,还能断人生死。今年他来京城给儿子捐官,现在就住在冯紫英家里。这么看来,说不定媳妇的病还真能让他给治好。我马上派人拿着我的名帖去请他了。要是今天太晚他来不了,明天肯定会来。况且冯紫英还立刻回家亲自去请,肯定能把他请来。等张先生来了,再看看情况吧。”
尤氏听了,心里很高兴,说:“后天就是太爷的寿日,咱们到底该怎么办呢?”贾珍说:“我刚才去给太爷请安,还请太爷回家来受大家的礼。太爷说:‘我过惯清净日子了,不想去你们那些是非之地凑热闹。你们非要说是我的生日,要我去受大家磕头,还不如把我以前注释的《阴骘文》找人好好写出来刻了,这比让我无缘无故受大家磕头强百倍。要是这两天家里人要来,你就在家里好好招待他们。也不用给我送东西,就连后天你也别来了;你要是心里过意不去,今天就给我磕个头。要是后天你来,还带着一堆人来闹我,我可跟你没完。’太爷说了好多遍,后天我是不敢去了。把来升叫来,让他准备两天的宴席。”
尤氏于是让人把贾蓉叫来,说:“你吩咐来升,按照惯例准备两天的宴席,要办得丰盛些。你再亲自去西府,把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和你琏二婶子请来玩。你父亲今天听说了一个好大夫,已经派人去请了,明天肯定能来。你把你媳妇这些日子的病症详细地跟大夫说说。”
贾蓉一一答应,然后出去了。正好碰到刚才去冯紫英家请大夫的小厮回来,小厮回禀说:“奴才刚才到了冯大爷家,拿着老爷的名帖去请那位先生。先生说:‘刚才冯大爷也跟我说了。但我今天拜了一天客,刚回到家,实在没精神,就算去府上也没法看脉。’他说休息一晚,明天一定到府上来。他还说,他‘医术不精,本来不敢接受这么郑重的推荐,可既然冯大爷和府上的老爷都这么说了,又不能不去,你先替我向老爷太太回禀一声。老爷的名帖我实在不敢当。’说完,又让奴才把名帖拿回来了。请哥儿替奴才回禀一声吧。”
贾蓉转身又进去,把小厮的话回禀给贾珍和尤氏,这才出来叫来升,传达了准备两天宴席的吩咐。来升听后,便去按照惯例准备,暂且不提。
到了第二天中午,下人来通报:“请来的张先生到了。”贾珍赶忙把张先生请到大厅,让他坐下。等喝过茶,贾珍才开口说道:“昨天承蒙冯大爷介绍,得知老先生您德才兼备,还精通医术,我心里实在是钦佩不已。”张先生谦逊地说:“我不过是个粗陋的普通人,见识浅薄。昨天因为冯大爷告知,说贵府礼贤下士,又承蒙您召唤,我怎敢不遵命前来。只是我实在没什么真才实学,让您如此看重,我真是羞愧得很。”贾珍说:“先生您太谦虚了。那就请先生去看看我的儿媳,全仰仗您的高明医术,好让我们心里的大石头落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贾蓉陪着张先生一起进去。到了贾蓉和秦氏的住处,见到秦氏,张先生便问贾蓉:“这就是尊夫人吧?”贾蓉回答:“正是。先生您先请坐,我把我妻子的病症跟您说一说,然后再请您把脉,您看这样可以吗?”张先生却说道:“依我看,还是先把脉为好。我初次到贵府,对情况也不了解,只是冯大爷一定要我来看看,我这才不得不来。等我把了脉,看看我说得对不对,然后您再讲讲这些日子的病情,咱们一起商量个药方,看看能不能用,到时候再由大爷您来定夺。”贾蓉称赞道:“先生您果然高明,只恨我们相见太晚。那就请先生赶紧把把脉,看看这病能不能治,也好让我父母安心。”
这时,家里的媳妇们赶忙捧来大迎枕,一个媳妇轻轻拉着秦氏的袖口,露出手腕。张先生这才伸出手,搭在秦氏的右手脉搏上,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凝神静气地细细诊脉,差不多过了半刻钟,才换过左手,同样仔细地诊了一遍。诊完脉,张先生说:“咱们到外面坐着说吧。”
贾蓉便和张先生来到外间的房里,在床边坐下。一个婆子端来茶水,贾蓉说道:“先生请用茶。”陪着张先生喝完茶,贾蓉迫不及待地问道:“先生,您看我妻子这脉象,这病还能治吗?”张先生说道:“从尊夫人的脉象来看,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濡而无神。左寸沉数,是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是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说明肺经气分太虚;右关濡而无神,表明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就会出现经期不调、夜里失眠的症状。肝家血亏气滞,必然会导致肋下胀痛、月经推迟,心里还发热。肺经气分太虚,就会时不时头晕目眩,在寅卯时分会出虚汗,感觉像坐在船上一样摇晃。脾土被肝木克制,肯定会不想吃饭,精神疲惫,四肢发软。依我看,有这样的脉象,就应该有这些症状。要是有人把这个脉象当成喜脉,那我可不敢苟同。”
旁边一个贴身伺候的婆子连忙说道:“确实是这样啊。先生您说得太准了,就跟神仙似的,都不用我们多说。现在我们家里好几位太医都来看过,可都没说得这么明白。有的说是有喜了,有的说是生病,这个说不要紧,那个说怕过不了冬至,总之没有一个能说准的。还请先生给我们明确指点指点。”
张先生笑着说:“大奶奶这个病,可是被耽误了。要是在初次月经不调的时候就用药治疗,不但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且早就痊愈了。如今病被拖成这样,也是命中该有这场灾。依我看,这病还有三分能治好的希望。吃了我的药看看,如果夜里能睡得着觉,那就又多了两分把握。从脉象上看,大奶奶是个心性好强、极其聪明的人;可太聪明了,不如意的事就经常有;不如意的事多了,就容易思虑过度。这病就是忧虑伤了脾,肝木又太旺,所以经血不能按时来。你们回想一下,大奶奶从前月经的日子,肯定不是经常提前,而是经常推迟,是不是?”婆子回答道:“没错,从来没有提前过,有时候推迟两三天,甚至推迟十天的情况都有。”张先生听了,说道:“这就对了!这就是病源。要是以前能服用养心调经的药,何至于如此。现在明显就是水亏木旺的症状。我先开个药方,吃吃看。”
于是,张先生写好药方,递给贾蓉。贾蓉接过药方看了看,说道:“先生真是高明。我还想请教一下,我妻子这病,到底对性命有没有妨害呢?”张先生笑着说:“大爷您是明白人。人病到这个程度,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依我看,今年冬天没什么大碍。只要过了春分,就有希望痊愈。”贾蓉也是个聪明人,听张先生这么说,也就不再往下细问了。
之后,贾蓉送走了张先生,这才把药方和脉案拿给贾珍看,还把张先生说的话都回禀给贾珍和尤氏。尤氏对贾珍说:“从来没见过哪个大夫说得这么明白,想必他开的药也不错。”贾珍说:“人家本来就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庸医。因为冯紫英和咱们关系好,好不容易才把他请来。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人,媳妇的病或许真能治好。他这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几天买的那一斤好的吧。”贾蓉听完,便出去让人抓药,煎给秦氏吃。至于秦氏吃了这药后病情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喜欢白话红楼梦:精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白话红楼梦: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