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荷兰帝国最大面积 > 第二部分灿烂的帝国文明第一章 帝国文明多面体(第1页)

第二部分灿烂的帝国文明第一章 帝国文明多面体(第1页)

每一个帝国的产生和发展都会相应带动帝国文明的兴起,而荷兰绝不例外。荷兰的帝国文明,有赖于荷兰人海上航运的实力和霸权,荷兰人除了自身文明的发展,还十分注重外来文明的吸纳,糅合出荷兰独特的文化文明。

不大巴洛克的“荷兰巴洛克”

在巴洛克风格席卷欧洲的同时,荷兰亦深受其影响,但由于荷兰对外海洋扩张不断加速,中西文明和殖民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使荷兰的巴洛克风格,不同于传统的欧洲巴洛克风格,应该说比起传统巴洛克,荷兰的巴洛克更加世俗和亲民一些。

当时,文艺复兴在欧洲掀起了狂潮,而巴洛克时代是西方音乐史甚至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在这个时代里,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走向成熟,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正充斥封建主义、宗教迷信的各个领域。一大批出色的领袖从政治、科学、艺术等领域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种强有力的冲击促使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出来,走向近代社会。

可以从音乐史的发展来说明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是显著的,从1450年左右开始,前后持续了近150年。15世纪中期,勃艮第宫廷成为欧洲音乐家们的集中地,他们在这里效劳,经过他们的创新发展,进而建立了弗兰德斯学派,新的学派促使了欧洲音乐的繁荣。因为这个时期的欧洲,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领域都相继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音乐界当然也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虽然这个称谓并不恰当,实际上当时已经没有什么音乐传统可以“复兴”,更多的是创新。

为什么当时可以出现音乐史上的大发展呢?放眼欧洲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产阶级的人们开始富裕起来,当他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高度,他们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了,他们对世俗音乐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商业贸易繁荣的意大利,意大利人已经变得很富裕,所以16世纪欧洲音乐中心也转移到了意大利。

当荷兰人变得更加富裕时,人们也对精神生活了有了新要求,当时的巴洛克音乐也传入到荷兰,并随之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更加趋势与贵族化。

荷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题材趋向于宗教化,弥撒、经文歌等音乐形式仍然是主流音乐。但世俗题材的牧歌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当时涌现出了很多牧歌创作的大师,包括帕莱加布里埃利、斯特里纳、拜尔德、蒙特维尔第等音乐家。意大利在16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歌剧的雏形,而荷兰紧随其后出现,并融入了高贵的巴洛克色彩。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再是简单朴素,取而代之的奢华、富贵、极具吸引力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当时十分追崇“情感论”的美学观点,即音乐等艺术都是为了吸引听众的某些情感。比如用小调式、半音音阶、复杂的织体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忧伤的、深沉的感情;比如用大调式、自然音阶、简单的织体就可以让听众产生欢乐的、积极的感情。可以这么说,小音程会让人感到忧伤,而大音程会让人感到欢快。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还有一个大创新,就是提出了“对比”的观念。这个时期的乐谱也出现了新的发展。音乐家门在乐谱中加入力度、速度的标记方式,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而且在一个乐章中由始至终都是一个速度。

尽管这个时期的荷兰音乐家社会地位还比较低,但他们已经从手工业者走了出来,成为了职业艺术家们。他们会利用歌剧的创作为了谋取一些经济利益,但他们在政治上仍然只是一介草民。所以音乐家们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到贵族家中,宫廷内部工作,以获得更多的生活来源。这个时候的音乐家与雇主间的关系还是处于封建社会的雇佣关系,还没有进化到资本主义的雇用关系中。一方面,德国、意大利等地方则产生了一些水平、质量都比较好的音乐组织,包括由专业音乐家与业务爱好者组成的学院;或是与慈善机构合作的各种官方、半官方的组织,包括唱诗班、慈爱院等,这些组织为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进而推动教堂、城市的音乐活动。各种音乐机构对大大地推动了民间的音乐水平,很大程度满足了资本主义阶级在音乐上的要求,让高雅音乐走入了更多百姓的生活中。另一方面,在贵族中有不少对音乐艺术狂热的人,他们喜欢附庸风雅,对于音乐家也十分慷慨。这部分人当中也不乏有音乐天赋的人,比如利奥波德大公就是一个有天赋的作曲家。

当时的欧洲经济发展得很开,音乐上也是相互影响,但又各自带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当时的巴洛克音乐的中心有三个,分别是有意大利、法国、德国。所以,荷兰的音乐发展是紧随着三个国家的后面的。

荷兰音乐出现这样的发展有的必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经济上,17世纪初,荷兰尼德兰革命的成功给荷兰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独立后的荷兰,对于资本主义商业、工商业,金融业和海洋运输业进行大力的开拓,很快成为西欧国家中的佼佼者。

意识形态上,荷兰第一个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雏形,那些带有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潮高举文艺复兴的的旗号,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开拓了一条罗马大道,扫清神学束缚的障碍。因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俗音乐的发展便成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另外,当时欧洲盛行的宗教改革,也大大推动了荷兰音乐的发展。因为两大宗教的争分,导致荷兰贵族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天主教与新教。因为两个派别有着不同的观念,所以他们的政治目的也不同,因为文化上的冲突,也促成了音乐的发展。

“黄金时期”的绘画天堂

对于荷兰来说,17世纪是一个黄金时期,而绘画艺术也进入一个繁荣期。17世纪前的荷兰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里的人民享有信仰、言论的自由,所以他国不少收到宗教压迫的教徒都逃到这里了,不少学者还在荷兰出版了自己的各种著作。在这样自由的社会氛围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而荷兰的画家们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的艺术传统,以纯真朴实为绘画题材,他们不受宗教与神话的束缚,把现实的种种生活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这些画中经常出现平民百姓以及劳动的场面。所以这些画作受到了平民百姓的广泛好评,油画也变成市场流通的商品。

当时的荷兰绘画艺术已经是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了,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美丽的欧洲景象:有各种各样的静物、有错落有致的室内陈列、有充满活力的人物,也有繁华喧嚣的酒馆场景。从荷兰绘画艺术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绘画的发展与荷兰共和国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产阶级地位稳固,社会风气宽松,整体呈现出强健活泼的气象。此时的荷兰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也培养了不少绘画界的大师,包括伦勃朗、梵高等。

17世纪欧洲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出生于荷兰的莱顿,因为他对于绘画艺术史上做出的贡献,后人称他为荷兰历史上最出名的画家。

【图26伦勃朗】

伦勃朗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聪明的孩子。在他14岁时,就到莱顿大学上学;17岁他师从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开始学习绘画;在他21岁时,他创造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很好地掌握了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等绘画艺术的技巧,之后他回到了故乡成立了一家画室,在这段时间内他给自己画了不少的自画像;1631年,他来到阿姆斯特丹生活,成为当地名声大噪的肖像画家。在他的肖像画里,可以看到一个个戏剧化的人物,每每都可以打动心他的画多数是以神话、宗教为素材,也深受大家的喜爱。他本人页是一个戏剧爱好者,所以他经常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去描绘人物。到1650年代后,他绘画的意境显得更加宽阔有力,层次感也更强。

伦勃朗有4个孩子,但只有一个小孩存活。因为他的妻子去去世,他便与女仆韩德瑞克同居,并且生下一个女儿。他的行为受到了教会强烈的谴责,认为他过着“罪恶的生活”。加之他对收藏珍品的狂热,很快生活也陷入了困境。1669年他在贫病中死去。

伦勃朗的一生中留下不少佳作,其中有大约100多幅的自画像,有趣的事他身边的人机会都出现在他的画中。

伦勃朗对荷兰甚至是欧洲的绘画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他的成就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涌现出来的各巨匠平起平坐。他的绘画中代表着一种特别的意义,代表着明暗的对比。这种明暗异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的明暗。十九世纪法国画家、批评家弗罗芒曾这么评价伦勃朗,认为伦勃朗是“夜光虫”,给黑暗带来光明的人物。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画作《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是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也是广为人知的珍品。梵高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的先驱,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他的风格对二十世纪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27梵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梵高艺术成就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一位后印象画派艺术家。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的牧师,但他的伯父是从事美术品买卖的商人。梵高对于绘画的兴趣就是来自伯父们的影响。小时候的梵高,是一个外貌普通、脾气暴躁的红发少年,他很容易就情绪失控,经常对他人表现得很粗暴,但有时候却很腼腆。梵高的伯父希望侄子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当时的梵高也希望自己可以如伯父们一样成功,所以他很勤奋,后来他又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所以也就无心工作了。

梵高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工作,有店员,有老师,也当过传教士等等,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对穷人一直很同情。在他27岁时,他立志成为一名画家,而且想让乡村的农民成为自己画画的主题。在他早期的画作中,可以看出大多是描写农民疾苦生活状况的。后来,他从农村走到了煤矿行业,所以这个时期梵高作品的主人翁是采煤的苦难的工人。之后,他到了艺术中心巴黎,他认识了印象画派,经过一番了解后,他开始喜欢画风景还有一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人们。他无论是在画怎样的人物,都离不开人道主义这个主题。原先的梵高对宗教也是很虔诚的,只是后来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系列打击后,他开始怀疑上帝。尽管梵高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但他特别同情和可怜穷苦的人民,所以他经常会接济一些穷人。后来,他有了新的想法,就是为穷人画画,他想通过自己的画笔表达出自己对于穷人的怜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他活着的时候画很不值钱,他在世时只卖出一幅画。

正是因为他在生时,没有人欣赏和理解他的话,所以他也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他的一生都生活在不安定与痛苦中,这种情绪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当时在美术复制商店当店员的梵高,经常会与要买画的人大吵了一顿,原因就是这些买画的人根本不懂欣赏画作。后来他在在煤矿区当牧师时,看到了煤矿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所以他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让这些工人过得好一点,因此,工人们特别尊敬梵高。但煤矿主却觉得梵高这么做是有伤风化的,也把他赶走了。经过此事,梵高对现实更加不满和失望了。

所以这个时期的梵高,画作的内容基本就以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为主了,每幅画的色彩都是忧郁、贫困的。他在这个阶段写了很多的信,收信人都是自己的弟弟。信的内容也是十分感人,他把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作品的内涵倾诉给弟弟听。之后,他认识了诸如高更,贝纳等印象派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对梵高后期的作品有着巨大的影响。

【图28向日葵】

善良的梵高并没有在爱情上取得丰收,他的一生中饱受情感的折磨,尽管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粗鲁、外在条件也不佳,所以他一直没有找到女朋友。直到1883年,他与39岁的玛葛娣相爱了,不料,这段爱情遭到了玛葛娣父母的强烈反对。恋爱不成的玛葛娣选择自杀,虽然被大家救了回来,但梵高却因此受人唾弃,感情的不顺也让梵高感到生活无望。

此后,他开始画很多体现现实生活的自画像,他想用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的体会,他的画作中色彩大胆,把他不羁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大家感到一种紧张、压迫的感觉。这种负面的情绪也恰好是梵高内心的情绪。

梵高的个性是古怪、腼腆的,所以他也没有交到朋友。对他来说,一生中只有自己的弟弟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但梵高的内心中还是希望拥有纯真的友谊,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他也喜欢旅游,他希望从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来当自己画画的素材,所以他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后来和弟弟住在一起,才算是稳定下来。

与弟弟住在一起后,因为生活的贫困与艰辛让梵高的身体变得很差。他的弟弟只好劝说他搬去法国南部的郊区。在郊区有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这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梵高的创作热情高涨。而且他还认识了高更,但好景不长,梵高精神病发作,两个人大吵了一顿。之后高更说要回巴黎生活了,梵高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于是,他再次爆发精神病,他拿着刀子伤害了高更。经过此事后,高更十分害怕,只能逃走。而情绪失控的梵高居然把自己的一个耳朵给割掉了,还用纸包好希望送给相熟的人。这样的疯狂作为让高更无法忍受,双方的友谊也止步于此。

之后,梵高时不时都会精神病发作,他被人送到了监狱中,大家希望他可以接受治疗,稳定下来。后来,梵高自愿前往精神病院。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画室。尽管他住在精神病院,但他还不是真正的疯了。而梵高的弟弟也很担心哥哥的生命安全,还把他送去了私人医院治疗。尽管生活让梵高失去了理智,但他并没有放弃画画。慢慢的,他的画得到了外界的认同,也有人买他的画了,看似生活开始好转了。

但梵高始终没有逃过病痛的折磨,他觉得自己生活得了无生趣,所以他选择吞枪自杀。享年37岁。

可以这么说,梵高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艺术家,他无论生活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关系现实、唤醒良知,改造世界的信念。

民间艺术中隐藏的海洋霸气

从17世纪开始,荷兰大力发展海上霸权,派遣大型商船和舰队来回穿梭于四海。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微生物学、天文学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研发出了同步的光学显微镜。一时间,荷兰名声大噪。这个国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低地小国,在与班牙开展长达80年的战争及与大英帝国争夺海上霸权的炮火声中,成为集商贸、织品、科学、国际枢纽于一体的黄金盛世,不但为荷兰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尊严,也使荷兰一举成为傲视全球的强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