ッ拦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不恰当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ィ3)幽默,还得注意对象。
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能对乙开,则不一定能对甲开。
一般来说,晚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大些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之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幽默的氛围会一下突现出来,效果也会出乎意料地好。
曾经不止一位幽默理论家这样告诫我们:观察对方的个性、好恶和心情,乃是成功施展幽默的窍门。的确,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社会每个成员的性格、心理、教养都不尽相同,意趣更为千差万别,假如你对幽默参与者的个性不够了解,那么你苦心经营的幽默必会报废不少。
因此,在社会交际中,要视对象的不同,注意把握分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关于盲人的幽默,对于真正的盲人就不适宜了。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和氛围,采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恰当的幽默。
ピ谕际楣菝趴冢有一位男士开门让一位女士进来。
“如果你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开门让我进来,那就算了吧!”她说。
“不,夫人,”他回答,“我为您开门,是出于尊重你是个长者。”
所谓顾及听众,当然不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而是幽默作为交际的艺术天经地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幽默的群体性和共娱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又由于群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能够娱乐甲的一句话,可能在乙听来是侮辱。如果你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强调自我的兴致和偏爱,丝毫不放弃个人的思路,那么,你的幽默将黯然无光。
注意对象,了解对象,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幽默话题;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分而治之,是现代幽默的最为完美的战术。
一个真正的幽默家首先要愿意接受他人的信息。当他人幽默地发表意见时,你有义务报以微笑,而不是冷言冷语来泼他一头冷水。因为,幽默并非某一个人的特权,它是整个社会的财富。笑,具有传染性,为他人捧场,你的合作态度会得到由衷的感谢,只要气氛活跃了,该你施展幽默时,也会一路绿灯。
9.把握好幽默的尺度
培养起一定的幽默感并不是很难,但是要做到能够恰当地把握好幽默的尺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分的幽默往往会使人产生古怪的感觉,尤其面对刚开始交往的人,你滔滔不绝,笑话连篇,表现出很风趣、很有才华的样子,只会让人反感,使人觉得你过于油嘴滑舌、轻飘虚伪,喜好卖弄自己。
凡事均要讲适度,幽默亦如此。在生活中,适时适地运用幽默,才能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这在那些旨在纠正他人的幽默技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里就幽默的使用提出三个忠告。
首先是:幽默勿以讥刺他人为乐事。
苛刻的幽默很容易陷入残忍,使他人受到伤害、陷于焦虑之中。通常,讥讽、攻击、责怪他人的幽默,也能引人发笑,但是它却常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应欢乐的场面变得十分难堪。
一位中学教师到某地出差时,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一边让进屋,一边指着他手中的提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了?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讥讽的调侃,使教师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显而易见,幽默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嘲笑、讥讽,也不是为笑而笑,轻佻造作地贫嘴耍滑。幽默是修养的体现,它与中伤截然不同。幽默笑谈是美德,恶语中伤是丑行。真正好的幽默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严肃和趣味间的平衡,它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激发出来,却经常表现出心灵的慷慨仁慈。
带有嘲讽意味的幽默极易冒攻击他人的危险,而有所收获的机会又很小,下面就有一个例子:
某饭店服务员小王不爱刮胡子,多次被批评,但积习难改,于是主管找他谈话。这位主管劈头就问道:“小王,想一想,你身上最锋利的是什么呀?”小王愣了一下,掏出水果刀说:“就这把水果刀了。”经理摇头:“不见得,我看倒是你的胡子。”小王不解:“为什么?”“因为它的穿透力特别强。”(潜台词:你的脸皮特别厚。)小王反应过来以后,脸气得通红。
由于讥讽幽默的严重负效应,我们在使用幽默对别人进行批评时就要进行严格的推敲,以免使接受者产生被嘲笑、被捉弄的感觉。
第二个忠告是:恶作剧有时可以产生幽默效果,但使用时要注意分寸。
恶作剧在乍见之下,似乎并不是什么犯罪的事,但只要分析其潜在意识,就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憎恶及攻击性的心理,有时回想自己所做过的恶作剧难免冷汗直流。
有一次,一个男士在某位女同事的抽屉内悄悄地放进了一只死耗子。或许他只是想跟她开开玩笑,但结果那位女同事受到这突然的惊吓后,从此精神变得过度紧张,心情也变得长期抑郁。
过火的恶作剧很伤人。所以,恶作剧一定要限于天真无邪的玩笑才行,也只有如此才不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善意的恶作剧,幽默情趣很浓,自然能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清新的空气,让人开心;但捉弄人的不怀好意的恶作剧,不但令人生厌,而且影响人际关系。
好莱坞有一批专爱捉弄人的演员,开起玩笑来无所顾忌,令人瞠目结舌。时常有人用装有火药的雪茄请朋友抽,吓得对方魂飞魄散,这样的恶作剧虽然能让他们在紧张繁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放肆地大笑一场,却使被戏弄的对象十分不快。
笑有愉悦功能,也有惩罚功能。嘲讽的笑是典型的惩罚的笑,而恶作剧的笑正是惩罚的笑的一种形态。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恶作剧就是平时压抑的情感与欲望得到了发泄。
第三个忠告是:幽默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幽默的投资量。一句幽默的妙语可以为沟通带来契机和轻松的气氛,但是川流不息的妙语、笑语、警句、讽喻,却只能阻塞沟通。因为“幽默轰炸”通常都会导致思维紧张,使人不知如何是好。试问有谁能不间断地承受强烈的幽默呢?
幽默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在我们运用时机、地点乃至言词不当时,都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与情感。如果幽默不能为人酿出欢娱,却强加给人怨愤、痛苦,这是令人遗憾惋惜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怎样避开幽默的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