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殷红是什么 > 第1章 得麟儿陈氏喜庆 追往事萧沈艰难甲(第2页)

第1章 得麟儿陈氏喜庆 追往事萧沈艰难甲(第2页)

萧氏族人与兰陵郡流民一路南下,抵达江北兖州侨置之地广陵——自然,后来这个治所在广陵的兖州,因为南北二兖州兼置,亦称南兖州——得到驻扎于广陵,接受江东晋廷晋元帝授职的徐兖二州刺史郗鉴接纳,后经东晋朝廷恩准,渡江落脚于晋陵郡武进县。

晋陵郡本为三国孙吴毗陵典农都尉辖地,乃不设郡县之屯田开垦区,境内丘陵连绵,榛莽遍布,土地贫瘠。秦始皇南游时,曾命赭衣刑徒于此,开凿沟通浙江与长江的运河,故得名丹徒。江东历来有“生东吴,死丹徒”之说,以东吴即吴郡地理条件优越,而丹徒地瘠、土紧密如蜡故也。

晋元帝司马睿,本是西晋琅琊王,依附于在洛阳朝中执政之东海王司马越。荡阴之败后,司马越逃归封地东海,司马睿与其琅琊乡党好友王导,双双陷在邺城之中,直到成都王司马颖为平北将军王浚及并州刺史司马腾所败,挟惠帝逃离邺城,司马腾入城为冀州刺史;却又因司马腾不许贵人出城,司马睿贵为琅琊王,自然仍羁留在邺!幸王导有智计,进言与之扮作商贾主仆,方双双过关,逃归洛阳。司马越此前——于王浚、司马腾会攻邺城之前,已回朝执政,幽并二州即平北将军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腾,会攻丞相、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于邺城之事,便是司马越所谋划,居中指挥。司马睿偕王导回到洛阳,自然拜见司马越。时司马越甫得徐州,乃欲以司马睿出镇下邳,为督徐州诸军事。

时八王纷争,中原大乱,王导闻朝廷将授琅琊王督徐州诸军事,使出镇下邳,便向司马睿进言,道洛都与中原皆不可安居,惟东南宁静,可求为安东将军,兼督徐扬二州诸军事,出镇广陵,以避中原之乱。

司马越时以司空秉政。司马睿道:“司空方欲以我为督徐州,出镇下邳,忽请为兼督徐扬二州,出镇广陵,如何说法?”

王导道:“殿下请易地出镇,自须其由,我已为大王筹思之。可以徐州新定,下邳荒残,不足以镇安一州为言。若出镇广陵,兼督徐扬二州,则不但有广陵之富源,广陵之兵,亦可震慑徐州地面。”

司马睿乃向司马越呈文,以王导所教说辞,复加以自身暗昧之谦词,及司马越所了解的——他司马睿并无军事才,恐负所托,请为兼督徐扬二州,而出镇广陵。以司马睿为督徐州诸军事,出镇下邳,本以徐州新得,地方不靖,司马睿所言下邳荒残,不足以镇安一方,实为有理。司马越本为培植党羽,控制州郡,司马睿确无统御才,为其所知,遂另选将为督徐州诸军事,出镇下邳,而以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督扬州诸军事,出镇广陵。

于是司马睿便偕王导至广陵,避开了中原的战乱纷争。后以庐江人陈敏造乱,攻略建业,王导以为可乘机以平乱为由,移镇江南,以图长远,实际便是怂恿司马睿做孙权称帝江东了。司马睿岂有不从,乃上表请移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敏本是晋武帝时洛阳朝中仓部令史,一名小吏。时马隆以殿中督,即宫廷仪卫队主毛遂自荐,主动请缨,经选募,新编练一支虽仅三千人,却媲美战国魏武卒、齐技击、秦锐士的精锐步兵,以步兵与马拉战车结合之车厢阵,深入反叛的凉州绝地,居然一举击败以其悍勇鲜卑骑兵横行之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并杀之,回朝自然受赏,且以微末之资历,长为凉州首郡武威太守!陈敏受到马隆激励,便上书陈述东南粮米有余,可漕运接济缺粮之都城洛阳。朝廷许之。陈敏遂出为合肥度支,复为广陵度支,专管东南漕运之事。

八王乱起,陈敏已有根基,遂率运兵即从事漕运之兵,扯起反旗,渡江攻略建业,欲学孙策做东南之主。王导乃进言琅琊王移镇江南,以图后举。司马睿遂上书请移镇,洛都朝廷许之。于是安东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便与其张良安东将军长史王导,率府吏与扬州兵南渡,移镇至建业。

永嘉五年,并州匈奴破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流民蜂拥南下。安东将军府一边利用流民麇集江北,以抵御南下胡骑,一边也允许由中原望族领衔的有组织流民南渡至江东,以增加琅琊王之实力,为将来万一晋愍帝所在之西都长安亦沦陷,可保守江东为晋朝续命。于是,由与琅琊同属徐州之彭城大族刘氏之刘隗领衔的彭城郡流民,被安置于丹徒县。而徐州兰陵郡流民由兰陵大族萧氏领衔,被安置于武进县。二县皆新置,皆在故吴毗陵典农都尉辖地,琅琊王以此二县外加数县,设立毗陵郡。后以东海王司马越有称帝之谋,而其世子名毗,乃避讳改为晋陵郡,专用以安置北来流徙客民。因此郡耕地为官有,且多未开垦之荒野,故可由朝廷分配予流民帅,供北来流徙客民在江东繁衍生息,使之成为同属流徙而来,落脚建康,继长安晋愍帝之后立国江东的东晋朝廷一大支撑。

兰陵萧氏居晋陵武进之后,因家主为流民帅,而萧氏又是中原二流士族门第,故婚姻之际,除大得南渡二流士族如高阳许氏、范阳张氏、谯郡戴氏之流青睐,亦大得江东二流士族如吴兴沈氏,与并非士族的江东单纯武力豪族如长城陈氏青睐,多有联姻,彼此子弟之间,自然多相交游。武进与长城不远,都在太湖之滨,可舟楫往来,萧陈两家既有姻亲,萧顺之与陈喆自幼便相识,长而为好友,交情甚笃。至二人成婚为连襟,自然更进一层。

晋元帝晚年,倚重出身徐州大族彭城刘氏的流民帅刘隗,与同样出身中原大族济阴刁氏的刁协,及出身南方大族广陵戴氏的戴渊,与出身徐州第一豪门琅琊王氏、雄踞上游荆州的大将军王敦抗衡。刘隗以为麇集江北广陵、江南京口,及已由朝廷安置于晋陵郡的徐州流徙客民可用,遂进言引用流民帅,以增强朝廷武力。

之前兖州流民帅郗鉴,已让元帝见识了流民帅的实力。郗鉴由元帝授职为徐兖二州刺史,镇守由故吴都建业改名之东晋都城建康的江北门户广陵,胡骑便不敢轻易南下临江。此番所倚重的流民帅刘隗进言,元帝便感慨道,“流民帅若皆如卿,如郗道徽,乃儒学世家志节高尚之士,则岂止可用,直可倚为国之长城也!”

郗道徽即郗鉴,道徽其字,乃高平金乡县人士,汉末司空郗虑曾孙,家世儒学。刘隗以元帝许用流民帅,便梳理了一番他作为徐州大中正所掌握的徐州大族子弟,将包括时年十九之兰陵萧氏家主之子在内的徐州大族流民帅子弟,统统举荐为孝廉。其中有的家世儒学,如刘隗自己的家族彭城刘氏,便举荐其子弟为秀才。秀孝——秀才与孝廉,好比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那时的科举功名,一旦获得,也就有了被朝廷授官的资格。

后来,元帝之孙成帝甫即位时,因执政的帝舅庾亮处置不当,招致历阳内史苏峻反叛。苏峻率军顺流东下,攻入都城建康,迁成帝于石头城,一时控制了朝廷。后苏峻虽被同样顺流东下的荆州刺史陶侃、江州刺史温峤联袂平定,但不曾亲到前线的苏峻同党——鼎鼎大名的豫州刺史祖逖之弟,继其兄为刺史,盘踞淮南寿春的祖约,却闻苏峻败讯而狼狈北渡淮河,臣服于建立后赵国的羯人石勒,留下了苏峻之乱的遗患。后虽包括祖约在内,随军在祖约麾下的全部范阳祖氏族人,皆为石勒屠杀——惟留祖约已故长兄祖纳一子,因其过继为祖逖之子,而石勒敬仰祖逖故也——但在石勒灭祖氏之族前,祖约领其旧部,时时骚扰淮上,甚至劫掠至淮南。

晋廷实力寡弱,不得已乃命在朝为官之徐州大中正,举南渡后居晋陵武进之兰陵萧氏家主族子萧整为孝廉,随即授职为淮阴令,而不给一兵一卒,用意就是想萧整率家兵部曲,赴晋赵边境为国效力,抵抗后赵与为羯作伥之祖约。萧整时年二十,在家族支持下,率萧氏家兵部曲,自负资粮,自江东晋陵武进县,远赴汉初三杰中因萧氏先祖萧何发迹的韩信当年所居之淮阴,为晋廷守起了边防。晋廷为表彰萧氏,遂于武进县设立南兰陵郡与南兰陵县,以使兰陵萧氏之人与来自兰陵郡之流徙客民,皆能在南兰陵落籍为白籍客户,作为朝廷兵源所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整二子,长名儁,幼名鎋,时皆幼儿,至此举家迁徙,皆离了江东可安居之地武进,北渡长江,与整所率萧氏宗族中青壮及部分兰陵南渡乡党,远戍淮阴。其时南渡未久,北来之流徙客民,大抵都还存着打回老家去的热望,萧整与后来长成的萧儁、萧鎋父子仨,正是其中的热忱者。只不过朝廷一直不肯北伐,身为流民帅的萧整势单力孤,只能在淮阴望中原兴叹。

就这样十数年过去,到了晋穆帝永和五年,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大乱,光复中原出现可乘之机。之前成帝、康帝时,庾亮、庾冰兄弟以帝舅辅政,尤其庾亮专权,大受诟病。穆帝即位时年仅两岁,褚太后临朝听政,其父褚裒为避嫌,拒绝以外戚辅政,自请出镇京口。至此晋廷闻石虎死,遂加褚裒征北大将军,使其节制徐兖二州,以北府兵命将出师北伐,规复中原。

时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蜂拥南下,褚裒所遣将接引不及,大批流民于彭城以南之泗口——泗水入淮之口,为后赵司空李农追及,为北骑所迫,入水死者二万人。晋军北伐前锋,亦为李农所败。褚裒命全军撤回,上书自责,旋以忧死。晋廷首次北伐,遂告失败。萧整虽上书朝廷求效力,朝廷亦命其受褚裒节制调遣,然褚名士,信不过流民帅,虽京口北府兵亦由徐兖二州流民改编,褚亦以为不得已而用之,遂未从萧整之请,惟令其待命淮阴。至此北伐失败,萧整闻泗口流民惨死之状,扼腕叹息。

此后永和八年,扬州刺史王述用羌豪姚襄为北伐前锋,却未及晋廷台军出师,姚已反叛,述亦以忧死,北伐夭折。翌年,永和九年,为宰相会稽王司马昱引用的名士殷浩,才再次主持了晋廷的北伐,使萧整已过而立之年的长子儁,与弱冠之年的幼子鎋,兄弟两个,终于可一展光复中原之抱负。

永和九年以前历次北伐,除永和五年褚裒以征北大将军带徐州刺史,趁后赵国主石虎死,而以北府兵北上淮泗,接引南下流民,试图恢复徐兖二州失土的一次,皆非朝廷主持,而是由地方实力派发起。如东晋开国之君元帝时唯一北伐,即由豫州刺史祖逖主持。祖逖出身大族范阳祖氏,幽州范阳郡遒县人,率幽州流民南渡,初居建康,后以麾下屡掳掠,遂迁京口。元帝无力北伐,祖逖一再请命,乃命为征虏将军、豫州刺史,然不给资、粮、兵、仗,惟允其自募。祖逖遂于京口张榜募兵。

萧整族父某以武进县尉入晋陵郡城丹徒县京口城办事,一见大喜,便回乡辞官,率宗族、乡党应募。数月后,祖逖拜表辞行,率其幽州流民军与在京口所募大抵为徐州人之二万将士,渡江北上。

祖逖率萧整族父某等将,偕二万人渡江之际,至江中流,逖于船头击楫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时群情感奋,气势如虹。

至于合肥,旋攻取寿春,复沿淮东进,屯于淮阴。祖逖传檄淮北,河淮间豪杰响应,一时中原皆复属晋,诸豪杰流民帅,皆惟祖逖马首是瞻。河北赵王石勒震惧,乃修范阳祖逖父母之墓,遣使与逖通好。如此数年,祖逖为江东晋廷之江北长城。当彼之时,微祖逖,石勒未必不能骎骎然南下,江淮之间,恐无复晋土!惜江东晋廷不能使实力居南夏之冠的荆州,偕豫州共举北伐,遂使石勒,终于祖逖死后坐大!而镇守武昌、控制荆州之大将军王敦,尚居上游窥视晋廷,有觊觎大位之心。祖逖为防王敦东下,遂留萧整族父于淮阴镇守,自率大军还镇寿春,分军镇守合肥,王敦遂终祖逖之世不敢造次。

永和四年时,秦州略阳郡临渭县氐酋苻洪,受命于临终之际面临被杀太子东宫高力反叛的后赵主石虎,率其所领临渭氐人与秦雍氐羌之众,扼守位于黄河淇门渡之枋头城寨,以拱卫赵都邺城。翌年石虎死,诸子争位,河北大乱,苻洪便上表江东晋廷投诚,获封略阳公、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苻洪已年老,便又为其世子苻健求职。晋廷闻苻健文武全才,乃以之为冀州刺史、都督河北诸军事。

永和六年,苻洪为后赵降将麻秋于酒宴上毒死,临终嘱咐苻健回归关中建国。其时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乱仍在继续,而石虎养孙汉人冉闵已控制邺城,颁布了杀胡令,邺城内外河北胡人死逃殆尽。惟石虎之子石祗仍据后赵旧都襄国,与冉闵为敌,不久亦败死。

此期间河北冀州、并州,河南司州、豫州,东方青徐兖三州,皆大乱不已,然东晋实力寡弱,不能趁机光复中原。苻健遂乘乱率部离开枋头,西入虎牢关,复西北至壶关。时汉人军阀张平据并州,河南有诸服从冉闵杀胡令的原后赵汉人将领,苻健身为五胡之一的氐人,所率亦多是秦雍氐羌,要自河洛或上党河东之地入关中,可谓前途多阻。

苻健乃分兵两路,一路自领,一路付其侄苻菁,临别泣道,“汝祖托愚叔我以族人部众,嘱我归关中建国。今天下大乱,沧海横流,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我若不幸不能入潼关,汝必率所部渡蒲津入冯翊,进取长安!”于是苻健、苻菁叔侄各领兵西进,双双经苦战,苻健入潼关,而苻菁于蒲津渡河,进占冯翊,两支人马数月后合力击败占据长安的汉人杜洪,一统关中。苻健乃以长安为都,建国称帝,国号秦(史称前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