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头禅露出大秘密
口头禅是人们在面对意外,或为突出当时的情绪所说出的话语,简洁明快,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口头禅。通常一个人有一个口头禅,但也有的人有好几个。这些语言习惯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只要留心,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口头禅”中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俗话说“闻其言可知其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从某个人说话时所使用的词语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强烈。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强,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经常使用流行词汇的人,热衷于随大流,喜欢浮夸,缺少个人主见和独立性。
经常使用外来语言和外语的人,虚荣心强,爱卖弄和夸耀自己:
经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还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的人,自信心很强,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经常使用“这个……”,“那个……”,“啊……”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是个好好先生。
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经常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自以为是。
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不是软弱无能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强调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应该指出的是,经常把“我”字挂在嘴巴上的人,并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只是比较天真的表现,企图强化自己的存在。与这样的人交往,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自己有这种习惯,就应该锻炼自己个性,使自己很快成熟起来。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惟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这样,结果往往会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
经常使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命令式词语的人,多专制、固执、骄横,但对自己却充满了自信,有强烈的领导欲望。
经常使用“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之类词汇的人,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不独断专行,能够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反过来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经常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多思想比较单纯,爱意气用事,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有点让人捉摸不定。
经常使用”绝对“这个词语的人,武断的性格显而易见,他们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人往往比较主观,而且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很多想法是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是难以成就大事的。这种喜欢说”绝对“的人,大多有一种自爱的倾向,有时他们的”绝对“被人驳倒之后,为了隐瞒自己内心的不安,总要找一些
理由来加以解释,总想让自己的东西被人接受。其实,别人不相信他们的”绝对“,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绝对“。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而强撑着。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只能自己是主角,自己发挥。但对他人却缺少耐性,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常说”所以说“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以聪明者自居,自以为是。他们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并有鄙视他人的心理。说话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心情,因此对方常会为了他们这种随意践踏他人的态度而受到伤害。但是如果多了解他们一些,你就知道其实要和这类型的人相处并不困难。因为他们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渴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见识广博,什么都懂“,所以如果想和他们友好相处,只要在这一点上多忍耐担待一些就行了。
嘴边常挂着”对啊“的人会算计。他们不是属于自我意识强烈的类型,个性表现上也不强烈,更不会勉强别人照着自己的步调走。他们比较能体会别人的心情,不会硬要别人凡事都必须顺着自己的意思来做。实际上,他们并非发自内心谦虚地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之所以常常将”对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和别人相处融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圆融、顺利而已。一般而言,这类型的人认为,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一些无伤大雅、不影响大局的小事,可以尽可能地去配合他人的步调,无须事事斤斤计较,而引起不必要的摩擦。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而且自己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物。比起老是用对他人品头论足、愤世嫉俗的态度与人相处,这种可是简单快乐多了。
另外,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缺乏坚强的意志。有些人,说话时没有口头禅,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地改掉了,这显示出一个人意志力的坚强和追求说话简洁、流畅的精神。
若想通过口头禅更好地观察、了解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如何,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认真地揣摩、分析,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哭笑是人的心声
在人际交往中,哭声、笑声,声声入耳,众多冗杂而各具特色的声音是否引起过你的思考?它们与个人心理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公元前6世纪,郑国有一位宰相,名叫子产,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由于公布成文法而著名的大政治家。下面所说的故事,就是他因为女人哭声怪异而断的一件案子。一天子产坐在马车上巡街,忽然听到一个正在办理丧事的棚里,传来女人的哭声,子产于是命令马车停下,倾听了一会之后,他召来捕快:“把正在哭的女人带来,严加审查。”捕快遵命带人前来,严加询问,果然审查出这女人是个杀夫凶手,故意在丧礼上假装痛哭。后来,有人问起子产如何发现其中有诈?他回答说:“哭声分好几种,一般人在亲友遭遇不幸的时候,难免伤心哭泣,尤其在发丧的时候,更会失声痛哭,不过仔细辨别的话,哭的声音是有不同的。哭病人的声音通常是抽抽噎噎,而哭死人则往往号啕痛哭,但我所听见的哭声,悲伤的成分少,恐惧的成分多,所以引起了我的疑心。”
笑是一种缓和矛盾、协调关系的“润滑剂”。对心理学家而言,笑也是一件严肃的事,因为笑能透露人的性格。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卡恩博士研究笑的学问多年,她把笑分出类型,并以此来识别人的心理:
吃吃笑。这是一类乐天派的人,对生命的展望充满活力。他们严以律己,富有创造性,想象力丰富,而且具有高度的幽默感。卡恩博士说:“你是一个爱好欢乐的人,喜欢看到好笑的事被夸张。”
呵呵笑。这是深深地从肚子里出来的笑,显示这个人是并不自卑保守的,性格开放,愿意冒险,能抓紧机会。卡恩博士说:“人们喜欢你,因你可以令人开心,而你亦喜欢与人相处。”
格格笑。这是一种高声的笑,往往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也能听到。卡恩博士说:“你这笑声是显示你不束缚自己,你是那种天生就是聚会的灵魂的人,你喜欢讲笑话,当你面临一个问题时,你勇敢也很有办法。”
大笑常见于当事人十分开心的时刻,这时上下门牙都暴露出来,而且发出朗朗笑声,人们发出这种笑声时,大多数心情激动愉快。如哈哈大声,有时可能是表示一种“高兴”有时也可能是一种“不祥之兆”。
捂着嘴笑,可以是“不好意思”,也可以是“惧怕某人的威严”而不敢放声大笑。
直愣愣地笑是“傻乎乎”人的一种特征,含着泪笑,既可能是“激动”时的一种表情.又可能“有苦难言”的一种流露。
偷笑是很低的笑声,也不长,有时别人未必听得到。卡恩博士说:“这显示你常常看到一件事情的有趣一面,而别人未必看得到。别人喜欢你,因为你容易相处,甚至发脾气。”
鼻笑是从鼻子里哼出来的,因为你要忍住笑,便忍进了鼻子。卡恩博士说:“你倾向忍笑显示你为人怕羞,不想让他人注意,你同时也是谦虚体贴的,喜欢按本本办事,你很重视他人的感觉,而他人也会喜欢你的细心。”
从腹腔发出笑声,是身体状况极佳才有的笑声,平常若这样发笑必是体力充沛者。不过这种笑声带有威压感,会震慑他人,因而使人心生警戒。女性若有是这种发笑,一般是属于领导型人。
干笑的人没有完全发笑的笑声。这种人以笑声掩饰内心的牢骚,心浮气躁或身体疲倦时也会有这样的发笑法。发出银铃般笑声的人是好奇心强凡事都想一试的性格,非常渴望博得周遭异性的好感,而这种心态随时表现在脸上;情绪有高有低,愉快与郁闷时的落差极大。这也是因为笑声是由内心控制的缘故。
普通的笑。这一类笑平常,不特别,不会太大声,显示这个人喜欢群众。卡恩博士说:“你很努力但不争功,你很有耐性,心地好而可靠,是一位非常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