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有智力,但智力有高低。善谋事者,智力可堪一绝,无人能够匹敌。当然,善用智力者,总会避开武力,而把棋子下到对方的要害中去。孙子兵法说谋事靠智,察势求变,四处探测,把自己要策划的每一步都设计得精妙绝伦,故能胜人而无敌。这是一种比智而不比武力的体现。
智慧是成功的资本,它可以确保你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不迷途、不失手。拳头可以打烂人,但是靠拳头收拾人不是最高明的掌控术,只有靠才智服人,才能赢得众人一片心。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这种成功的结果,皆源于智慧的力量。
1。智慧是一种资本
《孙子兵法》总共十三篇,从始计篇到用间篇,无处不体现着智慧二字。可以说这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在这里有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智慧积淀。它道出了战争的禅机,以运筹帷幄的智谋料敌,凭诡变无定的手段制胜,并强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尽各种条件为己用,以收事半功倍的奇效。自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给予《孙子兵法》高度的评价。
春秋时期的鲁卿大夫穆叔曾言,做人当有“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纵观古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伟人,能达此中一、二项者已堪称圣贤级的人物;能三项兼而有之者,恐舍兵家之集大成者孙子外再无旁人。讲立言,众所周知,一部《孙子兵法》十三篇,乃“百世谈兵之祖”、“武经七书之冠”;论立功,他提三万之众,驰骋千里而天下莫当;看立德,《孙子兵法》首篇即点出了为将要有“智谋、诚信、仁爱、勇敢:严明”之武德。孙子有此“三不朽”,世人罕有其匹。法国的皇帝拿破仑说:“我要是早日见到《孙子兵法》这本书,我是不会失败的。”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的评论是:“如果人的一生只读一本书的话,那应该是《孙子兵法》。”近来刘兆基在《孙子兵法说什么》一书中提到“孙子兵法非常牛”。是的,我想读过《孙子兵法》的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虽然《孙子兵法》只有6074个字,但是隐藏在这6074个字后面的奥秘却是说不尽也道不完的。
《孙子兵法》至今仍备受众人重视,是因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法,学会竞争的学问,掌握处理人世百态的策略手段,找到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它可以应用于政治斗争、外交谈判、经济管理、商业活动、领导决策、体育竞技等所有对抗性矛盾存在的领域。也就是说,它是隐藏幕后的政治计谋、决胜千里的军事战略、大小博弈的商业智慧、事半功倍的做事方法、出入局中的人生规划……
孙武用78个“知”字,告诉我们“知”是作战的前提,是胜利的基础。孙武崇尚力量,但他却认为还有比力量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智慧!
小孩能斗过狗熊吗?可能斗得过,也可能斗不过。这就全看小孩是智斗还是力斗了!
一个小孩在山上种了一大片苞米。等到苞米快要成熟的时候,被狗熊发现了。于是,狗熊钻进苞米地吃了个大饱,还糟蹋了一地。
小孩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苞米就这样让狗熊给糟蹋了,很伤心,于是孩子就找狗熊去讲理。谁料狗熊听完小孩的控诉却满不在乎地说:“你的苞米是让我给糟蹋了,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小孩说:“我要你赔。”
狗熊说:“我若是不赔呢?你能把我怎么样!”
小孩生气地说:“那我就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狗熊听后,大笑着说:“我劝你还是省省吧,我有的是力气,你是打不过我的!”
小孩眼睛一亮说:“我只听人们说狗熊傻,却从没听说过狗熊有力气。”
这下狗熊火了,它对自己的力气可是很有信心的,可眼前这毛头小子竟然不相信,于是狗熊指着一块磨盘大的石头说:“等我把这块石头扔到山下去,你就知道我是不是有力气了。”
狗熊一口气背起了大石头,还故意在草地上走了一圏儿,然后顺着陡坡把石头扔下山去。大石头发出隆隆的巨响。狗熊得意地哼了一声。
小孩可不理这些,接着说:“背石头不算力气大,能拔下一棵树才算。”
“那你就等着瞧吧!”
狗熊说着,吭哧吭哧地拔起树来。费尽了吃奶的力气之后终于把这棵树给拔了下来。然后,神气地看着小孩。
小孩看见狗熊拔下了树对它说道:“你能把树拖到前边的湖里去吗?如果你能把树扔到湖里,让它像船一样漂起来,我就服你了。”
狗熊真的把大树拖到湖里了。可是,这时的它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站进湖里以后,本想爬到岸上来,却“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孩子趁机跳过去,揪起狗熊的耳朵,把它的脑袋撼到湖里,灌了它一肚子水。
终于狗熊求饶了,并答应了小孩的要求,给小孩赔偿,而且自己还充当一头牛,给小孩拉犁,帮忙种地。
智慧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相当微妙的品质,我们很难精确地对其进行定义,而且这种品质很难通过后天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但是,对那些渴望迅捷地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并取得成功的人来说,这种品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有人说:“智者因为常常用心而智,愚者因为不肯用心而愚。所以人生而智时,不得矜于智而忽略了用心;生而愚时,不得拘于愚而怠慢了用心。”又有人说:“学习于书本的人,因书而智慧;学习于实践的人,因实践而智慧;求教于人的人,因他人的教导而智慧;学习于外物的人,因外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
总之,处处都隐藏着智慧,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得到它。而一旦我们拥有了智慧就如同太阳照耀在天地间,永远光明、永远存在。生命有衰老死亡,智慧却永恒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上帝给我们每个人以充沛的力量,睿智的头脑,只要你充分地开发,它就能为我们做很多事情。
2。动脑先于行动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在这里孙武强调战前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用兵之道,谋划在先。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在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这些谋划是分不开的。事实上,谋划和胜算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谋划得当,胜算才会更高。因此,孙子在其兵法中总结出了“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
“行成于思气在战争中,一个优秀的谋略家足可抵得上成千上万的将士。他虽然没有将士的勇猛,没有将士的膺力,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却能凭借智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取大。而且,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都证明了,成功的战例无不是谋略家智慧的杰作。他们用自己的智谋与智慧精心策划了一出又一出的戏,然后让担当剧中角色的将士去演出。
对于现今的我们,思为行之先,只有敢于提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人生理念,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使自己保持领先的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黄仲涵从开始时的单一经营制糖业,经进一步思考后,扩大到经营甘蔗种植业,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就是很好的证明。
黄仲涵是印尼建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是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华商。黄仲涵继承父业后,不满足于”建源栈“的商贸业务,想开拓有较大发展前途的经营领域,形成”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黄仲涵经过周密的研究和思考,认为爪哇岛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是种植甘蔗的天然地区,而且印尼华侨经营蔗糖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时已誉满南洋,于是他决定投资经营甘蔗业。他吸收历代华侨的制糖经验,从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地推进自己的计划:一是大面积种植品质优良的甘蔗;二是兴办机械化和电气化的糖厂,形成”一条龙“蔗糖生产线。这样一来,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成品,再到他的”建源栈“销售,形成了”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这就使他从事的经营从一开始就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
为了保证他的”一体化发展“经营模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他十分重视技术进步。他想方设法购进国外最新设备,千方百计聘请德国的技术专家,请专家向工人们讲授新机器的操作方法和新的甘蔗收割法;他精心选派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华侨青年到西欧去学习操作和修理新式机器的技术知识。这些有力措施,使他的甘蔗园和糖厂率先实现了全面电气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