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高效沟通技巧培训心得 > 第六章 与同事沟通创造共赢的和谐局面(第4页)

第六章 与同事沟通创造共赢的和谐局面(第4页)

别在同事间随便议论自己的领导

不要把任何人都当成朋友,更不要在办公室议论自己的上司,说不准你的身边就有上司的底线,什么时候为自己埋下了一颗“炸弹”都不知道。

许多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闲暇的时候喜欢议论他人,尤其是谈论你的上司。但是千万要记住,议论也要分场合和对象。在午休时,或是在闲暇的时候与同事聊天,不注意说了关于上司和公司的坏话,说不定就会被谁听了去。结果传到了上司的耳中,上司对你的态度就会有很大的转变。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祸从口出”。所以,和同事不能议论上司,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同事之间的相处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发一些有关上司的牢骚,也是不明智的行为。

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勉励、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关系非常好的几个同事聚在一起喝酒,谈论的话题总是有关公司和上司的,总爱发表一下对公司或上司的意见或不满。

在工作过程中,因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处理的方式难免有差异,对上司所作出的一些决定有看法,在心里有意见,甚至变为满腔的牢骚有时也是难免的,但就是不能到处宣泄,否则经过几个人的传话,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会变调变味,待上司听到了,便成了让他生气难堪的话了,难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你在同事间议论上司的话传到上司耳中,那么就算你再努力工作,有很好的成绩,也很难得到上司的赏识。况且,你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很容易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这些因素都会对你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直接找上司,向其表示你自己的意见,当然最好要根据上司的性格和脾气用其能接受的语言表述,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作为上司,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对你也就多些信任。这比你处处发牢骚,风言风语好多了。所以议论上司不是一件你该做的事情。

有时候,可能把一个同事当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在对他人不满时,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但你是否想过,当你快乐地向他倾诉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他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到时候自己是怎么吃亏的都不知道。

王小姐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还是几年前的事,那时她在部队当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时常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极端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巴结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那时王女士还很年轻,听到这些事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战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了。没想到,她的那位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王女士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干她的老本行了。

看看王小姐,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听到同事议论领导时,首先应以善意的态度劝告他们不要背后议论领导者,不要扩大议论的范围,更不要以讹传讹,有意或无意地贬低领导或损害领导的形象;其次应尽量回避对领导的议论,不得已作评价或说明时,也只宜点到为止,不要主动挑起话题,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在这个问题上,自己要有主见,要有一种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那种以为同事在议论领导时只有随大流参与其中,才能与同事搞好关系的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生活中总是少不了爱说别人坏话的人,尤其是对领导,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背后闲谈,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哪个领导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人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的就绝对不要乱说。

刘丽是一个性格十分开朗的女孩,来到新单位没多久,就成了办公室里的“开心果”。一天,她和同事下班回家,看见上司的车里坐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第二天,刘丽就在办公室大声公布了她的新发现。两天以后,上司把她叫到办公室,告诫她以后在上班时间少说与工作没有关系的事。刘丽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办公室,叫她伤心的是,没有一个人过来安慰她。后来,刘丽逐渐发现,其实办公室里除了她,别人几乎很少说与工作无关的话,更别说提及别人或自己的私事了。这样一来,只要刘丽不开口说话,办公室里几乎是死气沉沉的。刘丽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之间的关系那么冷漠,处事都那么小心谨慎。

防人之心不可无,说话必须看对象。有的人本身就是领导者的“红人”,他们与领导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面前非议领导,岂不是自投罗网?有的人自私自利,专门搜集同事对领导的不满,然后在领导面前请功邀赏,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对付这种人的办法唯有装聋作哑,不让他抓住小辫子。

总之,不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同事间随便议论领导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还是不随便议论为上策。

办公室里有些话不可乱讲

办公室是闲话的滋生地,工作间歇,大家很愿意找些话题来放松一会儿,为了不让闲聊入侵私域,最好有意围绕新闻、热点、影视作品谈天,避开个人问题,以免惹火烧身。

在办公室里要做有心人,有些话不可乱讲,否则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那么你知道哪些话在办公室里是不能随便说的吗?

(1)家庭收入。

性格直率是受人欢迎的,但这种坦率也是有一定原则的。坦率是要分人和事的,从来就没有不分原则的坦率,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分寸。就算你刚刚新买了别墅或利用假期去欧洲玩了一趟,也没必要拿到办公室来炫耀,有些快乐,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并不好,因为容易招人算计。

据一家媒体报道,一对中年夫妇,常年购买彩票。但一直未中过大奖。这天,夫妇俩突然传出说他们重了大奖,而且中奖钱数达到了上百万。邻居们对他们中奖羡慕不已。一天晚上,在夫妻二人睡熟之后,一窃贼偷偷潜入他们的房间,开始翻找中奖的彩票。在夫妻发现窃贼后,窃贼不顾一切,杀害了这对夫妇。当警察在审问窃贼时,他说:“我是听了他们说中了大奖才去行窃的,那么一大笔钱谁会不心动呢?”

无论是穷还是富,都不要太张扬了,如故事中的那对夫妇,不就是因为炫耀自己的富有而葬送了生命吗?

(2)同事的工资问题。

很多公司不喜欢职员之间打听薪水,因为同事之间工资往往有不小差别,所以发薪时老板有意单线联系,不公开数额,并叮嘱不让他人知道。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手段,用好了,是奖优罚劣的一大法宝,但它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容易导致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会掉转刀口朝上,矛头直指老板,这当然是他所不想见的,所以对“包打听”之类的人总是格外防备。

小王是公司里的一名普通员工,他认真工作,任劳任怨,深得老板的信任。在这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老板给他多发了200元的辛苦费。当然,这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公司里有个同事小李,每次发工资,他都好打听别人的工资情况。这次也不例外,他来到小王面前,笑呵呵地说:“这个月给你发多少钱啊?”小王笑了笑说:“大家都一样,以前多少还是多少。”小李见小王不说,就说:“这个月老板还真可以,多给发了200快钱的辛苦费。”小王一听,脸色顿时就变了。因为老板在给他发工资的时候说过,只给他辛苦费了,因为他比其他人卖力,老板这不是在捉弄自己吗?从此,小王的工作不如以前卖力了。小王的一举一动被老板看在眼里,找他谈话。小王说:“为什么给大家都多发辛苦费了,你却说只是给我呢?”老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公司里除了小王,其他人根本没拿到什么辛苦费,都是小李为了套小王的工资情况自己撒的谎。最后,小李被老板开除了。

如果你碰上有这样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当他把话题往工资上引时,你要尽早打断他,说公司有纪律不谈薪水;如果不幸他语速很快,没等你拦住就把话都说了,也不要紧,用外交辞令冷处理:“对不起,我不想谈这个问题。”有来无回一次,就不会有下次了。

(3)私人感情生活。

职场上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自己的感情问题,轻易不让职场中的人涉足,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竞争压力下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无论失恋还是热恋,别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更别把故事带进来。办公室里容易聊天,说起来只图痛快,不看对象,事后往往懊悔不迭。可惜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把同事当知己的害处很多,职场是竞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他知道越多越容易攻击你,你暴露的越多越容易被击中。

比如你曾告诉她男友跟别人好了,她这时候就有说头:“连老公都不能搞定的人,公司的事情怎么放心交给她。”职场上风云变幻,环境险恶,你不害人,同时也不得不防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先开口打听别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听。

不谈论个人的私事,也别议论公司里的是非短长。别以为议论别人跟自己没关系,殊不知,用不了几个来回就能绕到你自己头上,引火烧身,那时再逃跑就显得被动了。

(4)雄心壮志。

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显然滑稽,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作异己。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2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你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对立面上。

因为雄心壮志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又何必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上司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这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就算韬光养晦一点儿也没什么不好,有能力的人应该表现在做大事上,而不是放在大话上。不乱说话不等于不说话,一定要分场合。谈公司里的事情最好在比较适合、公开的场所,比如部门主管征询意见时,你不说就不妥,或者开讨论会时,该发言就不能闷着,老不说话老板以为你没主意,但私底下的闲话少,麻烦也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