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因为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但是,美国军队只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里,却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此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需要尽快地获得与他合作的机会。一个名叫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曾从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因此罗文被人们奉为美国的英雄。
看过《致加西亚的信》的人也许会觉得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只是一环扣一环地前进,因此认为把罗文说成英雄有点言过其实。但就是因为罗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信送给加西亚,才使美国赢得了战争。踏实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都只前进很短的、不为人觉察的距离。然而“突然”的成功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能屈能伸,方为“大龙”
据科学家考证,有一种生长在马达加斯加的竹子一亩花期过后的种子可以高达50公斤。但开花结籽却要等100多年。竹子开花的时间因品种而不同,最短的也在15-20年,但这种品种的数量很少,大多数品种都在120-150年开花结籽一次。这种奇特的生理现象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研究出来的结果却是简单而理性的:为了它的种子不被吃掉。喜欢吃竹花竹籽的动物很少有活得过100年的。竹子为了一次开花结籽要等100多年,100多年的对一切的无动于衷。这种默默的忍耐造就了生命的完美。同时启示我们忍的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意思是让我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要一味使用莽劲去碰壁,即应该分析局势,做出某些以退为进的决策。
“忍”是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古语有,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能刚能柔,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一个人如果千苦可吃,万难可赴,能忍住岁月的考验,那么即使不是英雄也会忍成英雄的。
韩信能够忍胯下之辱,最后成为诸侯。但是,能够以忍求生,图谋大业的人还应该算是越王勾践。
他自己非常明白,目前的情况只有忍辱,才有可能日后东山再起,如果不忍,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勾践做越王的时候,吴王阖间来攻,勾践打败了阉间,吴王夫差继位。为了替父报仇,他丝毫没有懈怠,经过两年的准备,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伯的副将,倾国内全部精兵,打败越国,勾践走投无路,后来走伯的门路达成了议和。
议和的条件是,勾践和他的妻子到吴国来做奴仆,随行的还有大夫范蠡。吴王夫差让勾践夫妇到自己的父亲吴王阉间的坟旁,为自己养马。那是一座破烂的石屋,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一直在这里生活了3年。除了每天一身土,两手粪以外,夫差出门坐车时,勾践还得在前面为他拉马。每当从人群中走过的时候,就会有人嘁嘁喳喳地讥笑:“看,那个牵马的就是越国国王!”
勾践由一国之君变成奴仆,忍了,到为人养马倍受奴役,忍了,勾践最能够忍的一点就是尝吴王的粪便。吴王病了,勾践为表忠心,在伯的引导下,去探视吴王,正赶上吴王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不久将会痊愈。这件事在吴王放留勾践的态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许是勾践真的懂得医道,察言观色能看出吴王的病快好了;或许是勾践有意恭维吴王;或许是上天垂青勾践,总之,吴王的病真的好了,勾践此时已彻底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吴王见勾践真的顺从自己就把他放了。
勾践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忍辱的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不排除勾践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国,就其这种行为的确让人自叹不如。纵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忍,是极其恭顺的忍。而他之所以会强忍着这所有的一切屈辱,为的就是日后的崛起。勾践的性格高明之处就在这里,面对一切屈辱,从容自若,因为他自己非常明白,目前的情况只有忍辱,才有可能日后东山再起,如果不忍,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这似乎与中国传统的大英雄,大丈夫有些相背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誓可杀不可辱”这些都是那些宁死不屈、誓死不降的英雄们的赞语,这些固然让人赞叹。但中国还有一句教人处世的俗语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位顶天立地的西楚王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深思,乌江岸边,乌江亭长热情的招呼他:“江东虽小,足可够大王称王称霸,日后也能干一番大事业。”而项羽是个宁折不弯的汉子,哪肯过江呢?自刎身亡。也许项羽过江后楚汉相争会是另一番结果,也许他能一统天下,虽然这些都是也许,但我们不能否认项羽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可有些时候也的确需要这些英雄人物忍一忍,然后设法再重新崛起。
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其结果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勾践坚韧能忍是为了灭吴兴越,忍到一定程度总有爆发的一天,如果一味的忍下去,则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勾践终于忍到该向吴国发难的时候了。结果正如勾践所愿,一战便把吴军杀得大败,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践了,而是吴王夫差。夫差也想像当年勾践向自己称臣为奴一样,打算投降勾践,勾践很可怜夫差,想答应夫差的请求,但被范蠡劝住了,最终吴国灭亡了,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当时中原的几个大诸侯国,都处于低潮,不少小国投降了勾践,于是勾践俨然成了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勾践终于一吐胸中二十多年的压抑。坚韧不屈的性格,忍辱负重的精神造就了春秋末代霸主。
从勾践的称霸之路来看,坚韧,能挺住困难是他成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一个强手如林的世界里,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低调的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凡能忍者,必定志向远大。凡志向远大者,必定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而忍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综观历史,能成非常之事的人都懂得忍的意义。
而在生活中,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会招惹是非。所以,低调做人心计学提倡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因为,忍一时之疑,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遇事三思而后行,把忍放在心头才是上策。
承认自己不是“完人”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对自己的欠缺总是耿耿于怀。
其实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生命都有欠缺。
有人薪金丰厚、月入数十万,却因劳累过度而患病;
有人才貌双全,事业发达,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
有人看似风光,却只是昙花一现;
……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你要宽心接受,体会到生命中的缺口,不是伤口,而是一扇门,一页窗……
没有苦难,我们会不知甘甜,没有沧桑,我们不会长大。
人生不会太圆满,残缺一样能流光溢彩。
如果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再去与人作无谓的比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们都在寻求完美,可是完美空间是什么呢?
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个圆被切去了很大一块三角,它想让自己恢复完整,没有任何残缺,于是四处寻觅失落的部分。因为它残缺不全,只能慢慢滚动,所以能在路上欣赏野花,能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只能把它们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残缺的圆找到了一块非常合适的碎片,开心得很。把它胡乱地拼上,开始滚动。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但它却发觉因为滚动太快,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于是它停止了滚动,把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又慢慢地滚走了。
人往往在有所失去的时候,特别盼望能够回复完整。其实,心中满怀希望和期待并不糟,它会让你懂得珍惜和感恩,使你受益一生。
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遗憾,勇于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坦然的人,可以说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