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会做人你就赢了电子书 > 第五章 处世有道投人所好(第3页)

第五章 处世有道投人所好(第3页)

布克为此专门举行了一个庆祝晚会,并在晚会上把李明介绍给了她的父亲。尽管她父亲同在佛罗里达州的任何公司都没有直接联系,但作为律师,他在那里的律师圈子里是很有声望的。

不久之后,通过布克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李明找到了佛罗里达州一家职业介绍所的总经理。在那位总经理的热情推荐下,李明终于如愿以偿,不仅顺利调到了佛罗里达州,而且得到了一个十分满意的职位。

从以上这个事例可以发现,我们应该广泛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并充分发现和发挥每个人的特殊价值,使不同的人际关系都能给自己带来帮助。

人际关系之所以影响力巨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可以避免个人价值在人力市场中处于被人“待价而沽”的尴尬劣势,提高个人做选择的决定权。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职场中工作超过5年以上而需要换工作的人中,依靠人脉资源调动工作的超过了70%。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你与配偶的关系如何,决定了你与子女的关系,而家庭关系给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定下一样的模式。同样,我们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

在我们中国,人脉资源更为重要了,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吧。如果你的人脉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当你有喜乐尊荣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当你有事需要帮忙时,有人为你铺石开路,两肋插刀,你就能感到人脉的力量!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兴衰成败源于人脉。

广结人缘,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制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管什么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离不开与别人交往合作。

张平在一家大公司做销售经理,两年后他辞了职,提出的惟一请求是:允许他继续使用公司配备的手机号码。“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人脉是我惟一的资源。如果换了手机号,原来的朋友、客户很可能找不到我,那我就真是一无所有了。”张平这样说。

多年来,张平以“人脉”和政府关系为资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赢得丰厚的回报。

张平辞职后,摇身一变成为某一个工业园的高级顾问,月薪5万。他的目的当然不在于此,所谓顾问,其实就是向那些有兴趣到这个工业园投资的商家宣传,介绍合适的项目,最终说服其在工业园区投资设厂,并为他们争取尽可能优惠的条件,从而赚取不菲的佣金。

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第一年,张平就结交了很多企业老总和政府要员,他和该市的一位副市长的交情就是从那儿开始的。

张平的经历相对简单,这在政府眼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政治保障。渐渐的,张平成了有名的“热心肠”,经常有新到的厂商“慕名”找上门来,这当然会消耗他一些时间和金钱,但他说:“对于我这种靠人脉吃饭的人,这是必要的投资。”

短时间内,张平就为工业园区陆续引进了几个大项目投资。后来,他还同时兼任附近几个工业区的顾问。他名片上的顾问头衔每增加一个,收入就增长一倍。

在一份领导能力调查问卷上的结果显示:

(1)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3/4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2)大部分公司的最大开支用在人力资源上;

(3)管理的所定计划能否执行与执行成败,关键在于人;

拥有好的人脉关系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多了一层人际关系,路便会越拓越宽。但是人缘不是鸟儿,不会自己飞来。要建立一个好人缘,支起一张人际关系网,你必须积极主动。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将它化为行动。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所以,在构建人际关系网时,一定不能太单一,也不要完全局限于自己的同行或具有共同爱好与兴趣的人中间。最关键的是要能做到优势互补,既能使自己的优势为其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也能使其他人的优势对自己发生作用和影响。

商界有句名言说:“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其实这句话倒过来应该说:“最注重人缘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小人物都很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假如你能和许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这样一来,相信你的事业也一定非常成功。

5.学会换位思考

善解人意,顾名思义就是很能体谅人,很能体贴人、学会换位思考。

善解人意,不应仅从文字上作善于揣摩人的心意去理解。其“善解”的“善”,也不能仅作“善于”解释。它还应包含善心、善良的愿望这层意思。善解人意,首先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而后才能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体现你人格的魅力。

当我还是个喜欢赤脚到处乱跑的小男孩时,我读了一则《伊索寓言》,讲的是太阳和风的故事。一天,太阳与风正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我可以比你更快地叫他脱下外套。”

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

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太阳于是对风说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与狂暴。”

伊索是个希腊奴隶,比耶稣降生还早600年,但是他教给我们许多有关人性的真理。使我们知道,现在,温和、友善和赞赏的态度也更能教人改变心意,这是咆哮和猛烈攻击所难以奏效的。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特殊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你自己放在他的地位上。

假如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困难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这样你就可省去许多时间与烦恼,也可以增加许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手腕。

人的善解人意有两种:其一,什么也不在意,这是对大众的,是给大家空间,给自己空气的明智做法。其二,是对自己在意的人或者事,因为用心,因为在意,而去设身处地地考虑,给别人自由,给自己枷锁。

和珅是属于第二种的,他非常“善解高宗(乾隆)意”,并且常出奇招,从这个角度说,和珅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善解人意的心理大师!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吟诗作赋,和珅早年就下功夫收集乾隆的诗作,并对其用典、诗(词)风、喜用的词句了解得一清二楚,闲暇时还有所唱和,令乾隆皇帝对和珅另眼相待。而像和珅这样一个满人,能在诗赋上有所建树,确实不容易。清朝大文学家袁枚就曾诗夸和珅曰:“少小温诗礼,通侯及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在乾隆的母后去世时,和珅的表现最为出色。他不是像其他皇亲国戚、官宦臣下那样一味地劝皇上节哀,或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和珅只是默默地陪着乾隆跪泣落泪,不思寝食,几天下来人就搞得面无血色,形容枯槁。如此能与皇帝同感共情的人,朝中只有和珅一人!因此也深受乾隆皇帝宠信。

还一次乾隆出游,途中忽命停轿却不言为何,别人都很着急。和珅闻知后,立即找到一个瓦盆递进轿中,结果甚合上意,溺毕继续起驾。一路上,人们都佩服和珅脑子灵,取悦龙心有术。另据史书:“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进之。”乾隆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喜欢与臣下开玩笑。据此,和珅经常给乾隆讲一些市井的俚语笑话,令皇帝龙心大悦,这不是一般军机大臣所能做到的。

凡此种种,都是和珅的过人之处。他对乾隆皇帝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思考方法了如指掌,可以充分做到想乾隆之所想,为乾隆之所为,这与一般的曲意迎奉、阿谀献媚有所不同,和珅的许多迎奉行为都具有深厚的同感基础,都是将心比心的结果,因而没有那么的低俗和赤裸裸,而是相当的匠心巧具。

和珅之善解上意,实达九段高手之境界!而晚年的乾隆,最欣赏和珅的一点就是他“巧于迎合,而工于显勤”这一点。

俗话说,“善心即天堂”。只有怀抱善心的人,才能爱人,欣赏人,宽容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懂得相互接纳、相互合作、相互融洽。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对别人,完全是欣赏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计较他的缺点,或者说与自己不合拍的地方。不能理解的时候,就试着去谅解;不能谅解,就平静地去接受。有人说:“人生最可贵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而善解人意者就很具有这种“放人一码”的涵养功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