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后续在军事作战上,咱们的驻地要如何进行防御部署?
又以什么样的方针,随时应对日军的大扫荡?
包括咱们根据地,未来除了军事上的发展,还有经济上的建设。
要如何让乡亲们在咱们根据地扎稳脚跟,把日子过得富庶起来,同时也让咱们战士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这些都是同志们,这次要一起讨论的问题。”
会议开始之后,高兵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原一连副连长董大平,眼下已经是抗日联合军独立第五团副团长。
他想了想,率先开口说道:
“团长,咱们驻扎地的具体选择,一个是考虑到军事上的隐蔽性,可以躲开日军的直接侦查,随时确保咱们指挥部的安全。
另一个则是要考虑位置的优越性,是否可进可退,是否可以统领中条山全局的抗战。
从这些角度分析的话,我认为还是中条山中部区域,比如青河村一带,适合咱们作为驻扎地。”
董大平这么一分析,其他干部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原一连指导员,现在已经是抗日联合军独立第五团的政委杨毅,又补充道:
“考虑到军事上的需求,还有咱们部队的规模,驻扎地址选择一处的话,未必够用,所以不一定非要局限在某一个村落,咱们甚至可以放在多个村落。
“比如青河村,还有青河村西南方向的三柳村,和东南方向的王家村。”
高兵接过话茬子,笑着说道:“这三个村子其实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概呈现一个三角形。
再加上三个村子离的距离并不算远,相互之间只隔了十来里路,在三个村子同时部署兵力的话。
倒是有点儿像是个三角形防御体系。
这样的防御体系异常稳固,可以提防四面八方的进攻,一旦日军发起大扫荡,三个驻扎点也可以随时相互增援,相互协调,将防御力增到最大。”
“对呀,团长,这主意好!”董大平当即应道。
其他干部们也纷纷意识到,如此驻扎防守的精妙所在。
最终,抗日联合军独立五团的驻扎地的选择也就这么确定下来,最终选择是三处驻扎点,分别是青河村,三柳村和王家村。
按照商议结果。
一营驻扎在青河村,二营驻扎在三柳村,三营驻扎在王家村。
三个村子共同形成三角形防御体系,组成中条山铁三角。
共同巩固独立五团根据地。
团指挥部则是设立在青河村、三柳村、王家村这三座铁三角村子的中心区域的徐家沟。
如此一来,团指挥部的位置离三处村子的距离是差不多一样的,可以统一协调指挥三个村子的共同防御。
就这样,抗日联合军独立五团整体的根据地防御系统,算是正式打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