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于李尚书的干练勤敏,兢兢业业,准其辞呈,授予太子少师荣称,荫萌其子,衣锦还乡。感念于王大伴的高洁节操,准其辞呈,授予太子少保荣称,赐田千亩,衣锦还乡。
李尚书年轻时硬怼福王,为国节流;辽东战时强势拨款,力保郭嘉收支,种种功勋,举世瞩目。这一对比,反显得王公公备受厚待了。况且,内侍阉人吗,士人们连提上一嘴都觉得有失身份。
圣旨还提到了宫内新任命:任命魏朝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大内总管;刘时敏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统管宫内文书及秘书室;涂文辅为司礼监秉笔副太监,掌东厂;董若海为御马监太监,掌净军;王体乾为神宫监太监,掌洒扫及宫廷核查。曹化淳为司设监太监,掌营造。李永贞为直殿监太监,掌西厂。
宫内开始变天,朝堂还有一个户部尚书的实权空缺,惹人关注。
-----------------
西苑,御书房。
“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的对子之下,毕懋良若有所思。
皇帝召他单独奏对,都懂什么意思,李汝华尚书归隐,他就是最佳人选。
尚书归隐,侍郎替上,何况这个侍郎辽东立下大功,谁有异议?。
这事当然要走朝堂程序,但校哥儿自己也要面一面才放心。
“朕已准了李尚书告老还乡,毕卿家立下大功,正是承接户部的不二人选”
皇帝说话如此简浅,叫毕懋良一愣,接受还是拒绝,都不合适。
“朕还有个想法,寻一个紧要地方,让毕卿去做个军政一体的总督”
“敢问陛下,意在何处?”
“京津,当设一名总督。此次泰西船来,提醒了朕,津门乃北京城之海上门户,怎能毫不设防。再者,南北流通全靠运河,天津卫正是咽喉枢纽。京津总督,意在打通路、海、河运关节,叫南北通畅,同时卫保京都”
毕懋良思索一番,眼神一亮
“陛下之意,当大开海运以代河运?”
“依毕卿之见?”
“此战臣在辽东调度物资,方知海运之利十倍于陆、河。但海运亦有风浪倾覆、海寇劫掠之危。况且运河沟通南北,数百年国策也,多少城镇繁华,皆依托运河,数百万人生计,皆依靠河运。若改于一时,必招动荡,当做百十年谋划,不可操切啊。”
这话在理,这时代的运河,如那个时代的高铁,形成了一条火热经济带,杭州、扬州、淮安、临清、沧州、通州,这一带的GDP难道大明不要了吗?况且运河是否和后世的南水北调有关,校哥儿还未研究呢,应为此设立专题课组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皇帝陷入沉思,毕懋良轻轻提醒
“陛下言,紧要的总督,老臣还当是盐政总督呢”
“咦?”
“臣曾任政福建,管屯盐道事,只是执法稍严,盐税既有大增,若两京十三道皆如此,朝廷岁入可增数十乃至百万”
“若是彻查盐政,彻底改革呢?”
“盐政亦是百年陈弊,改之何难也,亦当是长久筹划。若能以五年或十年为期,鼎新盐政,朝堂收支,当大为改观。”
“哈哈。。。。。。。,扭转朝堂收支,不应当叫朕开内帑吗?”
校哥儿笑了,毕懋良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