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节把身体往后坐一坐,小声问道:“小子,你紧张什么?”
他到不是有多关心,只是如今苏盛坐在他身后,出问题了他也要受牵连。
听到程知节的话,苏盛一愣,左右看看,确定无人关注,犹豫一下后,他迅速说道:“我猜测要有大事发生。”
苏盛话音落下,程知节还未接话时,朝堂中响起杜如晦的声音。
“陛下,如今秋收完成,大唐各地赋税也将陆续送抵,国库日渐丰盈,微臣认为,我大唐一统天下的时机也来临。”
“覆灭梁师都,是我们必行之事。”
听到此话,苏盛心中激动万分,就是这个机会。
历史记载,梁国灭亡于贞观二年四月。
而在记载中,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内部有大量投降派。
梁师都本人也是死在其堂弟梁洛仁手中。
苏盛推测,针对梁国的布局是在贞观初年就开始的。
按照这个结果逆推最初针对的时间,那最适合的就是秋收之后。
秋收完,大唐国内就没有国家性大事,朝廷手中又有了粮,此时不收拾梁国,苏盛都觉得大唐对不起自己养的兵。
更何况,按照李世民睚眦必报的性格,也是时候给突厥一个教训。
程知节心中更加惊讶。
竟然真的让苏盛猜对,还真发生了大事。
他心里忍不住想,是巧合还是苏盛太聪明。
朝堂中的杜如晦继续开口,列举覆灭梁国的必需性。
“覆灭梁国原因有三,一为梁师都身为汉人却向突厥称臣,丢尽汉人颜面,他活着一天,就是对汉人侮辱的一天。”
“二为朔方乃大唐门户,必需握在我们手中,不然突厥随时可能进攻大唐。”
“三为统一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杜如晦的三点必需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话。
苏盛心中忍不住赞叹不愧是千古名相,说话都是有理有据的。
不过,这场戏应该才刚刚开始。
现在是大唐政局变动的时代,权利并未完全完成更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些李渊的旧部如果不想丢掉权利,就必须阻拦李世民建功立业。
因为李世民每一次的建功立业,都代表着他登基的正确性,也会带起一大批人职位上升。
而有人升,就必然得有人下。
李渊旧部就是下台的最好人员。
可他们并不想下。
那阻拦李世民建功立业就是必然的。
发动一场战争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草。
苏盛想,必然会有人从这里下手。
果然,文官中的萧瑀气呼呼的站出来,狠狠刮一眼杜如晦,对李世民行礼道:“陛下,臣认为此时发动战争并不合适。”
皇位上的李世民神色不变,平淡的看着萧瑀,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萧瑀见李世民并未拒绝,松口气,继续开口道:“陛下,如今距离乱世终结才五年,河北河南等地收复更是刚过四年,大唐各处民生并未恢复,这时我们发动战争,一战而下还好,一但被突厥抓住机会,拖入长期战争中,恐国内将会再次陷入民不聊生状态。”
“到时必是内忧外患。”
苏盛把萧瑀的话翻译后,大概就是说你李世民刚在渭水之盟给突厥送了大批物资,如今国库空虚,国内民生未完全恢复,如果你不怕突厥抓住机会再锤你一顿,到时候隋末乱世重演,你就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