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大唐帝国的盛衰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 第61章 刚正不阿的张九龄2(第1页)

第61章 刚正不阿的张九龄2(第1页)

重出官场仕途波折

张九龄在开元六年(718年)春被召回了京城,启程之际,好友王司马亲自将他护送到大庾岭。抵达长安后,鉴于张九龄在开凿大庾岭古道上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左补阙之职,并负责主持吏部选拔人才的工作。张九龄的才华与公正逐渐赢得了同僚们的广泛认可,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参与了多次吏部考试的人才评定工作,均以公平着称,深得人心。

开元七年(719年),张九龄改任礼部员外郎;一直到开元八年(720年),他又升迁为司勋员外郎,继续在官场稳步前进。而随着张说于开元九年(721年)再度拜相,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得以进一步加深。张说对张九龄寄予厚望,不仅因为两人同姓,更在于他对张九龄出众文才的认可。张说称赞张九龄为“后出词人之冠”,并提拔他担任了中书舍人内供奉。尽管如此,张九龄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对张说的一些决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展现出了他办事公允和远见卓识的一面。

当唐玄宗决定东巡泰山进行封禅典礼时,张九龄提醒张说应谨慎选择随行官员,确保人选清正廉洁、德高望重,以免引起非议。然而,张说最终还是选择了许多亲信和低阶官员随行,这一决策果然引发了诸多不满。同时,张九龄还曾警告张说要警惕御史中丞宇文融的权力扩张,但张说并未重视他的建议,最终导致自己被宇文融弹劾,被迫罢免宰相职位的后果。

在这段动荡时期,张九龄虽也受到了牵连,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开元十一年(723年),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继续在朝廷发挥重要的作用。即便后来因与张说的关系而遭遇调职,先是从太常少卿转任冀州刺史,再到洪州都督,最后到桂州刺史及岭南按察使等职位,但张九龄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致力于地方治理,并留下了《在郡怀秋》这样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春天,张九龄从桂林出发顺流而下巡视按察广州,沿途所思所为无不反映出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意与责任感。尽管仕途多舛,张九龄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度入京,谏官本色

张九龄在开元十九年(731年)三月被召回京师,擢升为秘书少监,并兼任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他的文才和敏捷思维使他深得玄宗的倚重,尤其是奉旨代撰敕文时,往往对御而作,无需草稿,援笔立成,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在他的文集中,为皇帝起草的敕文多达114篇,见证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随后,张九龄两次升任中书侍郎,于开元二十年(732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并兼集贤院学士,八月又兼任知制诰。

尽管张九龄自称已届55岁高龄,多次请求归乡奉养老母,但唐玄宗对其极为重视,不仅未批准其请辞,还特别安排了他的弟弟张九皋和张九章就近封官,以便照顾母亲。张九皋后来官至广州都督兼五府节度经略使,张九章则成为岭南节度使,均为统治岭南的重要官员。

到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同年十二月被授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正式主理朝政。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议,如在河南推行屯田、引水种稻等措施,以促进农业发展。他还坚决主张依法治国,面对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副将安禄山讨伐失败而将其押送京城请求处置的情况,张九龄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的野心,力主按军法处决安禄山以防后患。然而,唐玄宗并未采纳此建议,最终释放了安禄山,这一决策日后证明是极具争议性的。

作为宰相,张九龄坚持“王道”治国理念,提倡保民育人、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以及革新吏治、选贤择能,这些施政方针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他敢于直言进谏,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并成功阻止了武惠妃废太子李瑛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内部秩序。对于安禄山和李林甫等人的不轨行为,张九龄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反对。

然而,随着李林甫等人势力的增长,张九龄的政治生涯遭遇了挑战。李林甫嫉妒张九龄受到皇帝赏识,不断进谗言离间君臣关系,最终导致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调任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之职。即便如此,每当新宰相推荐公卿人选时,玄宗仍会问及是否有像张九龄那样的德行与才能。此外,张九龄还因为举荐的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一事触怒玄宗,再次遭受贬谪,降职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尽管仕途坎坷,张九龄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直至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张九龄的一生,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忠诚与智慧的象征,他对唐代政治文化的贡献,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病逝曲江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张九龄请求回乡拜祭祖先。然而,在返回故乡的同年农历二月(另说五月),这位杰出的政治家与诗人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另有记载为六十三岁)。唐玄宗闻讯后深感悲痛,追赠张九龄为荆州大都督,并赐予“文献”的谥号,表彰他的一生功绩。

张九龄离世不久,安禄山果然如他所预言般发动了叛乱,引发了震撼朝野的“安史之乱”,这场动乱使唐朝从全盛时期迅速滑向衰落。当唐玄宗被迫逃亡蜀地时,回忆起张九龄当年对安禄山的警告,不禁痛悔不已。为了表达对这位先知般的宰相的敬意和怀念,玄宗派遣使者前往曲江,亲自祭祀张九龄的灵位,并追封他为司徒。张九龄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忠诚不渝的态度以及卓越的治理才能,不仅在生前赢得了广泛的尊敬,更在他身后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喜欢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