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西狩乃动摇国本之策,岂可轻动!东京城高防深,更有八十万禁军驻扎,即便梁山来攻,也只能无功而返,朱节度此言,分明是妖言惑众,祸乱朝纲,臣李纲请官家斩杀朱伯才!”
一个三十六七岁,面有病色的官员大声呵斥。正是太常少卿李纲。
“李少卿此言差矣。何为国本?官家安危才是最大的国本。东京城高不假,但是八十万禁军战力如何?还需要我说么?满堂诸公哪个不心如明镜。若禁军堪用,征讨梁山贼寇时又何必从地方征调兵力前往?李少卿,你自欺欺人,应该有个限度,岂能拿官家安危来博你忠直之名!难道满朝诸公,都不如你一个李纲忠心!”
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耿南仲出面斥责道。
“你莫要歪曲我的意思,我是说。。。。。。。”
“大家莫吵,莫吵,朝堂之上,官家面前,如此吵嚷成何体统。”
礼部侍郎张邦昌出来和稀泥。
但没人听他的,关于是否西狩之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吵得不可开交。
徽宗赵佶坐在龙椅上,直皱眉头,1082年出生的赵佶今年才35岁,太子也才17岁,太子的岳父朱伯才、师傅耿南仲就这么急着让自己下台么?
而且,你们都不想着如何御敌,一直在西狩、迁都的问题上纠缠什么?在你们心目中,事情都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么?
想到此处,他将目光看向了太师蔡京。既然一般大臣给不了好建议,只好求助老太师了。
蔡京干咳了两声,跨步出列。争吵的众人顿时安静,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文人之首,当政近二十年的老太师的威势。
“官家,梁山贼寇难制,非精兵强将不可!”
蔡京第一句话就给定了调,不讨论西狩和迁都,只谈制敌。同时也暗示了东京禁军孱弱不堪不能大用。
“恳请官家下旨,命童枢密携精锐西军二十万前来护卫京城。”
蔡京第二句话就是解决当前困局的方法,目前大宋,也许只有屡屡打败西夏的西军才能与梁山一战了。
“可!”
徽宗点头应道。
“官家不可啊,西夏如今正在寇边,贸然将西军主力抽调,必然造成边疆生灵涂炭!不如一边固守京城,一边号召周边诸郡勤王,必能打退梁山进犯!”
李纲站出来大声反对。
蔡京眼中露出一丝厌恶,官家都答应的事情,你这时候反对不是给官家难堪吗?于是说道:“西夏,边陲之疾。梁山肘腋之患。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都不懂,有何脸面立于朝堂之上侃侃而谈!”
“我。。。。。。。”
被文人之首如此批评,李纲脸色大惭。
周围的许多同僚都对他指指点点,遮嘴轻笑。
“梁山之害不止如此。”
蔡京继续说道:“应天府丢失,淮汴渠完全陷入梁山控制之下;濮州丢失,五丈河水运与河北东路的物资将再难进入京城。长此下去,东京物价将再次上涨,百万百姓将有数十万人饿死。所以,梁山必须剿,不剿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此之前,必须保曹州不失!以此构筑屏障。臣请官家下令,抽调御前亲军前往曹州助战!”
蔡京点出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曹州打造成抵挡梁山进攻的前线堡垒。只要曹州不失,东京汴梁就在安全的区域。
“可!抽调十万三衙禁军尽快赶往曹州。”
徽宗连忙答应。
“老臣举荐御史中丞王黼担任曹州御敌大总管。”
蔡京立刻进言。这王黼也是他的门下走狗,在蔡京第六次复相的时候出了大力。
“陛下不可。”
少保郑居中出列反对道:“如今困境,皆因杨戬不通军事、刚愎自用,导致朝廷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黼性格弱懦,曹州何等重要,关系朝廷安危,岂能将如此重任交由一个擅弄口舌之人!”
郑居中为人奸猾,当年为了打击政敌,支持蔡京复相,结果蔡京复相之后就把他给踹了,还给他按了一个“外戚干政”的帽子,丢了所有实职。因此,一直跟蔡京不睦,想法设法给他们使绊子。
“郑少保,我王黼一身文人风骨,岂容你肆意污蔑!”
王黼眼看到手的行军大总管的职务要丢,顿时就急眼了。他们昨夜就在太师府商量好了,一旦自己担任曹州行军大总管,后勤粮草、军饷等利益如何分配。岂能被郑居中这老货给搅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