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充电”,顺应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每天出版的图书、报刊及科学发明创造成千上万,而你学习吸收知识的时间、能力、条件均有限,不可能一劳永逸,以不变的职业知识结构,去应付万变的职业生活现实。况且你的知识陈旧率也是惊人的高,你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在毕业10年后,有用的就仅剩20%了。可见,更新和补充知识是伴随你人生整个过程的活动。你必须时时地进行自我“充电”,学会怎样不断地掌握新技术来改进和发展你的职业生涯,以保证自己始终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生涯瞬息万变,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给职业生涯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你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以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思考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才能机动灵活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通过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你会感到自己的工作不断有新的乐趣,而不再是被禁锢在一个呆板单调的岗位上,像一台机器在不停地运转。既然你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希望继续工作下去,那么,你就必须更加勤勉,主动自觉地学习,不懈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素质,其中包括决策、创造、交际能力及分析、评估、综合和归纳事物本质的能力等等。这些基本素质可以使你的工作与你的人生融为一体。
如果你不能掌握新的词汇,你就没法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你就会在未来社会里感到束手无策,你的职业生涯也将变得黯然失色,最终成为一个落伍者。
同样一份职业,同样由你来干,有热情和没有热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而后者,使你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别人自然对你丧失信心;你成为这个职业群体里可有可无的人,你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情,是竞争至关重要的事情。
首先,你要告诉自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是你最喜欢的,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做,使自己感到对现在的职业很满足。
其次,你要表现热情,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状况,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对这项职业感兴趣。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理由充满工作热情,不论是作家、教师、工程师、工人、服务员,只要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应该是热爱的,热爱也就自然珍惜。但有些职业在经过深入了解以后,可能会感到无非如此,自己用不着付出多大努力,已是绰绰有余,便以例行公事的态度从事之。这样问题就出来了。你虽然热爱自己的职业,却不知道怎样把职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再熟悉的职业,再简单的工作,你都不可掉以轻心,都不可没有热情。如果一时没有焕发出热情,那么就强迫自己采取一些行动,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变得有热情。既然你相信自己从事的职业是理想的,就千万别让任何事情阻碍了你的工作。
世上许多做得极好的工作,都是在热情的推动下完成的。关键所在,是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热情,并能善始善终。
你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职业,你认为是很好的,也蛮有工作热情,可常听到种种非议,在你的热情上泼冷水。这时,你如果自己把握不住,就会把一份好端端的职业断送掉。应该承认这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是影响热情的外在原因,保持热情的内因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相信你认为好的,必定是好的。与其担心别人的评论,不如设法完成你所择定的事情,创造出无可争辩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
一个始终能够对自己以及工作保持热情的人,是永远不会落伍的。
2.要适应入世后的生活
面对WTO,中国国家经贸委经济法规司司长张德霖曾经指出:我们国家入世后的生活习惯会有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他将这四个方面概括为:观念上的不适应、规则上的不适应、施政方式的不适应以及知识储备的不适应。
他说,加入WTO后,受其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政府,而中国许多政府部门在办事效率、官员作风以及用人机制等方面仍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面对WTO,中国人亟待转变观念。
在“游戏规则”方面,中国已经在着手修改几百件法律法规,但对一些部门性规章、文件的修改仍显得很不够,大部分行政人员的从政行为仍需规范。
在“施政方式”上,往往过多地注重了“实体法”,而忽略了“程序法”和其他方面。另外,中国目前对政府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还显得十分不够。
在知识储备方面,国内相当多的人对WTO还不是很了解,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权利、义务等都还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这四个不适应,既是对国家提出来的,也是对个人提出来的。国家需要改变观念,个人也需要改变观念。
对个人来说,观念的不适应,主要是对职业认识不足,满足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职业定位,就不可能适应今天的就业观念。现在人们虽然对铁饭碗的观念已经不存幻想了,但是,在就业问题上,其观念还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迅猛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它给了每个人以均等的机会和信息,帮助他头脑清醒地设计一个确有把握并适合自己实际发展的未来。一个人假如提前了解自己该寻找什么、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发现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再去寻找或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硕果累累,减少风险。如果你掌握了未来的有关信息,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计划,你就能够使自己提前得到一张进入理想殿堂的门票。
憧憬未来必须首先把握未来,而获得并保住一个有发展前途的热门职业,已经成为每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拥有把握未来优先权的最重要的筹码。要得到并保住一个有发展前途的热门职业,不了解中国加入WTO以后的职业发展趋势,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中国加入WTO以后,职业发展又有何趋势呢?据专家预测,主要有以下五种发展趋势:
第一,职业种类将越来越多,分工不断趋于精细,职业间的差异将不断加大,许多新兴职业将应运而生。总的来说,这些新兴职业包括五大种类,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而出现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出现的职业;随着一些边缘科学的开发出现的职业;为社会服务而出现的职业;为适应社会政治体制及其管理需要而出现的职业。
第二,未来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技能性的特点将越来越强,因此,对于作为职业劳动者的人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步入正轨,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没知识却能挣大钱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第三,未来职业中体力劳动类职业和各种职业中的体力成分将大大下降,逐渐被脑力劳动或创意性工作所代替。
第四,信息时代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将会不断加剧,这使得一部分职业产生而另一部分职业被淘汰的现象大大增加,也使得人们在职业间的流动大大增多,结构性就业问题会越来越多。
第五,未来职业不再仅仅把人作为一种“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它越来越注重发挥人的智力和潜能,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从上述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来看,种类的增多,无疑为求职者加大了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增添了他们成功的希望,但结构性变化的加强,新兴职业淘汰过时职业现象的加剧,显然又使得众多的求职者失去了稳定感。要增加从业的稳定感,或者说要增加职业的稳定性,就必须力争选择那些未来社会的热门职业,因为这些热门职业一方面代表着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其存在的根基比较牢固;另一方面,在这些职业工作中所需要和所锻炼的技能和素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它们的从业者可以比较容易地胜任其他的相关工作,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这些职业的稳定性。
当然,不管从事怎样的热门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适应力和灵活性。一个缺乏灵活性的书呆子,即使知识再多,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必须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必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思考问题和交流信息,以便机动灵活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3.面对严峻的职业竞争
职业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存问题,也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和地位。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人多,岗位少。这样,职业竞争就特别突出。德国《明镜》周刊的两名记者马丁和舒曼在1996年出版的《全球化陷阱》一书中写到:“在下一个世纪,20%有劳动能力的人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被置于无用。全部谋职人员中,仅用其中的五分之一就足以生产提供出为世界所消费的全部商品和服务。这20%的人将因此而能够积极地参与生活、工作、挣钱、消费,无论在什么国家都是一样。还有1%或2%的人由于继承了大笔遗产而能够保持富有的生活水平。那么,其余的人呢,80%的希望工作的人都没有劳动岗位吗?肯定如此!”“一个新的社会轮廓正在被人们描绘出来:富裕国家内将不再有数量上值得一提的中间等级。对此,几乎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这些数据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也指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中国加入WTO之后,会有更多就业机会,但也要看到,中国更多地融入国际经济潮流,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素质不高的人失业机会增多。
中国目前就业特点表现在,农业部门所占的就业比重很高,占就业人口总量的60%以上。由于农业生产集约程度较差,在粮食等大宗产品生产上,缺乏竞争优势,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着差距,入世以后,农产品市场受冲击很大,大量农业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据研究,在2000~2010的十年间,大约1000万农业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其他部门。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或者称作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此外,入世以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大幅下降,必将对竞争力不足的产业造成冲击,从而造成新的就业压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还会逐年增加,这就造成整个社会就业压力,未来的职业竞争就将更为激烈。
据新华社播发的一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7年就业结构变化的估计图表显示:
农业:将减少966。2万人,减幅3。6%;汽车工业:将减少49。8万人,减幅14。5%;机械及仪器:将减少58。2万人,减幅2。5%。
加入WTO,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压力、挑战,但专家们指出,这些压力将使产业、企业加速改造,’改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位手提一篮青菜的小贩可以不遵守农贸市场的规定,看到工商管理人员来了就跑;但如果你要在农贸市场占有一个固定铺位,卖更多的蔬菜,那么你就必须遵守农贸市场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