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挖的很好。”信郡王兴趣来了,考教她读的什么书,秦令怡都能一一答上来,还答的不错。
毕竟她也算是知行合一了。
信郡王喜不自胜,连连赞道,“我先前怎么没想到呢!原来还可以这样!竟然还有这种做法,还更实用,真是天才的构思!”
“实践才是检验事物的唯一标准。”秦令怡顺嘴道,“这就是先贤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义了,做过才知道。”
“妙极妙极,就是这个意思!”信郡王顺着水渠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印证所学。
秦令怡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来得早不如来的巧,殿下看了许多治水的书,刚好拿庄子实践一下,以后若是皇上要让殿下治理水灾,殿下还能占个先手,学点经验。”
对啊!信郡王豁然开朗,没有机会他可以创造机会啊!与其等着父皇吩咐,他何不先学起来?也免得临时抓瞎么。
信郡王当即决定,回去把所有治水的书都翻出来,好好学习,
秦令怡不动声色的,又给信郡王增加了一枚筹码。大周的地理分布跟种花相似,每到夏天总会有河道泛滥,洪水肆虐之事,若是能有个对治水了解的皇子,对百姓也是好事。
起码更重视治水的事,能少死很多人。
信郡王决心学习新事物,一时忘我,连着半月没有出门交际,自然是把韩家人急的够呛。
他们也不知道王府的内情,只晓得王爷跟贤妃娘娘谈崩了,嫁娶的事没了下文。
韩家大爷不急,韩七爷可急的很,一急,就容易出昏招。
*
又过些日子,打扫新院子的事情又被吩咐下来,要腾出三间新院子,以备新人入住。
事情交给秦令怡办,她也是很尽心,把能换的纱帘床帐都换上新的,屋子柱梁重新刷漆,散味,摆件都从公中库房挑,布置的大气又典雅,尽显郡王府的气派。
此外,小花园和院子外,都有一些常见乔木,四季都有,保证风景不断,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
郡王妃来验收,也挑不出什么不好的地方,就算她自已费心操持,也不能做的更好了。
小院的匾额没写,等着主人入住后再取新名,秦令怡搀扶着郡王妃的右手,撒娇追问,新人的来历。
郡王妃点了她一指头,轻描淡写的说,一共三位新人。
一位是六品同知家的二小姐,平氏。
一位是裨将家的妹子,洪氏。
还有一位么,就是伯爵韩家的十一姑娘。
“韩家?”秦令怡动了动,朝上一指,“是。。。。。。那个韩家吗?”
这算怎么个事啊,兜来转去的,韩家姑娘还是入府了?
“不该管的别管,左右不论是韩家的姑娘,还是赵家姑娘,又不会动摇你的地位。”郡王妃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拿出你的气度来。”
“知道了,姐姐。”秦令怡做出乖乖听劝的样子。
五日后,三位新人就入府了,郡王妃召集齐所有人,一起迎接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