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分说钻进山洞,抬头见一个小妹妹正在我的头顶蹲着,仿佛触手可及,但是怎么也找不到爬到假山上方的路径。顺着小道踏着窄窄的台阶,进入另一个山洞。山洞有几个出口,我随机选了一个,竟然到了最底层的一汪池水旁。池中水波粼粼,鲤鱼嬉戏,水面的石桥近在咫尺,和我却并不相通。盘旋而上,眼前豁然开朗,已达假山顶部。
纵目四望,发现假山围成一个圈,把亭子包围在当中。奇石林立,总有一点儿像狮子,或仰头长啸,或低头沉思,或凝神远望,或开怀大笑。这便是狮子林得名的由来。一说当初僧人们为天如禅师修建禅院,天如禅师曾得法于狮子岩,禅师就给自己的寺院取名狮子林。后来狮子林又被世家买下,成为他们的私家园林。僧人在此悟道,世家在此族居,游人在此揽胜,而我却在此找到了童年的快乐,永恒的真趣。
在山洞里来回穿梭,爬上爬下,不厌其烦。在低处轻轻地抚触假山旁边池塘里的荷叶,感受池塘上吹拂过来的微风;爬到高处,将整个池塘尽收眼底,水池中还有画舫和九曲桥。画舫里的昆曲表演,引得游人驻足观赏。山洞无穷多,乐趣也是无穷多。
桂香幽幽,坐在紫藤架下,看着褐色的豆荚长着细细的茸毛,像风铃一样轻轻摇动,聆听风吹竹林,银杏叶随风飘落坠地的声音,真可谓:“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落日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池塘对面的真趣亭上,乾隆当年巡视江南在狮子林留下的御笔“真趣”二字,浑厚蕴藉,珍贵无比。
我默默思索着真趣的含义,是说皇上在山洞里找到的童趣呢,还是说在狮子林里找到了大自然的意趣呢?
(原载《西部散文选刊》)
一山风雨
导游姐姐问,去还是不去?
雨停了,在游玩完了少林寺后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准备一登嵩岳少室山。导游姐姐却劝我们不要去,今天可能还会有大雨。
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得名是因为它是建在少室山五乳峰下的密林里,少室山连天峰又是嵩山的最高峰。所以游完少林寺后,攀登少室山是我们的计划。山雨欲来,去登山还是不登?还是去登吧!
进少林寺山门不一会儿,雨滴就落了下来,一开始只是淅淅沥沥,后来就变成噼里啪啦。院落里几棵大槐树下的槐花撒落满地,在地上铺了一层黄金色的地毯,地毯又随着雨打风吹水流散去,伴着寺院内古朴的建筑,别是一番禅意在心头。雨越来越大,即使穿着雨衣,衣服也被打湿了大半,鞋子已经完全湿了,索性我就干脆在一个个水洼里蹦来跳去,有时候甚至蹚过积水。做着妈妈平时绝对不会让我做的事情,心情格外放纵和兴奋,开心极了。上了登山索道,外面的云雾和雨水在车厢玻璃上形成了一条条小溪,缆车车厢也在飘荡摇晃,滑行时或急或缓,像巨浪中的小船,经过一个个急流和险滩。
等我们走出索道,雨越下越大,天上的雨柱已似万箭齐发,地上的水流也是翻滚成河。狂风卷着暴雨,就像鞭子抽打着索道出口处的雨棚。我在廊檐下伸出手,豆大的雨点深深地砸在我的手心里,每一支雨箭都带着一股强大的冲击力。似乎在向我们表示蔑视,在嘲讽我们的自不量力,胆敢向大自然挑战。
走还是不走?当然是走!等风雨小了一点,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走上了石径。一阵山风吹来,云雾水汽渐散,大山渐渐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只见怪石林立,悬崖陡峭,是一张峥嵘嵯峨的脸。在这张脸上,瀑布飞挂,山涧流转,云岚蒸腾,又是如此梦幻,如此神秘,似乎蕴藏着大山无限情思。一路风景,千姿百态,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书册崖”。整个书册崖从上到下都是竖线条,一叠叠白色板状岩石,像一柄柄利剑直刺苍穹,又像一册册图书排列整齐,一条小小的栈道横穿其中,像是捆绑书册的牛皮绳。这便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书册崖”得名的由来。忽而大雾顿起,走在悬空的栈道上,向上看是山势笔直,向下看是深渊不见底。加上大风来袭,把我的雨衣吹得像鼓起的帆,让我步履蹒跚心惊胆战。走着走着,前方若隐若现,出现了一座吊桥,桥上桥下只有混沌的一团迷雾,桥上朦朦胧胧,桥下深不见底,桥的那头仿佛就是另一个未知和神秘的世界……
等我们下山的时候,每个人就像刚在浴缸里泡过一般,虽然狼狈不堪,然而内心却觉得酣畅淋漓,万物空明。一山的大风大雨,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所以,是晴或雨皆自然,随心而遇,都是自在。
澳门行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小女孩稚嫩而清透的歌声告诉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城市,它是曾经的小渔村,如今是一座繁华的都市。神奇的澳门,历时四天,每天两万步起,我用双腿丈量你的大街小巷,体验这个城市独有的奢靡和古朴。
美轮美奂的酒店
巴黎人酒店。金碧辉煌的大堂。中央的海神喷泉屹立在梦幻的蓝色中,几个女神抱着鲤鱼围在海神波塞冬雕像周围。鲤鱼喷出水柱将整个雕像笼罩在水汽当中。雕塑的上面是一个高大的挑空穹顶。穹顶上绘有一些古希腊众的壁画,金色的线条,更显富丽堂皇,如梦似幻,让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法国都城巴黎。
入住之后,来到室外泳池。泳池的周围是一些大理石雕塑的花台。迎面一个红色的大风车,在仿制的“埃菲尔铁塔”下面畅游,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傍晚时分,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埃菲尔铁塔”,它和真正的埃菲尔铁塔之间的比例是一比二。乘坐电梯登上铁塔,周围相连的新濠酒店,旁边的威尼斯人酒店,以及马路对面的伦敦人酒店历历在目。伦敦人酒店的前排是一排英伦风情的建筑,都有着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旁边矗立着大笨钟,沿街还有红色的电话亭和绿色的邮筒,仿佛行走在泰晤士河畔。远眺澳门岛的滩涂,可以看到隔海相望的珠海横琴,看到渐渐西沉的落日。华灯初上,家家酒店的霓虹灯都亮起来了,仿佛置身在水晶宫殿的群落中。
之后每天换一家酒店,就这样我们一家人仿佛在几天内游遍了欧洲。最后一站,来到“威尼斯”,坐上了贡朵拉。船夫们穿着条纹的T恤,围着红色的围巾,戴着遮阳帽,一路摇着橹唱着意大利船歌。小船儿两头尖尖,一路荡漾,穿过一个个拱形的桥梁,还经过了传说中的圣马可广场,可以看到广场上长着一对翅膀的石狮子,看到两岸的建筑以及阳台上的鲜花,而上面是永远的蓝天白云。船在水中行,人乘船儿游,可以和岸上的游客挥手致意,相视一笑。可以和同坐贡朵拉的另一家人互相帮忙拍照,留下人生中这惬意的瞬间。
刺激的蹦极跳
澳门岛有一个定海神针,无论在哪里都能看见它,它就是澳门的旅游塔。旅游塔上有一个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蹦极跳项目,我决定丢下恐高的妈妈独自去体验一下。
先乘电梯登上塔顶。电梯飞快上升,几乎半秒钟一层,一眨眼的工夫就来到了61楼。一个叔叔把我领到了跳台上,先穿上防护装备,叔叔们讲着笑话,尽量让我放松一点,但是我想着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是觉得很煎熬。登上平台,风呼呼地往我脸上吹,甚至感觉塔也在摇晃。往下面一看空荡荡的,汽车如同蚂蚁一般大小,据说这个平台离地面有233米。最终我还是咬咬牙迈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步,瞬间踏空下坠,只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感觉自己像个自由落体冲向大地,心脏几乎要从身体里蹦出来了。我知道旁边有摄像头对着我,努力地端着一个正常的表情。还好,后半程速度放慢了,眨眼之间我就脚踏实地了。事后,看到视频里我的脸前半程是僵的,还露出一丝丝好不尴尬的笑容,最后落地时表情才真正放松,流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大抵是如此吧,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云端行走一回。
沧桑的圣保禄教堂
穿过弯弯绕绕的小巷,看巷两边澳门老居民区。偶尔巷道还有一点儿坡度,可以想象最早这里应当是山丘。在小巷的尽头,我们终于看到了矗立在斜坡之上的圣保禄教堂,教堂有着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所特有的繁复的雕饰和结构。
爬上菱形石条铺成的坡道,在昏黄的路灯灯光下慢慢地走到了教堂跟前,看到顶端的十字架,下面三层,每层都有拱形的壁龛,壁龛里藏着的青绿色的斑驳铜像,在幽幽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忽而发现大门已经成了铁栅栏,后面空荡荡的,大约是废墟,已经看不真切,绕到墙的后面,才隐隐看到有个玻璃罩把废墟给罩住了。原来所谓教堂只剩下了一堵墙,后面其他所有的墙壁均已倒塌。只剩下前面这一堵墙勉强维持着昔日的荣光。本地人称圣保禄教堂为大三巴牌坊,是因为仅剩的这一堵墙,更像东方的牌坊。“圣保禄”又和本地“大三巴”
的发音很相似,所以这就是大三巴牌坊得名的由来。昔时之教堂,今日之牌坊,东西方的宗教和文化竟然就在这个古老的建筑的称呼上奇异地交融了。据说牌坊内侧的广场还有一个博物馆,保留了一些现存东方的最古老的西方油画,可惜来得太晚,没法参观。
得知圣保禄教堂原来是天主教堂,更是宗教性质的学院,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时候有不少访华的外国传教士来修读中文,如果传教士想要进入中国传教,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一站。
据说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曾在此学习。就是在这里,他把世界地图加上中文标识,取名为《万国图》,献给中国当时的明朝政府。所以圣保禄教堂对当时的东西方宗教及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作用。
圣保?教堂让我们看到澳门这个繁华城市过往的沧桑。
享誉全球的美食
那天到官也街,我们一家先在街口品尝了一顿萄京菜,其中一道虾球沙拉令人印象深刻,把虾的鲜,水果的甜,蔬菜的清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