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人类永恒的话题 > 新课程改革与如东地方文化(第1页)

新课程改革与如东地方文化(第1页)

我———如东教育战线一名普通的兵。1996年参加工作,走过了八年的风雨从教路,已然成了一名老兵。

每当我走出如东、迈出南通,一种难以掩饰的豪情使得我脚步轻盈,越发年轻。这种感情不仅来自我们如东连年辉煌的高考佳绩,还来自我们有着敢为人先的浓厚的科研氛围。我们每年都可以驾着“金帆”畅游“黄海”,我们每月都能够在《沿海教育》“教海探航”———我们不断地呼吸着教海吹来的清新的风。

在这春风吹拂下,新课程改革已由雷声阵阵化作春雨点点,我们如东万名教师正在接受它的洗礼、感受它的滋润。这场及时雨,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内心也有一丝担忧:因为这次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内涵已不是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所能包蕴。我们如若不能经受住这场凤凰涅槃般的磨炼,恐怕也就难为人师、愧为人师了。因此,我们应自觉地洗心换脑、改造旧我;大胆实践、探寻新路;让旧我死亡,促新我诞生。

还记得,那段初为人师的岁月。我们带着坚定的教育信念起航。实践中,我们为自己干着教书匠的活儿而苦恼,替丧失学习兴趣的孩子而焦虑,我们的视野模糊了。我们渐渐迷失了方向,忘却了梦想。我们驶进了一个不知名的浅水湾———希望之舟搁浅了。我们无奈,我们消沉,我们在等待———我们等来了新课程改革强劲的东风,滚滚的春潮在华夏大地已然掀起。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中华民族教育的复兴时代已伴随着世纪之门的开启而悄然来临。

潮已涨,风正劲,我们的希望之舟再次悬帆,准备起航。在这即将起锚之际,我们又不禁害怕起来———怕再次迷失方向,怕没有胆量闯过暗礁险滩,怕落伍的驾船技术难以抵抗新形势下的惊涛骇浪,怕没有可供休整、加油的港湾……在这进退两难之际,我从没停止过审慎地思考。双休假日,蹬一辆单车,去海边听潮吹风;教后得暇,翻翻《县志》,感受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冥冥中,愚钝的我却也感触颇多。静思凝想,感触有六———

感触一:新课改需要海的胸襟与气魄。

黄海也许算不得海中的美男子,但它绝对是海中的伟丈夫。

仅我们如东境内的106公里长的黄金海岸、7万公顷的滩涂足见它的辽阔,能停靠20万吨级的远洋巨轮说明它的深邃,更因为它的“有容乃大”,才能盛产文蛤、鳗鱼、条斑紫菜、沙蚕这样的“南黄海四珍”。

每年暑假,我们几个同年从教的老友总会相约骑单车去看海听潮。在海的面前,我们很小;在海的怀中,我们的心胸更宽广。海风吹散了我们的烦恼,海潮唤起我们战胜困境的斗志。

我们的新课改不也需要海的胸襟与气魄吗?

当我们在新课改实践中遇到疑难、发生偏差,我们多么需要课改专家给我们海一样的关爱与指导;当我们的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郁闷、不适时,他们不也需要我们给他们海一般的呵护与拥抱。

然而,当我们在新课改中表现出顽固不化、保守复古的言行时,我们也需要科研专家、行政领导以海一样雷厉风行的气魄来一次“当头棒喝”。

感触二:新课改需要“围垦精神”。

很遗憾,我没有经历过1969年那场艰苦卓绝的“海战”,但我从驼背父亲的朴实的话语中,从一张“万条扁担挑河工”的黑白照片上获得了一点感性认识。

翻开《江苏县邑风物丛书·如东卷》,陈震先生在《海战》中写道:“历史上的范公堤抵御了海潮的内灌,庇护了先人的安宁生活,其功自不可没;而今围海造田,则是站起来的如东人向沧海进攻的壮举,这是远胜前人、造福后代的盛事,此功更为卓绝!”

这是对围垦造田的切实评价。这就不难理解我们的父辈一谈起这段经历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了。在他们的身子骨里,时时处处都透露出一种认准目标、众志成城的精神。我把这种精神称为“围垦精神”。

新课程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既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内化,还有繁重的实践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

“老皇历”在于我们已成为所谓的经验,可谓根深蒂固;本来就已烦琐的教学任务,加上新课改实践,我们只得负重奋进。

欲想在新课程实践中能攀花折果,我们不全力以赴也就只能“望梅止渴”,但光流口水又怎能填饱肚子?我们唯有继续发扬“围垦精神”,打几场漂亮的“海战”,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才大有希望!

感触三:新课改要有号子相伴。

如东人善于打号子是出了名的。男的会打,女的也不甘示弱。男人打的号子震天响,女人打的号子地发颤。有道是:号子声声劲头足,劲头足了好干活。人们在号子声中不知疲倦地干了不少苦差事,闯过无数难关。

我没能听到十万民工齐打号的壮音,但可以肯定,那定是宇宙间美妙的绝响!

在新课改到来之时,我们不应过多地徘徊。有一点胆怯可以理解,如果因为害怕而故步自封,裹足不前,那就太可笑了。

我们相信,我们如东有足够多的课改专家可以给我们、给如东课改以正确、科学地引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