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曾说:“想得好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你采取多大行动才会有多大的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就会有多大的成功。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惟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每个成大事者必备的习惯。
1.现在做,马上就做
你采取多大行动才会有多大的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就会有多大的成功。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惟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我们读过这样一则古文:“蜀之鄙有二僧”。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就凭这些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光说不动是达不到目的的,只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保证。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实现。
德谟斯特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曾经问他雄辩之术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行动。”
“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思想与行动同等重要。如果你每天都在想着做什么,而不付诸于实际行动,那只能是空想,永远也不会成功。
有一篇仅几百字的短文,几乎世界上主要的语种都把它翻译出来了。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给路人。
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件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篇短文。
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被印了亿万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这对有史以来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无法打破的纪录。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Hubbard,文章最先出现在1899年的Philitinc杂志,后来被收录在戴尔·卡耐基的一本书中——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重要的,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那个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挂在胸,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把那封信成功地交给加西亚。
罗文接到了麦金利总统写给加西亚的一封信时,他没有讲求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借口,更没有任何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因而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只有行动赋予生命力量。”罗文为德谟斯特斯、克雷洛夫、拿破仑的话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是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只有养成行动的习惯,你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实现你的目标,实现你的诺言。
2.让“实干”伴着你成功
《李嘉诚成大事的忠告》P62
(需要补充资料)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现实的生活中,实干的精神,能够使一个人的理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可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实干”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的成功习惯——通过艰辛付出,才能获得成功的垂青。
李嘉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去实现他的抱负,这种做法就是一种实干精神。
1950年夏天,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在筲箕湾创立。厂房是租借的,由于那时刚从大陆涌来数十万人,香港闹房荒。李嘉诚资金紧张,只允许他租廉价的厂房。从港岛到九龙,李嘉诚跑了一个多月。最后才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找到勉强合意的厂房,筲箕湾是港岛的偏僻地,而李嘉诚的厂房就更偏僻了,邻靠山谷的小溪。这里山青水秀,是读书的理想地方,办工厂,还是在交通便利的市区边缘好,但正因为偏僻,所以租金较低,几经“讲数”(讨价还价),加上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厂房,李嘉诚租下了这里的厂房。
厂房破旧得不能再破旧了,窗户难得找出一扇完好无缺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透下束束天光。香港春夏多雨,雨水哗哗漏泻,李嘉诚不得不花一笔钱修缮。
厂房里的压塑机也是破旧不堪,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香港增加许多塑胶厂,业主多是小本经营,就有人专做旧机器买卖,当时谁都不曾料到,扯欧美塑胶衫尾的香港人,会成为世界塑胶业的“大哥大”,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如果说长江塑胶厂能透出一线新景象的话,就是挂在门口的那块“长江塑胶厂”的厂牌是崭新的。业主李嘉诚,正踌躇满志,开创他的崭新的事业。
谁敢相信,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香港塑胶业的泰斗?正如仅仅看到长江源头的人,无法想像长江的万里奔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