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成大事者需要非常手段 > 第7章 细节决定人生成败(第2页)

第7章 细节决定人生成败(第2页)

就动作而言,应注意的姿势或动作,主要有:

坐要有坐相,不要随便左右晃动,如果是女士的话两腿要并拢;站立时膝盖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不要抓头搔耳,两手应自然垂放在两侧,或是轻放在前面;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尽量不要跷脚;表情温和,有亲切的眼神和饱满的精神。

有的人说话时喜欢将手插在口袋里,有时还坐在桌子上,这都不是好习惯,而是过于散漫、过于随便的说话习惯。在交谈时,将手插在口袋里,不仅很难令对方接受,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数听众面前,这种姿态会使周围的人觉得这位发言者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将他人看作较自己低下,且表现欲望非常强,使人感觉到别人不可超越他。不管你有没有这种傲慢的想法,但这种姿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就是这样一种人。

上面说到的,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小节,但我们并不是提倡处处都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婆婆妈妈。如果有人要钻牛角尖,要钻死胡同,对付这种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

3、小握手,大学问

无论时代怎么改变,端庄诚恳都是礼节中不可少的要素。握手是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礼节,它将成为你与他人掌心相通的温暖,与他人心灵交流的桥梁,是你成功路上不可少的契机。

李瑶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很紧张,紧张的手心冒汗。当她敲开面试房间的门时。主考官很热情地站起来,伸出手来,而李瑶却傻了,忘了伸出自己的手,弄得气氛很尴尬。当然,她没有被录取。但她永远记得这一次“握手”。

能够大方优雅地与人握手,也是一种魅力。

王小姐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代表。不仅长了一副精明能干的外表,而且还天生拥有一张口吐莲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般情况下,只要她接触的客户总是会轻轻松松地被她搞掂。美中不足的是,她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与客户见面的时候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怎样进行第一次握手。其中有好几次在与国外客人见面时,都弄得双方非常尴尬。大家都知道,外国人多数都是外向性格,他们喜欢轻松、自然地接触交流。可每次王小姐与人见面的时候都不肯先伸出她的玉手,让人家握一握,而老外们又多数都期待着享受这种欢迎礼节。一边在热盼,另一边却毫无反应,可见当时大家的心情会怎样了!后来经过一次系统的礼仪学习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握手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

在性别的差异里,先伸手的应该是女性,而男性立即伸手回握;同性而有年龄长幼之分时,则年长的先伸手,年轻的立即伸手回握;阶层有高低差别时,以阶层高的先伸手,阶层低的立即回握。

年龄与性别有冲突时,如男性年长,是女性的父亲辈年纪,在一般社交场合中仍然以女性先伸手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父辈年龄,或女性未成年在二十岁以下,则男性先伸手,女性才回握。阶层与年龄或性别有冲突时,永远以阶层为主。

不过有一个原则必须把握,即好的礼节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因此任何人忽略了握手礼的先后次序而已经伸出手,对方都应该不加迟疑地立刻回握。

另外,好的握手礼是温暖的掌心相通,眼睛看着对方,脸上有表情,在握手中流露诚恳、温暖、亲切的个性。许多女性仅以指尖相握,或者只是伸出一只冷冷的手而毫无相握之诚,均非适宜的握手礼。孰不知虽只是盈盈一握,却包含了是否令人愉悦、信任、接受的契机,真不可谓之不重要了。

握手通常是你与他人的第一次身体接触,而握手这个动作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观感,跟以下三件事有相当大的关系:

(1)如何握手。

(2)何时握手。

(3)别人的感觉如何。

一个令人愉快的握手,感觉上是:坚定、有力,代表这个人能够做决定、承担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负责任,以诚挚、热情的握手,来显示他多么高兴能够认识你;至于令人反感的握手,感觉是:犹豫、不爽快,好像在告诉别人我不是做决定的人,让人觉得你软弱、狡狯、没有生气,跟你握手,好像手里握一条死鱼。

至于用力到好像要把对方骨头捏碎,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糟糕,正确的握手,给人干爽、触感很舒服的感受,湿黏、冰冷,就像你长时间握着一杯冰水,将让对方留下不悦的印象。

如果你的手经常都是冰冷的,当你要与人握手时,不妨把手放进口袋里让手温热点。

如果你的手常年都是湿冷的,在握手之前,先在裤子或裙子上擦一擦,使你伸出去的手是干的。当然你的动作必须快速而优雅,以免引起别人的侧目。

4、用“我们”代替“我”

用“我们”代替“我”,可以缩短你和大家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

新婚燕尔,新娘对新郎说:“从此以后,就不能说‘你的’,‘我的’,要说‘我们的’。”新郎点头称是。一会儿,新娘问新郎:“亲爱的,我们今天去哪啊?”新郎说:“去我表姐家。”新娘就不乐意了,纠正说:“是去我们表姐家。”新郎去洗手间,很久了还不出来。新娘问:“亲爱的,你在里面干什么呢?”新郎答道:“我在刮我们的胡子。”

这虽然只是一则笑话,可是它体现了一个问题,即“我们”这个词可以造成彼此间的共同意识,拉近双方的距离,对促进人际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经常看到记者这样采访:“请问我们这项工作……”或者“请问我们厂……”,演讲者多使用:“我们,是否应该这样”、“让我们……”这种表达方式。事实上,这样说话往往能使你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接近,听来和缓亲切。因为“我们”这个词,也就是要表现“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所以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

人的心理是十分微妙的,同样是与人交谈,但有的说话方式会令对方反感,有的说话方式却会令对方不由自主地产生妥协之心、亲近之情。如演讲时说“你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便增加了听众与演讲者的距离,使得听众无法与你产生共鸣。如果改为“我们最好再做更深一层的讨论”就会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达到共鸣的效果。因此,若想说服别人,不妨多使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样是与人交谈,有的说话方式会令对方反感,而有的说话方式却会令对方不由自主地产生妥协之心。

事实上,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对方说“我”,“我认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将远不如他采用“我们”的说话,因为采用“我们”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团结意识。

“我”在英文里是最小的字母,千万别把它变成你语汇中最大的字。

一次聚会,有位先生在讲话的前三分钟内,一共用了36个“我”,他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如“我的公司”、“我的花园”等。随后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你的所有员工。”

那个人怔了怔说:“我失去了所有员工?没有呀,他们都好好地在公司上班呢!”

“哦,难道你的这些员工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吗?”

享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人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下面的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尽量用“我们”代替“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