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抬头不如低头 高调不如低调什么意思 > 第7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第1页)

第7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第1页)

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样子。这就是他们准备捉人吃人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如此才能培养出肩负重大使命的力量。

1.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谓“韬光养晦”政策,换句话说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要义不在于这种提法本身,而在于具体的“为”与“不为”的选择判断上。这才是糊涂学的奥妙之处,而这个具体操作是不会轻易公开的。

所以就算是人家知道你要韬光养晦,可怎么个“韬光”、怎么个“养晦”还是不清楚的,这样便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越王勾践的韬光养晦策略不是绝口不提这四个字,而是让一切看起来自然合理,不做超常的事。然后在这个“为”与“不为”上尽心竭力做足了功夫,遂成其功。

无论在职场或是商场里,还是要韬晦一些比较好。太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表现得急于求成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会给人自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一旦成为强弩之末,那只有被人嗤之以鼻,逐出场外。所以,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有这样的一个事例,王某过去有一个非常严厉的上司,只要下属有一点点小过失,就会被他骂个狗血喷头。

一次,这位上司终于离开了公司,王某欢天喜地。新来的李经理和和气气,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不厌其烦地拿来与大家商讨。起先,王某很庆幸来了个这么民主的上司,可没过多久,新的烦恼就接踵而来。

首先大量工作毫无意义地重复返工。过去的经理虽然武断,但在他手下工作只要按他的吩咐尽心做好便是,不必过多操心。而现在的李经理一遇到工作就马上先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而且几乎每个手下的意见都能影响他的决定,特没主见,弄得大家经常加班,效率却很低。其次是收入的直线下降。自从新经理上任后,由于部门业绩大不如前,部门的收入连连下滑,原先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奖金的王某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拿到过2000元了。

最后是心理上的折磨也日渐浓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新经理的能力纷纷表示怀疑,有些同事甚至在私下里多次跟王某说:“论资历,论水平,论才干,他哪里比得上你?偏偏让这种人来当我们的领导!”

于是,在那次好友的聚会上,王某把自己心中的不快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朋友七嘴八舌地给他出了不少主意:有的说,跟他较劲,看看谁有实力!也有的说,找上层领导反映,撬掉他!还有的甚至建议,干脆辞职,不伺候这种“低能儿”了!

最后,王某还是听取了父亲的建议。父亲说:“不管你的上司如何低能,你都应该尽力辅佐他,在努力工作中寻找新的机遇。”于是,王某及时调整了心态。他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老把眼光盯在上司不足的方面,要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上司,他肯定有过人的地方,不然为什么能力平平的他却能得到眼前的位置呢?

从那以后,王某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辅佐上司。本来王某的上司也早听说了他的才能,心里早已有所警惕。但是看到王某如此真心诚意地辅佐自己,不仅渐渐消除了戒备,而且从心底里对王某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在工作中,王某当然没有放弃寻找和创造新的机遇。在不给上司造成压力的前提下,王某尽力抓住一切机遇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与不如自己的上司搞好关系,尽力为他做好工作,无非是为了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果然,过了没多久,王某就引起了公司上层领导的关注。当他们向王某的上司了解情况的时候,得到的是积极的评价和大力的推荐,于是王某理所当然得到了晋升。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善于保存自己,激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就是韬光养晦。《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据,以存身也。”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或目的,这是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以保护自己,以待今后东山再起的良谋。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2.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自古成大事者都谨小慎微,智慧胜人一筹,善于隐藏自己,能以静伏无,能为无能为动,看似没有,实则充满,而没那些自以为是、耀武扬威的人难以得势而名留青史。

韩信往东追击齐王时(公元前203年),齐国已经归附楚霸王,所以项王派龙且带领20万部队去救齐国。

龙且说:“我了解韩信的为人,这事容易办。他曾经受漂布妇人的接济,可见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又曾经受胯下之辱,可见没有过人的气魄,不值得畏惧。”

于是在潍水两岸扎营,军中的骄傲情绪越来越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慨。

韩信则在夜里派人用袋子装沙填进潍水上游,再带兵半渡潍水去攻击龙且,然后诈败退兵。龙且很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韩信会害怕的。”

于是下令追击韩信,韩信立刻派人挖开填水的沙袋,结果河水暴涨,龙且的部队大半被水冲走。韩信这才下令急追,杀了龙且,俘虏齐王,平定齐国。

古人说,善用兵者,在于了解敌方统帅,将计就计。韩信正是利用了对方看不起自己,因势利导,把弱点转化为优点。他故意显示自己怯懦无能,以败退引诱敌人上当,从而成功地战胜了对手。

岳飞曾奉宋高宗之命,招抚岭表一带的曹成。岳飞上奏给皇帝说:“群盗力量强大,就会肆意横行。力量削弱了,才有可能接受招安。如果不用暴力加以围剿,而希图通过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办到的。”奏后,岳飞率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巧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于是把他捆在岳飞帐篷前。岳飞出了帐篷去调遣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准备返回茶陵吧!”过了一会儿,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假装很失意的样子,又很后悔地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暗暗命令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走。岳飞估计间谍回去报告后,曹成一定要来追击,就下令立即开饭,饱食为度,然后迅速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曹军出乎意料之外,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乘乱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很多险关隘口,曹成途穷力竭。岳飞这时说:“现在可以招降了!”

岳飞饱食而向敌人表示饥饿,同孙膑兵强而向敌人表示怯弱一样,都是匿壮显弱,迷惑对方的机智手段。善于用兵者,总能随机应变,计谋层出不穷,最终克敌制胜。

“匿壮显弱”,就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使他骄傲自大,使他放松戒备,然后把本来强硬的面目露出来一举吃掉对方。这也是以装糊涂来糊涂敌人,达到成功的目的。

汉初,北方有一个东胡国,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却要前来寻衅,试探匈奴态度,便派使臣到匈奴去,要冒顿送他一匹千里马。

冒顿已知其来意:便问群臣,群臣齐声说:“我们只有一匹千里马,乃是先王遗留下来的,怎可轻易送人呢!”

冒顿微笑,摇头说:“我与东胡是邻国,怎么能为了一匹马而失去邻居的情谊呢!送给他吧广随即命人把马牵出来,交给使者带回去。

过了几天,东胡使者又来了,递上国书,却要冒顿把老婆送给他。

冒顿让大家看了来信,大家都义愤填膺,怒气冲冲说:“东胡国主这般无礼,怎么敢要我国皇后?太欺负人了!请斩来使,发兵进讨!”

冒顿摇摇头,笑着说:“这有什么!他既然喜欢我的老婆,就送给他,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而失去一个邻国呢?”于是立即让使者把老婆带回去。

东胡国王得了冒顿的良马、美人,认为冒顿畏惧自己,便不免心存轻视,荒淫无度,毫不戒备。

又过了几个月,东胡使者又来了,这一次却是要索取两国交界的空地。

冒顿照例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中摸不透冒顿的意思,怕失掉欢心,于是有人主张给予,也有人主张不给,相互争吵起来。只见冒顿勃然起座,厉声说:“土地乃国家根本,怎么能够送给别人呢!”

喝令把来使和赞成送地的臣子一齐绑了,全体斩首。随即披上战袍,纠集军队,一声令下,扬旗击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奔东胡而去。东胡的军队猝不及防,慌得不知所措,连连失利,顷刻全军覆没。冒顿直奔宫廷,杀了东胡王,尽灭其国。

这种示弱成了使敌人骄傲和放松戒备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冒顿从一开始就不愿意送马送老婆,人家自然不会轻视他,可能这么顺利地打败敌手吗?

3.柔弱胜刚强

老子教人“柔弱胜刚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站得高,就会摔得重;欲望多,就越不易满足;其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反之,如果处在最低处,没有比之更低的地方,这样也就不会摔下来而只能向上走;原本没有期望,所以稍在收获就能带来快乐,更不会因欲望没有实现而引来痛苦。

春秋末期,郑国有一位叫子产的宰相。他执政的特点是刚柔交济,即在高压和怀柔两种政策中采取最适当一作法,把国家治理得国富民强。郑国是一个小国,想要在大国的觊觎之下力图生存,强化国力是当务之急,子产一方面提倡振兴农业,另一方面要确保军事费用,于是决定征收新税。因此民怨沸腾,有人甚至扬言杀死他,朝中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出来反对,而子产却不让步,力排众议,实施既定政策。他说:“为了国家利益,即使牺牲个人。也在所不惜,我听说为善必须有始有终,如果虎头蛇尾那么干幸万苦所做的一切都会付诸流水,我决心贯彻始终,绝不能因为百姓的责难而改变初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