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在做辨认功夫时,态度必须自然,不要显出正在辨认的神情,使对方察觉。这当然也要有相当的小聪明,双目盯牢,端详不已,有失礼统。尤其是对于女
性,这种动作就足以使对方面泛红晕,局促不安了。
一语道破:
只有善于记住人,才能迅速看透人心。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4、通过握手判断性格
行为是心理的体现,这一点还可以从手的表现上看出来。从“握手”、“易如反掌”、“袖手旁观”等字句的探讨可以发现,握手时表现人际关系最有力的情感传达工具,利用手与手的关系,或是手的动作便可易如反掌地解读出对方的心理,并且还可以不费事地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
握手是一种礼节,握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据说握手开始于人类仍然处于赤身裸体生活的阶段。在开始的时候,男人之间初次见面通常要用手来掩盖对方性器官表示友好。不久,
这个动作逐渐演变手与手之间的行为。所以对原始人来说,握手不仅表示问候,也是表示手中未持有任何武器,是一种信赖的保证,包含着契约、发誓的观念。
握手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主要的是在握手的一瞬间有可能识破对方的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握手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行为,而且还是传达人际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观察握手也是“察人”的重要途径。
握手时的力量很大,甚至让对方有疼痛的感觉,这种人多是逞强而又自负的。但这种握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说明了握手者的内心比较真诚和煸情。同时,他们的性格也是坦率而又坚强的。
握手时显得不甚积极主动,手臂呈弯曲状态,并往自身贴近,这种人多是小心谨慎,封闭保守的。
握手时只是轻轻的一接触,握得不紧也没有力量,这种人多属于内向型人,他们时常悲观,情绪低落。
握手时显得迟疑,多是在对方伸出手以后,自己犹豫一会儿,才慢慢地把手递过去。排除掉一些特殊的情况以外,在握手时有这种表现的人,性格多内向,且缺少判断力,不够果断。
不把握手当成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而把它看成是例行的公事,这表明此种人做事草率,缺乏足够的诚意,并不值得深交。
一个人握着另外一个人的手,握了很长的时间还没有收回,这是一种测验支配力的方法。如果其中一个人先把手抽出、收回,说明他没有另外一个人有耐力。相反,另外一个人若先抽出、收回手,则说明他的耐心不够。总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胜算的把握就大一些。
虽然在与人接触时,把对方的手握得很紧,但只握一下就马上拿开了。这样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多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关系,与每个人都好像很友善,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外表的假象,其实在内心里他们是非常多疑的,他们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一个人,即使别人是非常真诚和友好的,他们也会加倍地提防、小心。
在握手时,非常紧张,掌心有些潮湿的人,在外表上,他们的表现冷淡、漠然,非常平静,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非常的不平静。只是他们懂得用各种方法,比如说语言、姿势等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避免暴露一些缺点和弱点。他们看起来是一副非常坚强的样子,所以在他人眼里,他们就是一个强人。在比较危难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把他们当成是一颗救星,但实际上,他们也非常慌乱,甚至比他人还要严重。
握手时显得没有一点力气,好像只是为了应付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被迫去做的。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十分坚强,甚至是很软弱的。他们做事缺乏果断、利落的干劲和魄力,而显得犹豫不决。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可实际上,其他人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将他们忘记。
把别人的手推回去的人,他们大多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御心理。他们常常感到缺少安全感,所以时刻都在做着准备,在别人还没有出击但有这方面倾向之前,自己先给予有力的回击,占据主动。他们不会轻易地让谁真正地了解自己,如果是这样,他们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他们之所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他们不会去接近别人,也不会允许别人轻易接近自己。
像虎头钳一样紧握着对方的手的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显得冷淡、漠然,有时甚至是残酷。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征服别人、领导别人,但他们会巧妙地隐藏自己的这种想法,而是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在自然而然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双手和别人握手的人,大多是相当热情的,有时甚至热情过了火,让人觉得无法接受。他们大多不习惯于受到某种约束和限制,而喜欢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们有反传统的叛逆性格,不太注重礼仪、社交等各方面的规矩。他们在很多时候是不太拘于小节的,只要能说得过去就可以了。
一语道破:
握手,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交往一种较为普遍的礼节。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握,但这其中却也有很大的学问。有专家研究表明,握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很多信息。通过握手的方式也可以观察出一个的性格特征。
5、量情度义识人心
齐桓公最得力的宰相管仲不幸得了重病。齐桓公前往探视。
管仲望着齐桓公欲言又止。齐桓公问道:
“你的病看来不轻,要好好休养,不必为国事烦忧,如果有什么不放心的事,就请说出来。”
管仲见齐桓公态度诚恳,便忧心忡忡地说:
“好吧,既然主公愿意听,我就说出来自己的担忧。”
齐桓公问道:“仲父,不知你为什么担忧?”
管仲说:“但求主公今后不要重用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几个人,最好让他们远离您的身边。”
齐桓公说:“这我就不懂了,像易牙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肯煮了给我吃,像竖刁这样的人为了在我身边侍奉,宁可自阉当太监,而常之巫有测生死祸福的能力,可以帮助我逢凶化吉,至于公子启方多年追随我,连父亲病故都不肯离开我去奔丧,这些人如此忠心耿耿,怎么用得着去提防呢?”
管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主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人连自己的亲骨肉都能不爱怜,都肯杀死,难道他不会杀主公吗?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肯残害,难道他不会去残害主公您吗?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是和他本人的做人的根本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德行,自然会善始善终,不是靠外力所能改变的。所以,我只求主公看在国家社稷的份上,三思而行!”
齐桓公对管仲的人品是很信服的,等到管仲死了以后,齐桓公按照管仲生前所提醒的,把易才、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等打发出宫。易牙等人出宫以后,齐桓公却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好不容易熬过三年,还是把易牙等人找了回来。
第二年,齐桓公卧病在床,易牙等人便大肆活动,放出谣言,说齐桓公已不久于人。然后封锁宫廷与外界的联系,不准任何人给齐桓公送吃的东西,齐桓公悲叹道:“都怪我没听管仲的话啊!”
有一句民谚:薄情者寡义,无情者无义。这就是说:缺少亲情的人也缺少忠义,没有亲情的人没有忠义。
春秋时,乐羊子任魏国将军去讨伐中山国,这时,他的儿子乐舒正好在中山国做官。中山国的国君姬窟就让乐舒去劝乐羊子退军,乐羊于不答应。姬窟就将乐舒杀死,做成肉羹送给乐羊子。乐羊子为表示对魏文侯的忠诚,便当着中山使者的面,吃掉亲生儿子的肉。打下中山后,魏文侯虽对其功劳给予了奖赏,但却从此不再信任他,并罢了他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