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在20岁懂得9件事作文 > 第九件事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第3页)

第九件事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第3页)

所以,我们强调请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提出,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

如果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这是惟一的和可靠的诀窍。

反之,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也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这就是社会与人生的大海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灯塔。

一个人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闯荡世界,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需要借助他人的支持和力量。谈及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对自己讲求信誉和以诚经营而自豪不已,讲信誉,讲诚信,送给别人一个人情,表现自己的诚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积极地偿还欠你的人情债。不过,总有人会还的。所以,有机会,你就应该试着让别人欠你个人情。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

钱仲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仲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仲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使他得以多年后回报。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每个人都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土。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他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就是积善。

灵活处理人际关系,不可以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而是要经常和老朋友保持联络。

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忙于自己的事务,对于分开的朋友,或许会不再经常联系。但友谊是要双方共同经营、养护的。一封书信,一个电话,能带你跨越千山万水,让你与朋友相互交流思想和信息。一个自然的问候,能把友谊的纽带一直织下去,仿佛朋友从未分开过一样。不要在有求于朋友时才想起他们,平时就要经常联络,让发自内心的感情流出,让诚恳的问候给朋友送去快乐。只有这样,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感情才会越来越深。

7.时刻怀着谦逊的心

世界上真正有魅力的人,往往是谦逊而又成功名就的人。不论何时,人都不能够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而应该谦逊谨慎。具有谦逊品格的人,才能够让人感到高贵,产生心灵上的平衡感,为自己赢得好人缘。谦逊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赢得成功的可能。加尔多斯说,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曾听过这么一则小故事。在飞机上,一位美国商人正在读《时间简史》,读得津津有味。旁边一位老人见状便彬彬有礼地问:“这么深奥的书您能读懂吗?我读了10遍可还是没懂。”美国商人高兴地说:“这本书可有意思啦,我当然懂了!顺便问一下,你是干什么?”那老人平静地回答:“我是苏联科学院院士。”欣赏苏联院士的态度,那种谦逊的态度,他并不认为自己身为院士读不懂一般人能懂的书有什么好羞耻的,反而积极请教。正是这样的谦虚精神使真正有内涵的人越来越优秀。古人说的好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如果有一点才学就沾沾自喜的话,那必定会失败。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获得某些成功时,还要不要谦逊呢?更需要!

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20岁的我们要保持谦逊,胜不骄,败不馁。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行走得更远。如果一味自满,骄傲,那除了显出自己的无知和狂妄,实在对人生没有打的裨益。保持谦逊,我们才能“三人行,必有我师”,从而实现人生的进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后来孔子绕道而行。思想家的孔子尚且如此,作为我们普通人,当然更应当以谦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未来的道路。

8。诚信待人是一种美德

以信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讲求信用、遵守诺言。一个成功者,是否具有讲信用的声誉,对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人生在世,“必诚必信”。也就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必须诚实守信。诚实是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守信是必守信约,说到做到。

我国古代人交朋友,强调一个“信”字。在小孩子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专门有讲交友的章节,而且有种种概括:“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刎颈之交相如与廉颇,总角之好孙策与周瑜”,这些都是说友情的深厚,而诚信是深厚友情的源泉。

相传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分手时,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忙拉着他的手,劝说道:“兄弟,不要悲伤,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两年后的秋天,张劭偶闻长空一声雁叫,引起了情思,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到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啊!他怎会来呢?”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而已。

范式果然在约定的日子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异常亲热。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事情为后人传为佳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诚信待人是一种美德,而且只有这种美德的人才能感动别人,才能纵横交际。反之,在社交上不以信待人或许能获得一时之利,一旦被揭穿,会连原有的都失去,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顾炎武曾以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以表达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讲信用、守信义,它不仅体现对人的尊敬,也表现对己的尊重。情意中的礼仪

许多人交友常常涉及这样的误区:好朋友之间不需要讲究客套。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互相了解,亲密无间,如兄如弟,讲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见外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朋友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干涉、强求和控制。彼此之间只有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交、反之,则离、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不尊重对方,不讲客套,否则,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充沛的感情能促进和谐深沉的交往,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

好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过于讲究礼仪。一味打躬作揖,则更加糟糕。朋友间的交往要恰如其分,不强交,不苟绝,不面誉以求新,不愉悦以苟合。

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谦和礼让,宽厚仁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是自私的倾向。有时候,立定了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的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说唐》里鼎鼎大名的尉迟恭是一名莽勇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朝间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仍不觉解气,他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想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唐太宗气极了,把手边的茶杯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

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教我以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因此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唐太宗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同时,他也感谢尉迟恭。假使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害唐俭而致其死,又安知唐太宗肯“公正”起来,不治罪于尉迟恭呢?与朋友相处也是一样,如果是真心待人,就应该对他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渡过种种的难关,而且也要帮助他克服种种弱点,天长日久,朋友们自然会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包括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交朋友就像跳交谊舞,有进有退,你要时刻调整好彼此间的距离,要通过沟通,消除误会,要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平等相处,用礼仪来维护友情,用友情来滋养友谊。只有这样与朋友之间才能达到心灵的一致、目标的相同、言行的和谐、气质的互补、事业的促进。

9。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在你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你为成功而奋斗之初,你可能需要寻求知己,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结交那些对你有害无益的朋友,不要被拖人他们的浑水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