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投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说:“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观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谦虚不自满的人才能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才能走向别人到达不到的成功之路。而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有人说:“我已经有了够花几辈子的钱,我干吗还要读书学习?”当然,你可以不读书了,但你今后的人生必定是庸人的人生,愚人的人生。宋人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贵”,是指气质的高贵,人品的高贵。你愿意当一个没有知识修养的土财主吗?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爱因斯坦在学校从不快乐。他不喜欢记忆事实与规则。他回答问题时很慢,因为他总是要经过认真思考。他会问很难的问题,这就使得老师们认为他是在存心找麻烦。德国学校的严格纪律使他非常不愉快。然而,年轻的爱因斯坦确实学到了使他感兴趣的东西。他感兴趣的是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东西。例如,童年时,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个带有磁针的指南针。这使得艾尔伯特对那使指南针的针永远指向北边的看不见的力量很好奇。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读了非常深奥的科学书籍。他已经开始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17岁时,爱因斯坦进入了瑞士苏黎士的专科学院,学习数学和物理学。有许多课他都不去听,因此没有给教授们留下印象,但他确实一直都在刻苦学习。
有人常常抱怨,不成功都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给造就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下就不再去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现状中浪费着时光。看看爱因斯坦,我们就能明白我们所说的其实都是借口。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我们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是狭义地指在学校到课堂照本宣科地学习,也不是办培训教员找模范的示范性的教条主义学习。
学习指的是什么呢?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呢?首先,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学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风光一下。但很多的实例证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而这条路的确挤得很,而且成功者们认为,根本没有成功者的捷径,只有这条向远方无极点伸延的路。从根本上说:只有走在前面的才是成功者。在这条路上,没有以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的话,很容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迹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的。因此,有位成功人士的话很值得借鉴:“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最基本的根本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该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根据时间和其他条件,可以在多长时间自修完什么课程,听哪方面的课程辅导,每天给自己多长的看书时间。
要做好这些,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4。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狗一样地学”,是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这样才能出成果,出成绩。
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国学家章太炎,童年时便聪慧过人,爱书如痴。有一次,小章太炎在庭院里津津有味地读书,不觉天色已晚,气温骤然降低。他的嫂子叫他进屋添加衣服,喊了三声他才回过神来。加过衣服之后,他又回到院子里读书,由于一门心思读书,沉湎其中,竟把嫂子的衣服穿在身上而不自知,众人见了,笑得前仰后合。,没有小时候的刻苦用功,怎么会有后来声名赫赫的章太炎呢?
列宁在读书时,也是专心致志,对周围的一切都理会不到。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20岁的我们要懂得让自己集中注意地去学习,这样才能体会到充实的快乐。不是有一句话吗:忘记时间的人是快乐的,不管你是充实地忘记了时间还是甜蜜地忘记了时间。让我们在学习中充实并甜蜜地忘记时间吧,那学习的快乐将是加倍的。
学习同时要带着好的方法,避免浅尝辄止。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郭沫若说,年轻人求知欲很旺,而忍耐性不足。即以读书而论,尚未开卷时,每有吞食全牛之概;然一遇困难,则不禁颓然而气馁。于是浅尝偷巧的习惯油然而生,在未用自己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别人的评论以自圆,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有的人更以其一知半解,从而道听途说。这是我们年轻人最易传染的一种通病。我们要避免这种通病的发生,凡读书就深入地去读,读出所以然来。正正像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说的:“我读过一点点书,最初是为了从里面寻找快乐和安慰,后来是为了从里面寻找苦恼和疑问。”我们在书籍中找到了快乐和安慰,同时也找到了苦恼和疑问,这将更加促使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走下去。
学习的时候应该投入全副精力,但是学习完了之后,我们也要适当地解放自己,要适当地让自己闲下来。我们要像“绅士一样地玩”,这“玩“指的是休闲爱好娱乐,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去学习。有一个人说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个人是一位航空工程师,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让自己闲下来。即使在休息时间,他都会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慢慢的。即使睡觉,他也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后来,这个人在见面的时候,试图让这位工程师学会“浪费”时间,就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随便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工程师承认,是因为一些心理原因,所以总是把放松当做是浪费时间。认识到这一点,工程师最后鼓起勇气,开始改变自己。放松时一种很好地利用时间的方式,可以享受生活。三年过后,当再见到这位工程师的时候,他已经学会平衡工作于生活之间的关系。虽然每周的工作时间缩短了近10个小时,但是完成的工作却比以前增加了。平衡工作与生活是一门艺术,而懂得在学习之余去努力去休闲,是同样的艺术。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说:“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一个很会学习的人他同时也应当是一个很好的休闲者,懂得让自己尽量地放松自己。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是同时他也从事多种文体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他非常喜爱音乐艺术,是位熟练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热爱登山旅行、骑自行车、游艇、散步等运动。这也运动很好地滋养了他的科学热情。居里夫人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舞蹈,在她所生活的年代里,波兰的舞蹈很多,很欢快,运动量也较大,经过一段锻炼,她身体壮实,脸色红润,精力充沛。
我们需要在学习之外,培养自己的兴趣。学习是终生的,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兴趣对生活的重大意义。人不可能长时间地集中于一项工作,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沉溺在学习中一直不倦怠。而当我们倦怠时,让我们忘记学习去投入到愉快的休闲中,唯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加高质量地投入学习当中。
不会休息,只是盲目地去学习,很有可能变成书呆子。不是有这么一则笑话吗?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打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轮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着,动手准备拿备胎装上。然而,事情严重了,卸掉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给卸掉了。没有螺丝怎么能装上备胎呢?教授一筹莫展。就在他焦虑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他发现了教授的困境,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懒得理会他,但是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疯子听完后哈哈一笑:“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在惊奇感激之余,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书呆子。”
这当然是个笑话,我们要学以致用,不做书呆子,就要学会劳逸结合,不一根筋去思考问题,才能有进步和提高。
5。让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哈佛图书馆有这样一些训诫: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在翻动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