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老板交代的事不会做怎么办 > 第三章 别等老板交待做一个忠诚感恩的员工(第2页)

第三章 别等老板交待做一个忠诚感恩的员工(第2页)

杨冬振和许自强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个人无论从知识的扎实程度,还是头脑的灵活运用能力来说都同样出色。他俩同时被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招了进去。上班的第一天,经理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很郑重地对他俩说:“其实公司内部只缺一个人,主要是你们两个都非常优秀,所以招了你们两个,我们很难取舍。公司将在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宣布谁能留下。但如果你们都令公司满意的话,也有可能把你们两个都留下。希望你们在这三个月里,发挥各自的优势,好好表现!”

这无疑给杨冬振和许自强拧紧了发条,他们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比对方更出色。

三个月来,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暗中较上了劲。同样是意气风发,学有所长,他俩用各自的方式表现着自己,谁也没有输给谁半分。经理也十分欣赏他们,似乎一切都表明公司会破例把两人都留下。但是试用期的最后一天,杨冬振的厄运还是来了。经理很遗憾地向他宣布他被解雇了。经理告诉他,其实他的工作一直很出色,只是他对待公司资源的态度表明,他不太适合在公司发展。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上个星期六的晚上,杨冬振去了同学那儿,为同学庆祝生日,由于晚了就没有回公司宿舍。第二天回来后,杨冬振直奔公司的办公楼,路上碰到了许自强。许自强问他昨晚去哪了,还提醒他宿舍的灯亮了一个晚上,让他回去关。杨冬振满不在乎地说:“麻烦死了,反正不用我交电费,不回去关了。”此话刚刚出口,经理便从他们旁边走了过去。杨冬振对公司资源没有节约意识造成了他被解雇的下场。很自然,许自强被公司留下了。

只有具有节约成本的意识,懂得为公司节约的人,将来才能为公司赚钱。在很多企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员工在工作中没有节约意识,总是随便浪费公司的纸张、笔等办公用品。这无形中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公司的收益自然也不会提高。

事实上,单纯从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来说,节约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对于企业来说,节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倡节约意识,还有助于逐步形成勤俭持家、注重节约的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样,节约不仅对于企业有好处,更会惠及员工自身。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为公司节约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使企业的效益更好,企业就更有能力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和鼓励,员工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能够帮公司节约资源,那么公司一定会按比例给你报酬。也许你的报酬不会很快兑现,但是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公司的资产像自己的财产一样爱护,你的老板和同事都会看在眼里。

一位海外归来的博士,回国后在一家公司里工作。不久,同事们便把她看成办公室里的“另类”,因为她从来不用大家都习惯用的一次性纸杯和筷子,总是自备水杯和筷子;她拒绝吃用泡沫塑料饭盒装的盒饭,总是自备餐具;别人哪怕浪费一张纸她也忍受不了,总是刻意地提醒同事要注意节约,她自己更是经常拿用过一面的纸写字和打印文件;办公室里的电器一旦用不着的时候,都是她主动把它们关掉。

同事们认为她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公司的实力还算雄厚,每个月的赢利也很可观,更何况老总也没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要求。

可是博士依然我行我素。几年后,当女博士离开那家公司时,那家公司的办公作风已经改变了:博土的那一系列原来被同事看成“另类”的行为,现在成了每位员工主动完成的事情。同事们也真正体会到了博土的可贵之处。

现在,公司的实力更加雄厚了,老总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还时时想起这位给他带来更多利润的博土。而那位博士已经是某家公司的总裁了。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帮公司节约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谋福利。

丰田公司是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和丰田公司同样出名的是它的节约观念。每个丰田职工都有节约的习惯。作为一个大公司,丰田在办公用品的使用上却节省得近乎“抠门”。比如公司内部的便笺要反复用4次。第一次使用铅笔,第二次使用水笔,第三次在反面使用铅笔,第四次在反面使用水笔。公司办公大楼的马桶水箱里都放置了一块砖。这样可以使6升的水箱变成5升,每次都能够节约1升水。正是丰田公司的这种节约习惯使得它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因为大家都养成了节约的意识,所以在技术开发方面,节油就成为公司新车研发的主要原则。在石油大幅度涨价以后,包括美国在内的汽车购买者都纷纷看中了丰田的产品。

但是有许多员工在为公司工作的时候却缺乏成本意识,总是大手大脚,这无形中提高了公司运营的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许多公司在产品或技术方面并不弱于对手,但实际收益却远远落后,根源就在于运营成本降不下来,相当部分的收益被看似平常的铺张消耗掉。

有这样一家贸易公司,尽管表面生意兴隆,但年终结算时总是要么小亏,要么小赢,年复一年地空忙。几年下来,不但公司的规模没有扩大,资金也开始紧张起来。眼看竞争对手的生意蒸蒸日上,分店一家一家地开张。于是公司老板决定向对方求教取经。

等到对手把一笔笔生意报出后,这个老板更纳闷了:两家交易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为什么收益却相差这么大呢?原来,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这家公司对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成本控制。比如:联合其他公司一起运输货物,将剩余的运力转化为公司的额外收益,几年下来,托运费就节省了将近60万元;采购人员采购货物时严格以市场需求为标准,使存货率降至同行最低,每年大约节约货物贮存费5万元,累积下来将近20万元;公司还与供货商签订包装回收合同,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包装用品,待积攒到一定数量后用公司进货的车辆运回厂家,厂家以一定的价格回收再用,这项收入大约为每年2万元。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公司既节约了资金,也培养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在该公司中已经蔚然成风。

其实,要做到这些很简单,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些话之所以流传到现在,就是因为它是对的。开源节流的方法很多:现在办公室里都有冷气机,你懂得把冷气设在一定的室温下,不要经常动用开关;公司里的人相对较多,每日垃圾量大,如果能够加以分类,不但减少处理垃圾的搬运费,还能资源回收,增加一笔额外收入,就像废报纸之类的;随手关掉开关,拧紧水龙头;不用的物品,能省则省,文件等暂时不用的,不要堆置在办公桌上,这是开源节流的良好习惯……这样老板看着心里也舒服,还为公司节约成本,老板当然赏识这样的员工了。

你还必须适时地降低老板的培养成本。你在平时可以根据公司业务的需要去自己镀金,花一点钱去接受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这样的员工在老板心目中地位也是很不错的。

3.和公司系在一根绳子上

在登山的时候,所有的队员都是系在一根长长的绳子上,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掉进悬崖或雪洞,确保和大家一齐行动,一起登上最高峰。在公司也是一样,老板是与公司一起生存发展的,老板和公司系在一根绳子上,所以,作为员工,必须与公司共同进步,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才不会被淘汰。

在公司一天,就要和公司保持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如果说公司进步了,你还在原地踏步,那你就是退步,因为不进则退。就像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虽然少进比不进要好些,但是,你别忘了人家在前进。如果你只是少进,相对而言,很有可能成了不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必将被老板所抛弃。

在老板和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要自我发展,跟上公司的步伐。只有发展的速度超过了老板,才会有一天自己成为老板。即使自己不做老板也要与老板保持相同的速度,确保不被淘汰。

我们要相信,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包括我们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分子,我们不需要任何的监督与检查,便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领导在场与否,我们都应该运用个人最佳的判断和努力,主动做公司需要的事,直至有一天我们有能力拉着它奔跑起来!

一汽集团的“第一卓越员工”宋国华就是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好榜样。

2000年,为实现;“三化”的新目标,已走过50多年历史的一汽集团决定正式启动“一汽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代替原有的、标准不统一的各种财务管理软件。

负责这个重点科技项目的就是宋国华。接下重担的他带领项目组的成员经过3年的拼搏和奋斗,终于在2002年12月28日研发出了“一汽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一年的推广,一汽集团下属六个单位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集团公司决定在集团全资子公司和职能处室范围内73家单位全面推广实施小闭环,并且集田公司领导对宋—国华提出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众多的困难,令许多人摇头、叹息,说这事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完成了,这根本就不可能。他们纷纷劝宋国华不要接这个任务或者对领导说明困难,延长时间,但宋国华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经过几天几夜的分析和整理,宋国华的头脑在一片困顿中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和社会公开招聘,按照实施要求对招聘人员进行超常规魔鬼式培训;有了思路后,宋国华立即着手实施,找到了120名优秀员工。

解决了人员和技术问题,宋国华开始带领项目组140多名员工全面实施推广任务。在推广实施中,各种问题接踵而来。由于之前各单位管理基础薄弱,因此,账实不符、往来账不清、编码混乱等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保证账实相符,项目组人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复核对与盘点。有的单位原材料像山一样横七竖八地堆在仓库里,在整理库容时,用两辆吊车吊了半个月才清理出头绪。

在小闭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实施的日子里,项目组成员面对着各有困局的基层单位,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项目经理,宋国华更是身先士卒,“飞”在前头。

每天深夜,只要有项目组人员加班的地方,都会看到宋国华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他每周工作时间都在8个工作日以上。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中,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的他病痛更多了,但他从来不告诉周围的同志,每天都笑容满面地面对大家,而他办公桌上的药瓶却日益增多。

有一次,由于脚趾疾患发作,宋国华不得不入院做手术。为了不惊动项目组的伙伴,每天清晨,他都穿着拖鞋先到办公室打个照面,安排好工作后再去医院打点滴。每当大家有事需要与他协商时,他顾不得继续治疗,就在电话里说:“我就在附近呢,马上就到。”随即赶到办公室。

就这样,在宋国华的带领下,“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组实施人员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靠着信念、意志和智慧;勤勉一步步迈向成功,硬是在人们认为“不可能”的条件下,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一年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实施83家单位,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每名员工都是这条船上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感谢企业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不能满足于只知做好手头的工作,而应该用业绩推动企业的发展,像宋国华一样将企业兴衰存亡的责任承担起来,主动去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向前奔跑。

不管我们曾经走过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将来的道路永远都是从脚下开始的。成功和失败只是使我们更加进步而已。蛇每年春天都要蜕去陈皮才能长大,人要时刻修正缺点和错误才能进步,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只有那些致力于成长并善于成长的员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员工。

林达是布鲁赛尔“哈罗”啤酒厂的销售总监。但“哈罗”啤酒在布鲁赛尔很难打开市场,因为这家“哈罗”啤酒厂位于布鲁赛尔东郊,无论厂房建筑还是车间生产都很普通。

由于销售不景气,啤酒厂一年年减产,人员在也一次次的裁减,更没有钱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做广告,恶性循环使公司濒临破产的边缘,有些能力强的员工趁这个时候也纷纷跳槽了,老板焦急万分,一筹莫展,这时作为销售总监的林达没有退缩,尽管销售部只剩廖廖几个人了。他发誓一定要在3个月内挽救公司,使公司起死回生,东山再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