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你不妨给你自己赞许的微笑。不要理会那些想要逼你屈服的人,只要你按照适合你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时,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要静下心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人生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会产生不同的命运。因此,当你在进行这些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十分的慎重。
哲学家纪伯伦给了最好的忠告。他说:“父母就像一张弓,而子女却是箭。带我来到人世的是父母,但最终要对我们负责的还是自己。”如果你的父母要你当老师或医师,而你想当画家或作家,难道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是自私的吗?生命是属于你自己的,你可以选择想要的一切。
有一个女孩子,她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和父母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她从小喜爱文学,而且在这方面小有才气,已经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这样她就想填报师大的中文系。可是父亲不同意,他认为:文学作为业余爱好还可以,如果以此为职业,风险性大,既清贫又没地位;现在,最有前途、最热门的应该学金融;自己的女儿有竞争的实力,为什么不填报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系,以后收入高,且接触的不是银行家就是企业老板。母亲也支持父亲的观点,劝阻女儿说“你父亲见多识广,听他的没错”。女儿拗不过父母,只好勉强同意了。
后来,她考上了金融系。可是她在学校学习并不顺利,她不喜欢数字和报表。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她怎么也记不住,而且金融系功课很重,大家都忙着学习,她却显得很不合群。第一学期她就开了两门红灯。
以上事例说明,女孩子的父母虽然是有过错,但主要的责任还在自己,自己已经十八岁,走向成熟了。一个成熟的个体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别人是无法对你的命运负责的。虽然父母很想引导甚至安排你的生活,但他们不可能决定你的生活,他们只是你生命中某个阶段的伴侣。
任何人都只能给你人生建议,却不能为你的人生负责,毕竟他们无法代替你生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做你自己,此即你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都静下心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这些声音本来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自己年轻或者经验不够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快乐,你为什么不倾听这种声音?不管它有多微弱,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要忠于自己,不必老是顾虑别人的想法,或总是想要取悦他人。记住,生命可贵之处就在于做你自己。为自己而做,为自己的梦想而活,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即便你是听从了他人的意见而走错了路,也不要将问题归罪于他人。因为只有你才能决定是否采纳他们的意见,所以该负责任的是自己。归罪于他人,客观上又将解决问题和作出下一个决定的权力交给了别人,自己的问题最终得由自己解决,只有承担起对自己的全部责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才是对自己的最大关爱。
要有主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又不愿意在现在的工作中改变消极、厌恶的态度,那么你就永远与成功无缘。而在生活中,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获得成功,就因为他们能在逆境中坚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这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代表着做不到。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一辈子只做有意义的事,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有一位土木建筑工程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他已经学了二十几年的土木建筑,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工作,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他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无法抛开累积二十多年的土木建筑专业知识。
抛不开过去的沉重包袱却又想改变,这必然是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作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意是令人愉快的,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知道自己已经走错方向时,就要及时地掉转头,朝正确的方向走,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如果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最终会一败涂地。
但情况通常是,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人,多半都在做他们讨厌的工作,却又必须逼自己把讨厌的事情做到最好。
他们经常失去了动力,时常遇到事业的瓶颈,而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却还是照着一般的生活方式进行,事情得不到进展,只能原地踏步,这些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其实,要找出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只需要把自己认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一位颇有名气的心理学专家在述说自己最终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的经历时这样说:
每次换工作之前,我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直到我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
另外,不要为自己找任何的主客观理由。不管你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也不管你的担子有多么重,你绝对有能力扭转,你所想象的美好终会有成真的一天。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呢?只要你凡事都热情地去做,拿出你蕴藏于身的能力来,这股力量可以改变你人生中的任何层面,关键是看你如何把它释放出来。
你愈投入,事情就愈显得容易。当你认真地想做,一切都变得很有可能,也便无所谓麻烦与困难。障碍就像田径赛的栏栅,等着被征服。外来的干扰会被视为学习的机会,并能激励人继续进步。
反之,当你缺乏生活的激情时,任何事都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威胁,事事让你感到棘手、头痛,精力与热情也跟着低落,就像必须用双手推动一座顽强牢固的墙似的,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完成某件事情。
成功人物之所以杰出,不在于他们有多么好的运气,相反,他们的运气大多看上去并不太好,甚至是糟透了。关键是,他们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看待问题,去做一些意义深远的事情。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一辈子做有意义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让自己的人生绚丽。
走自己的路,别在意别人的言论
我们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做事风格,这样我们便是快乐的。
有人说做事容易做人难,有人说做人不难做自己最难,其实做自己也不难,总比从别人嘴里东听一点西听一些,支离破碎的拼出自己的形象容易,走自己的路不后悔,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人生就不会浪费。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子用一头驴子驮着货物去赶集。赶完集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儿跟在后面。路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徒步。孩子就忙下来,让老头儿骑上。于是旁人又说老头儿怎么忍心,自己骑驴,让小孩子走路。老头儿听了,又把孩子抱上来一同骑。骑了一段路,不料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把小驴都快压死了,两人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又都笑他们是呆子,有驴不骑却走路。老头儿听了,对小孩子叹息道:“没法子了,看来我们只剩下一条路:两个人扛着驴子走吧!”
正因为老头儿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总是被路人的言行所左右,最终落得个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从而不知所措,徒增烦恼。
我们毕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一言一行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世界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是褒扬,也可能是非难。但不论是褒扬还是非难,都有理解与不理解、公正与歪曲的成分所在。所以,对于这些评论,不能一概地接受。
许多人做起事情来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老头儿和孩子,一件事想做得面面俱到,别人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有意见,就听谁的。可是面面俱到的结果呢?却是没有人满意,反而也将自己置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处处想面面俱到,既想讨好每一个人,又想不得罪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领情。再者,每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都有所不同,你让这个人满意,就会令那个人不满意。你做得面面俱到的结果最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自己累得半死;要么被人捏住软肋,任人摆布。
与其这样,我们何不明智一点,快乐地做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人做事,我们就不必勉强改变自己,不必费心掩饰自己。这样,就能少一些精神的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能少一点不必要的烦恼,多几分人生的快乐与轻松。
相反,忘记了“我是谁”,硬要逼迫着去改变自己,戴着面具去应付人生,所有的烦恼就会接踵而至。设法掩饰自己本就要付出许多的心力,而一旦没有掩饰好,便会更糟。对于做人来说,与其把心力花在这上面,还不如索性识我真相、见我真人,知我真本色。
爱默生在散文《自恃》中说: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物欲是愚昧的根苗,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