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孙子兵法》多次使用“合军聚众”这句名言。那么,怎样才能“合军聚众”,“百战百胜”呢?兵法中讲了若干法则,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下同欲者胜”。孙子的上下同欲思想为企业管理者提倡内部和谐、培养团队精神、重视情感管理手段的运用、使管理更具有艺术等各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性指导。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注重团队建设,企业才能获得惊人的合力。
1.团结就是力量
【原文】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译文】
所谓道,是说要使民众与国君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与君王一起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评析】
欲望一致才会思想一致,思想一致才会步调一致。只有团结一致,再小的势力也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古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这里,孙子提出的“道”是使上下同欲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孙子把“道”列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的首位,作为制胜的第一个条件,这在孙子以前的军事论著中是没有过的,是孙子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
所谓“道”,指的是治国之道、得天下人心的“天地大道”。把“道”明确定义为“令民与上同意也”,更是值得后代永远铭记的警世格言。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被现代中国人说得多了,有人便认为此话俗了,其实它包含着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什么“人和”具有如此之大的功效呢?道理很简单:四个人拉一辆车,要是朝一个方向用力,就会顺利地启动车轮,到达目的地。如果四人各朝一个方向用力,就难以使车轮转动。
一个组织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协调两种关系:一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如何适应环境);二是组织内部的关系。协调内部关系是协调组织与外部关系的基础。组织内部关系不外乎两类,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其中人与人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对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有着保证作用。所谓“人和”。有两层含义:其一,团结一心,感情融洽;其二,配合默契,协调动作。这也是组织内人与人关系协调的两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人和就是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在中国女排与世界明星队的比赛中,论实力,中国女排不过三、四个叫座的球星,而明星队则颗颗耀眼。但整体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一个球队在具备了一定实力后,取胜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密切配合,这正是中国女排的优势所在。明星队就不同了,她们临时拼凑在一起,相互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上球星们都有较强的个性,已习惯于全队围绕自己所发挥的那种作用。一旦群星荟萃,多个核心集于一体,难以形成合力,甚至能量互耗,败给中国女排就势所必然。体育比赛也好,企业经营也好,都是团队作战、集体行动,都应该创设一个“人和”的内部环境。
要实现上下同欲,从根本上讲,就是上下的利益必须一致,没有共同的利益,仅仅依靠空洞的说教,充其量只能是貌合神离。
在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岛上,法国人曾开办了一个多国服务公司,经营多年,却囊空如洗,不得不撤离该岛。其后,那些饭馆、饭店、酒吧间的工作人员自己组织了一个合作社,合作社的主任既是管理者,又是端盘上菜的堂倌。按规定,管理者最高工资不得超过清扫工的一倍半,大家利益一致,工作十分卖力,生意非常兴隆,一年中赚取了7000比塞塔。合作社上交的税金是西班牙同行的两倍,每个职员除了领取工资以外,年终还得到了巨额奖金。
从当今社会看来,强人与能人的区别,就在于强人知“道”,斗能行“道”,使民众、士卒,齐心协力,英勇作战。企业经营者要使事业获得成功,也要发挥群体力量,而这是能人所不能的。行“道”者要孚众望,要有组织能力。
在现代的企业中,团队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急切的重视。那么,现代企业中如何培养和建立团队精神呢?
(1)要提倡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人们生活的意义不仅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而且更重要地体现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人们通过共同创造,促进社会发展,这就需要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人的本质是潜在着的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实现了的人的本质。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应该采取的生活原则和生活态度,是培育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2)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营造“家庭”氛围
在现代企业中要使每个员工树立企业即“家”的基本理念。“家”是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概念。企业是“家”的放大体。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员工包括总裁在内,都是家族的一员。其中最高经营者可视为家长。在大家庭中,所有人都被一视同仁,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在待遇、晋升制度、工资制度、奖金制度、工作时间、在现场的穿着上都相同。所有员工都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力。企业领导要特别重视“感情投资”,企业经理熟悉员工的情况,亲自参加工家里的红白喜事,厂里经常组织运动会、联欢会、纳凉会、恳谈、野餐会和外出旅行等活动,有可邀请员工家属参加。这样可使个企业洋溢着家庭的和谐气氛。工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和当家作主精神从事生产,对自己、对企业度负责,自觉遵守厂规厂纪,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正是在这种充满激情和创性的员工活动中,企业的价值才以确立,企业的经营目标才得以现,企业才得以不断发展。
(3)以“和”为本,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企业应重视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员工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会牢固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理念,顾全大局,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真正从内心里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并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员工就能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给企业,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刻苦钻研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为企业做更大的贡献。此外,他们就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满足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同时,企业要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企业领导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开放坦诚的沟通气氛,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沟通意见,每个员工不仅能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还能倾听和接受其他员工的意见,通过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在团体内部提倡心心相印、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反对彼此倾轧、内耗外报。但强调“以和为本”并非排斥竞争,而是强调内和外争,即对内让而不争,对外争而不让。一个小组团结如一人,与别的小组一争高低;一个车间团结如一人与别的车间一争高低;一个企业团结如一人,与别的企业一争高低。所谓竞争意识就是要提高一个集体的竞争能力。企业内部的“和”,也并非一团和气,失误不纠。要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勇于发表意见和提出批评。企业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使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产生一体感,使得大家团结协作,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总之,团队协作精神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素质,是企业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中国企业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就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团队精神的成熟度不够,个性不强。因此,需要对团队精神进行再培育和重塑,在培育和重塑团队精神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等融合到团队精神的培育全过程中,使之成为团队精神的基础。
2.爱员工,才会被员工所爱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译文】
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细致,那么士卒就可以同将帅赴汤蹈火;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一样关心,士卒就可以跟将帅同生共死。
【评析】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是处理将与兵关系的原则。将领只有如爱子般关爱士卒,才能使士卒与自己同生共死。孙子的这段论述,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人者制仁”的思想精髓。《六韬》中说:“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有过人的胆识,宽广仁慈的胸怀也是不可少的,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肯定只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根本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业。这一点无论在军事斗争领域还是管理的其他领域,同样适用。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也要关心、爱护员工,如同家人,这样,员工也会热爱领导,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在企业中奋力工作以回报领导的关爱。员工具有如此的积极性,必然会出主意、想办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也会因此而兴旺发达起来。当然,对于职工,除了爱护之外,还要严格管理。孙子指出:“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爱和严应该双管齐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国外有远见的管理者从劳资矛盾中悟出了“爱员工,企业才会被员工所爱”的道理,因而采取软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法国企业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美国惠普公司创立人惠利特说:“惠普公司的传统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尊重员工。”该公司以定期举行“啤酒联欢会”的方式来维系员工的感情,增强“家庭感”。联欢会时,全体员工可以畅怀痛饮,一醉方休。豪饮中穿插各种节目,唱公司的歌,公布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管理者频频举杯,大张旗鼓地表彰每一位值得表彰的员工。员工们无所不谈,尽兴尽情,增进了情感,激发起更加努力工作的热情。
日本一些管理者更是重视企业的“家庭氛围”。他们声称要把企业办成一个“大家庭”,注意为员工搞福利。当员工过生日、结婚、晋升、生子、乔迁、获奖之际,都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特别祝贺,使员工感到企业就是自己的家,企业管理者就像自己的亲人长辈。日本桑得利公司员工佐田刚进公司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公司总裁岛井信治郎率领一些员工到殡仪馆帮忙。丧礼结束后,总裁又叫了一辆出租车,亲自送佐田和他的母亲回家。佐田后来当上了主管,常对人提起这件事:“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为了管理者,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孙子所说“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说的是确有道理。佐田为回报公司总裁的爱心奋力工作,成了桑得利公司的顶梁柱,对公司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类似情况在中国企业也屡见不鲜。山东活塞厂(在滨州市)厂长杨本贞平时关心职工生活,他提出要“视老年职工如父母,视青年职工如子女,视人才为厂宝”;要求干部们“时时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一次,厂里有个职工下班时带走一塑料桶柴油,被传达室执勤人员发现,有关部门要按厂规处以罚款。当杨本贞知道这名职工因家中做饭有困难而偷拿柴油时,便亲自出马多方奔走,争取来二百个液化气罐指标,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卖给了急需的职工。一位女检验员因患血癌而住院治疗,厂里为她付出了几万元的治疗费,如今她的病已大有好转。一件件动人的事震撼着职工的心灵,大家只有好好工作来报答厂领导的关怀。从1986年到1990年,该厂在产值、利税、产品质量诸方面,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的最高水平,夺得了“五连冠”。
再如,江苏常州巾被厂领导关心职工而得到回报的事也是一例。常州巾被厂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厂。1990年底企业账面亏损五百九十点九万元,实际亏损近一千万元;工厂机停人歇,半数职工在家待岗。危难之际,周庆林出任厂长,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在恢复生产、安排上岗时,厂领导重点考虑的是45岁上下的职工,因为这些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正是负担最重的时候。工厂特地对这一部分年龄的职工进行转岗培训,尽量让他们到工资奖金都较高的生产一线从事适合手他们的工作。对此,老工人们心里都感到暖融融的。厂领导还牵挂着职工的住房问题,待效益稍有好转,便省下资金为职工购买住房。几年来,相继安排和调整了80多户困难户的住房,而厂领导却不参加住房分配。爱心赢来职工的奋力回报。“我*企业生存,企业靠我振兴”已成为常州市被厂职工的共同心声。为尽快盘活资金,该厂职工实行全员销售,人人加入销售行列;他们又开发高精尖产品,销路日益看好。1992年,企业就摘掉了亏损帽子。1994年挤入常州市盈利大户30强行列。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还应是和谐、共同发展的友谊关系。维系这种友谊的纽带就是企业要给员工一种“企业就是家”的感觉。
企业管理者应把员工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在一种融洽的合作气氛中,让员工自主发挥才干,为企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创造最好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创始人赫布·凯莱赫的管理信条是:“更好的服务+较低的价格+雇员的精神状态=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