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
3.学会爱对方才能得到爱情
都真正的爱情在婚姻里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在踏上红地毯的那一刻,爱情就成了一件摆设品了。确实,能真正懂得“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人又有几个呢?虽然着话有失偏颇,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生活中。那么,到底又是什么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呢?这时候,莫名的浮现出脑海中的一个词来——妥协!是的,不仅婚姻,恋爱中的人都要懂得和学会妥协。
曾有人记得在采访一位很和睦的家庭时,当问到夫妻俩俩相处的秘诀是什么时?原以为他会说出个很多道理来,没想到,他只简单地说了两个字:妥办。
仔细想想,妥协!这实在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字眼了,除了它还能是什么呢?著名教育家卡耐基也说:“婚姻不是一个坦白的地方,它是一个外交场合。婚姻中你得把自己培训得如一个外交官般的善言得体、八面玲珑。那么,除了妥协还能怎样呢?”在我们执著的同时,必须让自己明白,在某些地方要有所放弃,当然,执著不是头撞南墙的死不悔改,放弃亦非见风使舵的墙头,成熟与非成熟的区别也许只在于懂不懂得妥协——一种有原则的妥善协调。
妥协,其实是一种更成功的进攻;妥协,并非只是一味地退让。欲禽故纵——我们再细细地翻一遍《三十六计》,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锦囊妙计之中,这一条也是位列“攻战计”而非“败战计”,由此,这一纵一擒之间也就可见一斑了。
两个从步入结婚礼堂开始,便就如同开始了磨合的一辆新车,其实磨合的过程就是一个彼此间适应的过程,若无法得以妥善协调,各部位的零部件不久便将磨损并提早报废,而车子磨合好了,不但车的寿命会延长,其性能也将会随之提高。只是,有时候我们懂得爱惜自己的坐骑,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爱人;我们懂得迁就别人的错误,却不懂得去向自己的爱人妥协。
当年,胡适和陈衡哲擦肩而过,最终两人也没能走到一起,终究成为了历史的遗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他俩不妥协的结果。胡适对陈衡哲的感情,陈心有所感,但胡适毕竟没有空开表白。以她一个自小受到传统礼教熏陶,典型的东方女子,加上少女的矜持,如何也做不出凤求凰的妥协事来。而胡适对她却是敬犹如神明,他觉得若向她求爱,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如果不愿意,那无异于嘲笑她的独身主义,因为陈向来报有独身主义,对一个抱有独身主义的女子求爱,无异于向一个修女求爱,甚至存有这种念头都是一种亵渎,一种不洁。两个相爱的人,中间隔着一张薄薄的纸,因为无法向对方和传统妥协,谁也不愿意先站出为将纸挑破,一旦于踌躇间错过,再回首也已是百年身。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他们共同吟诵了裴多菲的诗歌:“我已经走进了炎热的夏天,你还还停留在残雪没褪的冬天,只要你前进一步,我后退一步,我们将共同拥有一个灿烂的春天。”宋庆龄不顾家人的反对,不在意孙中山年龄大她一倍,亲赴东京;孙中山也不在意宋庆龄的名望与阅历,黯然应允。事实上,这场婚礼就是一种妥协。双方做出退让后达到了和谐结合。
卢梭有一句话:“一个人对别人不承担义务,那么,别人对他也不会承担任何义务。”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爱,他首先就要先主动去爱别人,要想别人能够等待他,他就必须先去等人。柏拉图的麦穗原理强调的是眼前的妥协:“假如你用一生去等待,你必定能找到你所找的那个人,但是你愿意用一生去等待吗?既然你不愿意,那么请你珍惜手中握住的这一根麦穗吧!”没有妥协,两个人最后就会像金城武和梁泳琪拍的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一样,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根本无法磨合。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对待婚姻和感情时,最好能把这种心理收起来,婚姻是什么?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解说婚姻的寓言——有人舍身要进走,有人拼命要出来。婚姻看起来从来都是一种制度,古人有道:“茕茕白兔,东奔西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交易的婚姻,没有交易的爱情。
跟爱情相比于,之所以婚姻容易让人厌倦,就在于它太无所顾忌。轰轰烈烈爱情,如涓涓细流的婚姻。也许只有我们爱上了擦窗子的抹布,带有油污的围裙,并且知道了菜市场的位置,我们才能在不觉中进入爱情的另一境界。
有的是对现实无奈,还有很多人都是对对方的期望值过高,也有的是不愿意放手一搏用青春赌未来。因此,难免会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遇到阻碍。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索取前,先问一问自己我们自己又给对方了什么?认清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也是否能够舞自己的位置。
两个人的感情犹如一棵大树,有主干也有枝杈,虽然枝权上也有果实,但最终的幸福只有主干可以永远地给我们。现在觉得很重要的那个人也许只是大树的若干枝杈之一,找到主干,找到方向,就把比找到了对方的需要,帮助这份需要,理解这份需要,也就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幸福。
不抱怨的智慧:
两个人双方如果都那么在意得失,那么你们就更会有得有失。我们这么年轻,应该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才对,太留意过去,往往就看不到未来,更找到爱与幸福了。
4.执着追求美好的爱情
爱情需要主动并且执着的去追求。爱是禁不起等待的,等待的结果往往是终生的叹息与遗憾。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这已经是一句俗话了。虽然这个道理多数女人都深知,却不敢采取行动。因为这会让女人感觉自己倒贴一样,同时,男人也不会那么珍惜。可是,偏巧你碰到一个被动型的男人,如果缘分到了,这些不知所以的心结,就只是等待。不久后,被动的那个好男人,可能就变成了别人的老公了!拥有他们的女人,就变成了我们羡慕的对象,到那时,还会在乎谁的主动了吗?
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种情景:
他在电话的一端,她在电话的另一端。
他从早晨开始就准备给他打电话,但他想,星期天,她一定还没起床。
好不容易挨到太阳升高了,他想给她打电话,可又担心她跟朋友一起去逛街,不好打搅她。
心不在焉地翻过几页书,看一看表已是中午了,毫无疑问,她已经在用餐了。
用完餐她或许会午睡,即使她不睡,她的母亲肯定要睡的,铃声大作会把大家都吵醒的。
下午可一定要打电话了,再不打可就晚了。可他忽然想起她曾说过,午睡后喜欢静静地坐那么一会儿……
第二天他遇见了她。她告诉他:“昨天,整整一天我都在等你的电话。
他无语……
内心为什么总是在犹豫,如果想做就去做吧,即使结局不尽如人意,心中至少没有遗憾了。
在高中的时候,男孩和女孩就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惺惺相惜,彼此都有说不出的欣赏。后来上大学,读研究生,参加工作。这么多年的时间,一丁点也没有淡化他们的友情。
接下来,他们又各自再去谈恋爱,他有了女朋,她也有了男朋友友。四个人很要好,笑称都是性情中人。常在一起玩。
这个男孩和这个女孩有一天谈论起,如果有来世的话,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来世做男孩还是女孩时,女孩说还是做女孩。男孩说还是要做男孩,他说:“来世我不能不做男孩,因为,我要娶你。”说完又淡淡一笑。
女孩子被钉住似的待在那里,心里恍恍惚惚的——她从来都不知道他是爱她的,可是知道了又怎样,错过了已难回头。
古人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理想是彼岸,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爱他却又不愿、不敢、不能说出来,许许多多的爱情悲剧都是这样产生的。
在大学期间,一个女孩爱上了同班的一个男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女孩当时的感受。但她却一直没把心事向他透露过半分。不料大学快毕业时,男生回到了家乡——一个比较贫困的省份工作,这时邻系一位女生向那位男生大胆求爱,表示哪怕天涯海角,都愿随他同行,男生觉得很感动,很快订下终身,一到工作单位报道,就喜气洋洋地结婚了。
而整整暗恋了他四年的这位女孩,,不知为他流了多少相思泪,别说回老家,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她也会与他结伴而行的!可是她不敢把爱说出来,结果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执著绝对是追求爱情的一种强大的力量。爱情也会因此而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