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认为机会已经不可能再降临的时候,或许机会已经来临,只是你没有发现。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会,或许只一秒钟,你就会从一个乞丐变成一个富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首先要看到商机。如何看到商机?这需要对所有可能与未来有关的信息变化进行分析,依靠敏锐的商业感觉嗅到机会。每一次机会的到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在看到机会的时候,要拿出拼搏和应战的勇气来,抓住机会,获得成效。
【德鲁克箴言】
在继续恶化或天赐良机时,我们一定要有所行动。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6.群体决策能够产生更好的决策
许多企业的重大决策通常只由几个甚至一个高层管理者决定的。这种决策方式带来的风险是:由于决策者个人掌握信息有限,造成决策的严谨性与周密性不强;由于决策者对未来形势的变化估计不足,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假设;由于决策者多数不是一线执行人员,导致决策指导不了操作,缺乏可执行性。因此,德鲁克认为,吸引更多相关的人参与到决策中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素罗门是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最近部门业绩下滑,他和下属的沟通也出现了问题。索罗门决定赋予办公室一个新面貌,改变部门的气氛。虽然索罗门对办公室的新摆设的构思感到兴奋,但他决定先保守秘密,以便给大家一个惊喜。
周末,索罗门花了很长时间改变了办公室的陈设,每张桌子和椅子都移动了位置,每个文件柜和盆景都挪了一遍。他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以为只需要等到星期一聆听下属们的赞美就可以了。
周一早晨,索罗门刻意提早到办公室看看大家的反应。但他很失望: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一言不发,陆续到达的其他人也概莫能外。索罗门非但没有得到一句赞美之辞,反而备受埋怨。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企图说服下属,新的办公环境会使大家更有活力,但他的努力毫无意义。下属们抱怨了一周,办公室并没有焕发活力。
到了周五,索罗门召集下属开会,承诺在周一早上一切都会恢复原样。
于是素罗门又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物归原位,大家似乎对这种结局都感到满意。但索罗门始终耿耿于怀,他觉得必须要做一些改变,于是他向下属们不厌其烦地解释。
中午,几名下属走进素罗门的办公室说:“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您说得有道理。改变工作环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气息,并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索罗门建议让所有的员工共同设计办公室的陈设方式。当天下午,下属们就把新的办公室配置图画好了。
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大家忙着安排办公室的空间。周五的时候,大家达成共识,每个人似乎都很兴奋。周末的时候下属们都过来了,大家帮忙搬东西,一起调整办公室的陈设,忙得不亦乐乎。
周一,布置得焕然一新的办公室受到大家的肯定。办公室的新面貌似乎真的为该部门注入了一股新气息,每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除了一两个桌子之外,下属们决定的配置图和素罗门在几个礼拜前自己决定的差不多。但两者受到的待遇如此大相径庭,实在耐人寻味。
素罗门为了提高部门业绩,只想做一点小小的变动,然而前后两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原因很简单,他的决策方式前后有别。当他一厢情愿地试图改变时,吃了闭门羹,因为下属在决策过程中是被动的;当他让下属参与决策时,却意外地达到了目的。这就说明,决策者的任何决策都需要一种决策艺术。决策者必须要重视别人的意见,必须善于把自己的决策通过员工参与的方式体现出来,因为所有的人都愿意当主人,而不想做奴仆。通过这样的方式,决策者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并能积极地引导员工参与决策,以提高绩效。
南北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总统林肯开始为选任军事统帅而发愁。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天,他将内阁中最重要的成员召集在白宫会议室。会议一开始,林肯就向大家强调:外面战火轰隆,我们的会议一定要有效率,我们要在今天为已经操练3个月的8万士兵找出一个优秀的统帅。
在林肯的要求下,内阁大臣们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几个人热烈地争论起来。在幕僚们讨论的过程中,意见逐渐清晰,有人推荐史考特将军,有人推荐麦克多维尔,随着推荐的候选人的不同,内阁大臣们分成几派,不同派别之间针锋相对,相互指责对方所推荐的侯选人的不足和缺点,场面气氛十分激烈。
由于被选任的人将承担最重要的职位——担任北方军队的统帅,这个职位将左右美国未来的命运,林肯和内阁成员们定有选人规则,即只有在三分之二的人同意下,候选人才能被任命。由于这个规则的存在,他们的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因为始终不能使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的意见保持一致,最终毫无结果。
虽然群体决策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显然要比一个人独裁、单人负责拍板定案的方式要稳妥得多。现代企业面临的是环境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的局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管理者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就需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建立科学的群体决策机制,以集体智慧保证决策的成功。
实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发掘员工智慧、克服官僚主义、精简机构、解决组织问题的有效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帮助企业创建了一种每个人都开始积极参与、每个人的想法都开始被注意、管理者更多地是引导员工而不是控制员工的文化,有利于避免企业中的权利过分集中这一弊端。
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效运用全体员工智慧的典范。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有“全员参与生产与决策”的制度。它赋予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利,进而缩短员工与管理者的距离,员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尊重和发挥,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全员参与决策制度”的最主要特征是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管理的权限全部下放,对员工抱以信任态度并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使管理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职工的广泛支持。那种命令式的家长作风被完全排除。
在福特公司可以经常看到,在员工要求下召开越级会议,员工可以直接与高于自己几个级别的管理者进行会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管理者会尽快给予解决方案。
“全员参与制度”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向员工公开账目.每位员工都可以就账目问题向管理层提出质疑,并有权获得合理解释。同时,这种职工参与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劳资间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改变了管理阶层与工人阶级泾渭分明的局面,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内耗。
“全员参与决策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员工潜力,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参与制”不仅在福特公司,而且在美国许多企业,以至世界各地使用和发展着,实践证明:一旦劳动者参与管理,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企业的发展将会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正如管理专家安德鲁·杰克逊说:“全员参与管理这种做法对员工来说无疑产生了强大凝聚力,它使职工从内心感到公司的盈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公司繁荣昌盛就是自己的荣誉,分享成功使他们士气更旺盛,而且也会激起他们奋起直追的感情。”
“让员工参与对他们有直接影响的决策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希望部属支持你,你就必须让他们参与进来,而且愈早愈好。”美国女企业家玛丽·凯认为让员工参与决策,可以得到员工的支持。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来,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大脑共同思考决策,从而用多个大脑的思考来替代以往一个人的思考。这样可以实现将员工的个体和企业的整体连接起来。企业可以通过汇集员工的智慧,对一个问题做出更全面的测评,从而使企业变得更加聪明。
【德鲁克箴言】
利于决策发挥作用或对决策有反对意见的人都应该参与到决策中去。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7.决策不仅需要判断力,更需要勇气
德鲁克认为,利润与风险成正比。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是有最大的利润。这是经商的要义。许多人对此都是在熟悉不过的了,但行动上却缺乏真功夫。原因何在?就是在决策时缺乏冒险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