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半部论语教出好孩子原文 > 第六章 君子不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第3页)

第六章 君子不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第3页)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繁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事物越来越多的充斥和感染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大人们的审美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由于孩子们辨别能力较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能力,难免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追求。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审美教育对孩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进行规范,用美育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是中华民族教优良的教育传统。因此,开展审美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在审美教育中,许多家长对于美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往往把审美教育视同为音乐、美术等艺术特长,认为请家教、送孩子上特长班,学习乐器的演奏和绘画技巧,就会自然形成美的修养,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人们的审美观念,往往受时代、民族、阶级、传统、习惯、文化教养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审美观念也各不相同。而不同的审美观念体现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上,也会各有高低、好坏、正确错误、健康和庸俗之分。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正确区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提高孩子的审美思想和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培养孩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和性格,为孩子创造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亲子小建议】

美好的事物总是存在我们的眼前,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审美教育正可以借助引导孩子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的培养目标。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活动作为联接伦理结构的渠道和中介,从而使审美情感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一方面,人的道德行为总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有了某一层面的道德认识就必然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当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而形成理想、信念,并作为一种动力推动道德认识、理想、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

美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也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建议一:美化居室环境。

干净整洁的居室,就是一副优雅的风景。家居的好坏不是房屋和家具缔造的,即使简陋的居室,但干净整洁,也会让人赏心悦目;即使是豪华的家居,如果杂乱无章,胡乱搭配,也会给人艳俗的感觉。家居环境的布置体现着个人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家庭生活中,家具的布置很容易影响孩子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审美情趣。井然有序、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居室,会让孩子的爱美之心油然而生;杂乱无章的艳俗装饰,也会让孩子沾染粗俗。

所以,家长在孩子的家居布置上,要尽量给孩子建造一个简洁、朴实、和谐、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个人空间,让孩子的审美意识自然强化,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

建议二:感受自然情怀。

巍峨的高山,延绵不断的江河,碧绿的原野,参天的大树,妩媚的花朵,这一且都是大自然创造的美的享受。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中愉悦心情,抒发情怀,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

在大自然中,人们无时无刻不产生美的感受,这是最好的美育教材。因此,家长们应该多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它的温馨,欣赏它的美妙。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每天看到的几乎都是让人窒息的高楼大厦,乌烟瘴气的车流,拥挤不堪的马路,让孩子的身心倍感压抑。他们不曾体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春意;更感受不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闲静恬淡,也听不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壮和宏伟……

这些美的感受,越来越远离了我们的孩子。因此,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美育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让孩子感受自然的启发。家长们不要让孩子在休息的时间,只会打游戏、看电视,要带领孩子去公园、去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使孩子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

建议三:体会生活之美。

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美,由于生活的竞争和压力,致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总是为生活感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生活中的美。罗丹说过,“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家长要让孩子真实的体会和感受生活的美好。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和气氛。父母相亲相爱、长幼互敬互爱、关心家人、照顾老人、生活和谐美满,这都是缔造美好生活中和谐的音符。

生活的美就是幸福,我们要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幸福,才能让他们在幸福而又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美,产生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欲望。

建议四:文艺滋润心灵。

最能熏陶和感染人思想的莫过于文学作品和各种文艺表演,这些最能让孩子感受文化的熏陶。优美的诗歌,可以启迪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每一部诗歌都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诗人笔下的世界,就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乐园。而那些优美的乐曲更令人心驰向往,充满遐想。

其实,让孩子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或者写作,并不一定都是审美教育。但是孩子可以在吹拉弹唱、欢歌笑语、流畅的文字中记录和描绘自己美好的生活,获得美的感受和熏陶,更培养了他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能力。作为家长,不必要为了让孩子考级而影响了孩子对美的感受,甚至把“美”当成了人生的负担,要让孩子怀着一颗纯美的心,在艺术的海洋里飘荡。而家长的美育责任就是让孩子远离粗俗、远离丑恶,引导孩子走向高雅的殿堂。

3。教育应“以人为本”

【大师的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之。子曰:“知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

【教子故事】

“小明,快点下来,上课要迟到了!”妈妈抱着小提琴在楼下喊着。

随着这一声喊,划破了周六清晨的寂静,也预示着小明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妈妈带着小明匆匆地开着车走了,小明在车上打开了刚刚从微波炉里拿出来的汉堡,默默地吃着。

“来,喝点水。别噎着。”说着,妈妈拿出了一瓶矿泉水递给了儿子,“咱们今天有点晚了,以后你早起点,咱们就不用这么紧张了。”妈妈一边说,一边飞快的开着车。

“儿子赶紧吃啊,咱们快到了。”妈妈催促着。

终于,妈妈带着小明准时赶到了老师的教室。随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响起,妈妈的心终于放下了。她一边吃着面包,一边看着认真地儿子,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意。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妈妈带着儿子告别了老师后,但脸上却没有一丝轻松的笑容。母子俩开车回到了家,这时已经接近中午了。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让儿子在客厅里练琴。

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小明忙去开门。小安拿着变形金刚出现在了门外。小明一看是好朋友来了,别提多高兴了,赶紧把小安让进了屋。

“嘿,你怎么这时候来了?”小明拿着小安带来的变形金刚,一边玩一边激动地说着。

“还说呢,我上午就来了,你不在家,你爸说你去学琴了。”小安兴奋地说着,“怎么样,不错吧。这是新版的威震天,我刚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