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论语孩子学好吗 > 第六章 君子不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第1页)

第六章 君子不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第1页)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干,应博学多识,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当然,孔子也不是要求一个人要做全才,他认为应该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多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全面育人。

1。全面发展提升素质

【大师的话】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教子故事】

莹莹不仅学习好而且还多才多艺,但就是不爱劳动,这一点老师每次都会在评语上指出来。期末考试结束了,莹莹又因为劳动的事情,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

这天,一回到家,莹莹就趴在床上大哭起来,弄得爷爷奶奶不知所措。两人又哄又劝,急得满脑门子汗。当得知是因为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时,爷爷奶奶很为之可惜而且还对学校和老师很有意见。

“你们老师真是的。怎么无缘无故地瞎评呢?”奶奶有些气愤。

“就是,我们莹莹哪点不好了?为什么当不了三好学生?”爷爷也在一旁愤愤不平。

“别说了,都是因为你们,我的劳动表现才那么差,所以没评上!”莹莹一边哭一边埋怨着爷爷奶奶。

“怎么表现不好了?每次大扫除我和你爷爷都身先士卒,干的别提多卖力气了,不就是为了给你争光么?”奶奶有些不解。

“你们还说呢,都是因为你们每次都帮我做值日、扫除,结果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懒惰,不热爱劳动!”莹莹的哭声越来越大了。

这时,妈妈下班回来了,赶忙问道:“我的乖宝贝,这到底怎么回事啊?不会是这次考试没考好吧?”

“不是,你这个当妈的就知道让孩子学习。”奶奶把怨气发到了妈妈身上。

“哦,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啊?”妈妈说着给莹莹拿来了纸巾,帮她擦着眼泪。

“是因为劳动不好,没评上三好学生!”爷爷在一旁叹了口气,“他们老师啊,太不公平了。学生么,学习最重要,只要分数好就行了,为什么还非要评劳动啊?”

“就是。”妈妈一边哄莹莹,一边拿出女儿的成绩单,“看,我们莹莹都是100分!”

“行了,宝贝!”妈妈高兴地说,“当不当三好生都无所谓。只要咱们学习好就行。什么爱不爱劳动的,咱们以后又不当工人。”

“就是。咱们莹莹以后要当作家呢。”奶奶说着拿来了刚切好的西瓜,“来,孙女,吃完西瓜啊,奶奶带你去商场买衣服,算是对你考100分的奖励!”

说着,一家人哄着孩子走向了餐桌……

莹莹的劳动都被爷爷奶奶代劳,而且妈妈也只在乎莹莹的学习成绩,那莹莹为什么还在乎是否热爱劳动呢?莹莹的故事,反应了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

【教子心得】

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应该像个器皿一样,只有有限的用途。这就是教育人们无论是从政还是学习,都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应该博学而且才能广泛,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待人处事要灵活机变,不应一成不变,要针对当时的情况、地点、人物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方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面发展教育越来月适应当今变化万千的社会。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其实,这种教育方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早已经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了。虽然他们的内容和认识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德、智、体三部分内容。我国古代西周时期提出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内容;而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中,也体现了身体、道德、智力和美感四个方面的平衡、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而从我么你现实中看,人们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五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却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应坚持“五育”并重,但并不是要求孩子同时具备,要求每一个孩子同时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将。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孩子基本素质的发展,孩子可以在“五育”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家长也要因材施教,使孩子既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挥特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为了使家长能够更好地对孩子实施全面教育,提升孩子全面素质,家长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五方面教育的作用。

1.德育,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求家长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教育,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德育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保证,德育不但可以从政治上和思想上保障孩子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它还可以推动孩子在智、体、美、劳等其他四方面的发展。

2.智育,就是传授孩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孩子智力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把智育和教育混为一谈。其实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各育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智育的任务是向孩子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孩子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发挥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只是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教育是使孩子全满掌握各种内容和项目。由于各种知识都要靠智育去体现和形成,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具有崇高的理想、丰富的知识、熟练的劳动和技能就必须实施智育教育。

3.体育,就是传授孩子健身知识及技能,发展孩子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众所周知,体育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来说,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体育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身体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智力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体育能够开发孩子大脑的潜力,让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锻炼和竞技中,还能够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活泼愉悦的心情。它还能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与情感,通过锻炼使孩子形体匀称,动作协调、姿态优美,并提供劳动、技能所需的良好身体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使孩子得到休闲享受,起到愉悦性情、缓解压力、丰富生活、减轻负担的作用。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来自社会的挑战。

4.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增长孩子们的聪明才智,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和情趣。美育能为孩子提供区分善恶美丑的标准,提高精神境界。美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可以起到塑造心灵、陶冶情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5.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就是向孩子传授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生活中,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宠爱,不愿让孩子从事劳动。一些家长还以孩子学习为借口,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劳动呢?我们将来是为了成为“白领”,可不是去当干力气活的工人。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懒惰娇气的不良习惯。

其实,参加一定的劳动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孩子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而劳动技术还可以使孩子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掌握劳动技能。另外,孩子还可以在劳动实践中陶冶情操、锻炼体质。

【亲子小建议】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多种原因,孩子对劳动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劳动能力较差,讲究吃穿、享受,害怕吃苦受累,缺乏责任感和勤俭节约的精神,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加强劳动教育,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呢?

建议一:无论什么年代、什么时期、什么社会,都会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一个缺少了道德的人,就算他有很高的才华,那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教育首先就是要孩子先成人后成才。所以,每个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历史典故和寓言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也可以让孩子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家务开始学会孝敬和尊重长辈;可以让孩子在同伴和游戏中学会谦和、友爱和分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