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成就大事的83个性格要素是什么 > 第七章 左右逢缘的性格(第2页)

第七章 左右逢缘的性格(第2页)

真正强大的人常常喜欢示弱。曾记得有这样一个人,他走入文坛已30多年,童话、小说、散文都写得很漂亮,获了不少奖,30多岁就是市文化局副局长,后来又做了文联主席。然而,这位长者与人为善,说话细声细气,对同行态度极其谦逊。圈子里的人提起他;都说他是个好人。他为人处事的方法可概括为一句话:善于示弱,也就是在自己明显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淡化自己的光芒,不让自己锋芒毕露,充分地去尊重别人的感受。这种示弱并非真正的弱小,而是一种主动地去把握生活的自信与从容。

在生活当中的许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性地把自己充为强者,或者说是假装坚强,感觉自己带着坚强的光彩前行,这样做人做事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因而面对学业的压力,就业的残酷,以及生活当中的各种困境,从前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是“男女有泪不轻弹”,不管心中有多苦多累,脸上总是要永远挂上灿烂的笑容;不管脚步多沉重,人前却依然要蹦蹦跳跳,若无其事。似乎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获得自身的尊严,当然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喜欢坚强的总是要多于软弱。可是却不知,压制情感对于剧烈的心理落差只能支撑短暂的一时,长此以往,总会有一天要崩溃的。毕竟二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学会示弱。

据说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原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钱比5分钱值钱吗?”“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看那动物世界节目中,一只鬣狗在转角牛羚和瞪羚的觅食中,鬼鬼祟祟地走来走去。如果换作外表威猛、身体剽悍的狮子和猎豹,这些食草动物们早已吓得闻风而逃了。但鬣狗其貌不扬的样子实在难以引起它们的重视和注意,更让它们不屑的是,这只鬣狗低着脑袋,夹着尾巴,紧缩着身体,步履缓慢,形象猥琐,摆出一副可怜兮兮、俯首帖耳的样子。这些身体健壮、奔跑跳跃力出色的牛羚和瞪羚任由鬣狗在它们的身边走来走去,不时发出一阵轻蔑的笑声。

笑声中,这只鬣狗突然面露狰狞之色,一个加速跳起咬住牛羚的后腿,强壮的牛羚不甘心束手就擒,拼命挣扎,但鬣狗强有力的脖颈使它具有像老虎钳一样的咬合力,牛羚做梦也想不到,在动物界也只有鬣狗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扭曲力量。不一会儿,这只牛羚已奄奄一息。几天后,这只鬣狗又故技重施,成功捕获了一只瞪羚。

鬣狗的示弱不但可以麻痹猎物,提高狩猎的成功率,同时也为它赢得了朋友。秃鹫经常引导鬣狗找到食物,作为鬣狗,它不会像狮子一样赶走秃鹫,而是与秃鹫一起分享大餐。同时还会主动为秃鹫提供富含钙质的骨头碎片,帮助秃鹫生产硬壳蛋,繁育强壮的后代。

牛羚、瞪羚和秃鹫都不会想到,外表具有欺骗性的鬣狗是非洲大陆除了狮子以外,最强悍的掠食动物,它具有世界上最坚硬的上下颌,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可以施加800公斤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咬碎大象的骨头。实际上鬣狗常常和狮子争斗,它们坚强的战斗力令单个的狮子也唯恐避之不及。

强大的鬣狗竟然会在牛羚、瞪羚和秃鹫面前示弱,看起来不可思议,无异于强者在自毁形象。但得到的结果是,鬣狗的捕食成功率远在其它肉食动物之上,由此也换来种族的繁衍昌盛,它们是地球上目前最多的捕食动物。

学会示弱,并不是要一个人用一种软弱的人生态度面对眼前的生活。而是要改变一贯的强者姿态,试着柔软自己的心灵与大脑,去接受别人的关爱与帮助。要放低自己一贯高昂的头,试着谦虚自己的言行与举止,去赞美别人的成功,承认自己的脆弱。强者的生活可能多的是鲜花和掌声,但背后浸满孤独;而弱者的生活可能平淡而简单,但其后满是温暖与阳光。学会示弱,并不意味着你自己与强者无缘,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你的示弱,身边才会有无数双带着暖意的眼睛关注你,支持你,这样你前进的步伐才会更加的轻松、有力,到最后出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其实,对于真正的天才,真正的强大最主要的是你是否懂得示弱,善于示弱。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觉是不是更爽呢?说白了也就是:在你处于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淡化你的光芒。留点余地给别人。充分地去尊重别人,这样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认同与尊重,还能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这种示弱是积极的,同时也是聪明的。是一种主动把握生活的自信与从容。然而在得到了成功的时候,也千万不可过分的谦虚,那样对手以为你在轻视他!

任何一种行为,在其背后都有一种心态的支撑。试想,一个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他往往会对处于优势的人产生一种嫉妒心理,甚至是报复心。言语上的挑衅,行为上的暴力。然而,如果处于优势的人能够放低你的优势,淡化你的成就,是不是会对嫉妒你的人有点安慰呢?能得到成就又得到他人的尊重何乐不为呢?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防适当的糊涂一下,示弱一下,这不能不算作一件好事啊!佛家有云: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打拳击时,你是不是要把拳头缩回来再伸出去才有力量呢?如果你就手直直的一味穷追猛打,那受伤的就必定是你。对于一个人的示弱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你能够收,才能够展示出你更强的力量。

因此,如果你想当天才,那么你就一定要先懂得示弱。

66。让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在社会上,人们的能力是有高低之差别的,快速地了解他们,不妨看看他们的说服力。说服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现的是说话的艺术。语言的力量能够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通过这一媒介,不熟悉的人可以熟悉起来,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除。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交际失败,甚至损害自身的形象。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一个严寒的冬天,在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乞丐脖子上面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双目失明”。一天,他向一位路经此地的诗人乞讨。诗人囊中羞涩,面露难色,他思忖片刻,说道:“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帮助你。”说完,他顺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这句话。

路过乞丐面前的行人在看到这块牌子之后,顿时在内心涌起一种酸楚的滋味,纷纷施舍这位双目失明的乞丐,乞丐也因诗人写的那行字而博得了众多人的同情与施舍。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诗人善于利用人们的“情态心理”,从而唤起了人们的态度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一句合乎情理的话语。对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犹如强大的驱动力,主导着人们的行为。

张某学习一向优异,因父亲生意失败,欠下很多债,但父亲仍想方设法借钱让其读书,蒋某很懂事,不想读书了,以帮助父亲减轻压力。于是他的朋友知道后便对他说::“父亲生意失败,家里困难,这是现实情况,但你父亲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仍送你来读书,就是希望你能有出息,将来比他强,依我看,这是你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投资,如果你现在不读了,我相信你父亲一定会很伤心。”张某在听了这番话语之后,很快振作起来,没过多久又成了年级的佼佼者。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交场合也不例外。解决矛盾,一般都通过说服去解决,只有经过长期说服无效,矛盾性质又日益激化,才采取一些非社交性质的强制手段,然而这仍然需要以说服作为辅助手段。说服不局限于思想教育工作,传播知识、治疗疾病、经济谈判等等,都离不开说服。即使志同道合的挚友之间,也不可能永远事事认识、见解完全一致;若想要取得一致,就要通过说服。说服工作是处处存在的,经常有,它的应用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

古代一些喜欢游说君王的谋士们,灵活且机警,如果不自傲,往往是可以达到成功的。危言、直言不易被其接受。以情动人,以理动人,以义动人往往就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死了,赵太后便临时管理起了国政。到了第二年,秦国派兵大举进攻赵国,形势很是危急,赵国就派人向齐国请求救兵,但齐国说:“必须让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我国来当人质,我们才能出兵。”赵太后心疼自己的小儿子,不答应这个条件。大臣们纷纷都来劝谏,然而赵太后就是不听,她还下令说:“如果有谁再来劝谏,我就一定要朝他脸上吐唾沫。”如此一来,谁也不敢去劝谏了。

左师触龙见国情十分危难,便想了一个计策,前去会见赵太后,赵太后见了触龙,顿时显得很生气。然而触龙却故意走得很慢,而且东拉西扯地和赵太后说了些闲话,这才使赵太后稍微和气了一些。接着,触龙又说起自己的儿子,意思是想为儿子谋求个差事。赵太后高兴地答应了,触龙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接触正题,谈起了长辈该如何爱护儿子的道理,赵太后因为已经消了气,所以对这些道理也听得入耳了。触龙说,为儿子着想,不能光看眼前,重要的是还应当考虑到他的将来,让他建功,这样才能够使他立业。到了最后,赵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长安君到了齐国之后,齐国果然出了兵,最终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触龙就是运用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讲话技巧最终把赵太后给说动的。我们可以想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巨大力量。

说服人家动摇、改变、放弃己见或信服、同意、采纳你的主张,实质上是一场从精神上征服人心的战斗;但又不能使对方有丝毫被迫接受的感觉。一个人几十年形成的思想观点,一个民族千百年形成的风俗习惯、思维定势,你休想通过三五次苦口婆心的说服,就轻易改变。一种崭新的学说、理论、观点、方法,即使已通过一定的实践证明其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但要深人人心,仍需经过长期、反复的宣传和说服。说服需要耐心、韧性,打持久战。但如遇到特殊情况,也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速战速决。有的说服,三言两语,就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疙瘩迎刃而解;有的说服,越说对方越不服,结果不欢而散。这说明说服有一定的规律,是一门交谈、对话的艺术。教师、医师、律师、推销员、宣传员、外交官等,天天在做说服工作,一生以不断说服人为己任,更有必要探讨、研究说服的规律,掌握说服的艺术。

67。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反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自以为聪明的人常不给人面子,针往痛处扎,而且显得特别贴。要知道,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可以从难堪到掉脑袋。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很骄傲,言行举止,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后来有一位朋友将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言说:“你从不肯尊重他人,事事自以为是,别人受了几次难堪后,谁还愿听你矜持夸耀的言论。你的朋友将一个个远离你。你再也不能从别人处获得学识与经验,而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是太有限了。”

富兰克林听了这番话后,很受感动,决心痛改前非。从那以后,他处处注意,言行谦恭和婉,慎防损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敌视,无人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变为极受人们欢迎的成功人物。

骄傲自大,尖酸刻薄,最易伤人面子,谦卑待人,才能得到友谊。也就是说,不要自以为聪明,傲慢无礼,要学会在谦和中与人搞好人际关系,谋取成功资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