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钢铁大王"之称的旅美华人谭仲英,原籍上海,20世纪50年代初去香港,随后留学美国。1954年,谭仲英在一家钢铁公司当推销员,从此以后,他与美利坚的钢铁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数十载的苦心经营,谭仲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80年,他买下寧了在美国炼钢厂中排名第11位的麦克罗斯钢厂,1981年,他在全美拥有20个与钢铁有关的企业。谭仲英所经营的公司进入了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之列。
多年来,谭仲英在美国的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地建立起来,谭仲英也因此成为全美钢铁行业的"明星但是,由于谭仲英很少出席宴会或参加社交活动,也从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因此,人们无法得到有关“谭氏钢铁工业王国"成功经营的秘诀,于是对这位沉默的钢铁企业巨子都以“神秘的谜"称之。对于谭仲英敢花大笔的钱把一些病入膏肓、濒临破产的工厂买下来的大胆做法,尤感高深莫测,极为不解,因而,大家又称他是一个"冒险家”。
那么,谭仲英究竟是凭什么取得成功的呢?
谭仲英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敢于冒险,敢为他人不敢为之事的作风,也在于他胆大心细,善于见机行事。
人的一生当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机会更宝贵,它就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而做事犹犹豫豫,当断不断,前怕狼后怕虎,往往是失去宝贵机会的主要原因。也许当你在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的时候,一个能改变你一生命-运的绝好时机就错过了。所以,做事要果断,不可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很难赢得成功,改变命运。
经验和冒险精神之间,存在一种关联。经验越丰富,人就越谨慎;财富越多,人就越想求稳,这是人性的本质属性。这辈子获得的成功越多,就越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因此,如果你身上还留有不少的冒险精神,你就不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但如果你的冒险频率高于一般的人,那么你将必败无疑。因为失败是你玩冒险游戏应付的代价。你必须正视失败。
当然,谁也不愿经常失败。如果你是个有“野心”的人,就要确知哪些风险该冒,哪些风险不该冒,只了解事实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了解你自己。你必须意识到,你是通过害怕和“野心"这两个镜片,来观察和评估风险的,而这两块镜片下反映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永远不走样的。在决定冒险的时间、地点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你自己的个人因素,包括你在人生奋斗中所处的确切位置,以及这个位置对你的思维所产生的影响。赌注是一定要下的,即使你知道有可能输,一旦看准,就要大胆出击。
如果你是个有“野心”的人,你就要知道,冒险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在决策时就应该把这种代价考虑进去。总之,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尽量减少风险成本,看准之后大胆出击,这才是成功之道。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必须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该干就干、该闯就闯,如此你才能闯出不平凡的人生。
做事必须要有闯劲,“闯”意味着勇气和胆量。成功的把握总是相对的,失败的可能才是绝对的。没有人愿意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出事,但也没有一个从来不出事的生意人。当问题来的时候,往往你越怕出问题,就越是有问题,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一定要把想法快速落到实处,才能行之有效。
那些有“野心”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取得一番大成就的人,就是能把胆子放大,在不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去冒最大风险的人。因为风险与成功是一体的两面。
初到北京,连北京那几座大的立交桥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他就到处找地方盖房子。他第一个将香港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策划包装手法带到万通新世界广场,并且立马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他,就是潘石屹。
潘石屹出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山附近的一个贫困的村子里。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北方一所“不颁发学位"的大学,1984年毕业分配到石油部某局工作,1987年下海经商。
1990年,潘石屹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万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他们基本是靠炒房地产起家的。当时他们想办法找到了北京的一家集团公司,向人家借款500万人民币,利息是20%,这笔钱被另一方派人监控,利润五五分成,这是他们的第一笔种子资金。
当他们通过炒房子赚到了第一桶金时,便果断地撤出海南,北上京城重新创业。1992年潘石屹创办北京万通公司,开始做万通新世界广场的项目。
由于当时不大懂房地产,他给自己请了位刚刚从香港北上京城淘金的老师,将香港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策划包装手法带到万通新世界广场,立马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万通新世界"的销售,可以说是创造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奇迹,每平方米3600多美金,是当时市场价的3倍。广场12月24号才动工,11月初就销售了百分之七八十,在开售的6天内拿到了5个亿港元的回款,可其实当时连一方土还没有挖呢。
万通赚钱后大量投资一些不了解、不熟悉的行业,盲目扩张,使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之后,潘石屹作出重大决策:离开万通,自立门户。不久,潘石屹成立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现代城”。在现代城建设期间,右手边的国贸立交桥正在改造,门前的京通高速公路已开通,脚下的地铁国庆前后也正式运营。更让潘石屹兴奋的是,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的中央商务区(CBD)从2平方公里扩为4平方公里,现代城也被圈进去了。未来北京的CBD如同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一样,一定是最现代、最繁华、最有人气的地段。现代城创造了北京房地产史上的多个奇迹。这就是潘石屹与众不同的“眼光”。
2002年,以炒作著称的潘石屹把自己开发的“建筑师走廊"项目“炒"到了意大利威尼斯。
老潘对外界宣布,他在北京郊区延庆县境内开发的别墅群,接到了有上百年历史、堪称"艺术界的奥斯卡"的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函。这在国内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建筑师走廊"一经推出,就受到来自国际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2002年2月,美国的《国际设计杂志》将“建筑师走廊"作为来自世界40个“创意城市”之一的北京的代表作品推向世界。威尼斯艺术的年展负责人则认为这是一个在建筑创意中结合了美学理念和浓厚的亚洲个性的最完美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建筑师走廊"这一项目的参展,标志着中国大地上的另类建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是中国建筑界的一大盛事。
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就是一场博弈。敢冒最大风险的人,在人生战场上才能赚得最多的钱,在事业上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5。勇于尝试,敢入“雷区”
冒险一般都是对自己不了解、不曾接触过的事情的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敢于冒险,就一定要勇于进入自己所不曾进入过的“雷区”,只有这样你才能领略另一种风景。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的时候,只是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把自己一辈子想干的大事列了一个表,并把这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项。
当戈达德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抓紧一切时间来实现它们。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他还学会了只戴面罩不穿潜水服到深水潜泳、开拖拉机,并且买了一匹马。20岁时他已经在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里潜过水了。他还成为了一名空军驾驶员,在欧洲上空做过33次战斗飞行。他21岁时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22岁刚满,他就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年,他成为了“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接着他开始筹备实现自己宏伟壮志的头号目标——探索尼罗河。戈达德26岁那年,和另外两名探险伙伴完成了尼罗河探险,之后戈达德开始接连不断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标:1954年他乘皮筏漂流了整个科罗拉多河;1956年他探查了长达2700英里的刚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罗洲和新几内亚与那些割
取敌人头颅作为战利品的食人生番一起生活过;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马扎罗山;驾驶超音速2倍的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写成了一本名叫《乘皮艇下尼罗河》的书;开始担任专职人类学学者之后,他又萌发了拍电影和当演说家的念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通过讲演和拍片为他下一步的探险筹措了资金。
将近60岁时,戈达德依然显得年轻、漂亮,他不仅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探险和远征的老手,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戈达德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一切荣誉,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他曾受到过许多知名人士的亲切会见。
戈达德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征途中,有过18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他说:“这些经历教我学会了百倍地珍惜生活,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尝试。”
他指出,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努力实现它们。“检查一下你的生活,并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假如我只能再活一年,那我准备做些什么?我们都有想要实现的愿望,那就别犹豫,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约翰?戈达德的故事,再次为这句谚语提供了佐证:“敢于尝试,是成功的第一步。”这不仅适应于约翰?戈达德所致力的那种探险事业,面对变幻莫测的生活和未来,要努力地朝自己的目标靠近,这不也是一种探险吗?
尝试着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你就会越来越自信。其实,人生就是一种探索,谁也不例外。
6。拿得起,放得下
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在他的成长之路上,当他面对某种选择的时候,必须有取有舍,这时就要拿得起放得下,该放弃的就毫不犹豫地放弃。
郑钧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在郑钧7岁时,父亲因病辞世。幼年丧父,这是郑钧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与坚毅的品格,也就从这时开始形成。
郑钧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后,就读于工业外贸专业。因为专业原因,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音乐。他与音乐的“缘”就是从这时建立的。在校期间,他听到了许多英、美六七十年代优秀的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一些杰出的歌手、乐队及其作品使他深为迷恋。